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4-02-23王谦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中心

王谦

(云南红河学院 政治系,云南 蒙自 661100)

“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王谦

(云南红河学院 政治系,云南 蒙自 6611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和自我能力的培养,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就《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进行相关教学改革实践和探讨。

以学生为中心;社会学概论;改革实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背景介绍

在人类教育的历史长河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兴起开始冲击着人们长久以来所坚持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欧美国家经历的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同样出现了新的变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掀起了新的教育浪潮,这一时期的进步主义教育学者开始提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活动出发,充分利用他们探究和表达的自然冲动,把握其活动,给予其指引,使其最终掌握更抽象的文化及其社会意义。”[1]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经历了几次起落。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大会《宣言》中指出:“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2]从此这一提法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到了今天,在教学活动中到底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然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始重新审视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上存在的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锻炼、重视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忽视课堂之外学生的成才成长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尝试着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理念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社会学概论》的教学定位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课程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系统讲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范畴、主要理论观点和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规律,从而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形成整体认识。该门课程对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该专业的基本概况、课程性质和作用,学会用社会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是进入专业学习的重要开端;对于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与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关系密切,都是以各自学科特殊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因此通过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帮助其训练一种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同时,为其专业课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社会学概论》主要是针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2010年以前它是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2010年开始,《社会学概论》开始作为法学学科平台课程,同时面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在同一年,该门课程作为学校的一类重点课程进行建设。《社会学概论》作为法学平台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②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问题

的兴趣和社会学想象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打下基础;③学习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政治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④通过学习社会学,培养学生形成较为宏观视野的同时,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改革实践

1.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角,要讲授什么内容、怎么讲授都完全由教师自己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对于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而言无疑是很有效的,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能课程本身的性质、特点及教师个人的魅力、能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让学生真正从自身出发,对该门课程产生主动求知的动机,或者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之余,相应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在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做到既与当下的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也适当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是从社会的静态构成(如文化、社会群体、组织、社会制度、社区等)和社会的动态运行(如人的社会化、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等)两个维度来介绍人们所处的社会的,如果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授,难免过于理论和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尽量做到与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相结合,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在讲授时不时联系本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实际进行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社会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笔者尝试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布置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阅读一些社会学经典作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该主题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或者以课堂主题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份社会学相关的视频电影资料名单,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选择性地观看这些视频增强对相关社会学知识的理解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经验的对比和联系,建构出学生自身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知。

2.引导学生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实践和锻炼。如果只是停留在对课堂知识的死记硬背中,很难真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课堂之外,通过布置一定的教学实践任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锻炼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社会学概论》这门课尝试了在社会学相关章节下,通过教师布置研究课题或者学生自拟研究课题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整个课题方案的设计、调查、到调查报告的形成、并在课堂交流探讨。由于考虑到学校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给定的社会学选题多以学生所在的高校为背景,以学生自身或者他们所熟悉的校园现象为研究对象。例如“社会”这一章节,笔者就设计了关于高校人际关系、大学生消费现状等实践选题,“文化”这一章节,笔者设计了校园文化建设、课桌文化、微博文化、校园中的亚文化等实践选题,“社会群体”这一章节中,设计了大学校园中的老乡会、学生会调查实践选题等。学生要想完成这些实践选题,一定社会调查技能的掌握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就涉及到《社会学概论》与《社会调查》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已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社会调查平台必修课,这就为学生很好地完成实践课题提供了条件。笔者发现这种课堂知识讲授与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探索师生间相处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是教育学领域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学校课堂这个特定的场域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课堂上师生之间究竟建立什么样的相处模式是值得探讨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严厉专制型相处模式,也不同于忽视学生需求与发展的放任型相处模式,更不同于遵从学生一切要求的表面民主实则不负责任的相处模式。要想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前提下,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重视引导忽视说教,重视成长忽视成绩,真真正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的是考核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识记和掌握情况,因此成绩是否合格往往是第一位的,但对于学生成绩背后相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似乎并不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更关注的是课程背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于《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而言也是尝试的一个方面。在改革以前,《社会学概论》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而且在整个课程成绩构成中,期末试卷考核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了70%。改革后,笔者加大了课程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的比重,突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具体如下表所示。

总之,《社会学概论》经过了几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对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不是要把教师和学生截然对立,非此即彼;它也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方式上的改变,它涵盖了课程教学之外多个层面的内容。但不管怎样,只有教师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终旨向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能力发展和成才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在今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中,在注重学生个体多样化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地

实践和探讨。

[1]丁笑炯.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来自西方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39.

[2]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08,(4):54-55.

G642.41

A

1674-9324(2014)04-0059-03

王谦(1979-),女,云南建水人,云南红河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学概论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青铜器辨伪概论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