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训练法在高职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23焦柳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教学法技能

焦柳英,汤 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运动技能训练法在高职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焦柳英,汤 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本文为探讨护理技能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随机抽取2011级高职护理4个班的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运动技能训练法和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采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运动技能训练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这说明用于护理技能训练的运动技能训练法是一种有理论依据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喜欢和比较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技能教学;护生;高职护理;运动技能训练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技能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自然地,探索和实践其教学方法,以期有效提高操作技能教学的效果[1];是高职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教学思想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和教学实践经验,对本届2011级学生在实施《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运动技能训练法”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作者任教的本校2011年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4个班,共计164人(全为女生)年龄18~21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班,实验组人数83人,对照组人数81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医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①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或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常规教学法[2]进行教学。②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对实验组学生采用运动技能训练法进行教学。根据运动技能训练理论思想,对护理技能操作示教采用“教师操作一步,学生紧接着操作一步,教师停下来检查这一步骤的规范性并及时反馈,等学生都掌握了正确方法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直至整个操作流程完成为止”。示教结束,学生独立练习,最后测试。③评价方法: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四个维度:训练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出错率;独立练习过程中的二次示教需求占比率;统一学时内的人均练习次数;操作考试时人均花费的时间以及总成绩的平均成绩;教学过程心理感受问卷调查表。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为操作考试成绩。④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1.两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比较。统计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记录,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表

2.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学期结束时期,从课堂秩序、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是否能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是否喜欢本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设计心理问卷调查表(其中每一个问题分为三种层次:秩序好、较好、混乱;过程有趣、一般、乏味或者枯燥;能激发学习动机、一般、不能激发学习动机等)。共计下发表格164份,收回164份,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学生评价教学过程感受调查结果表(单位:%)

三、讨论

1.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理论依据:①运动技能概念:运动技能,又称之为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加涅认为,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②运动技能的特点:如果一种技能比较复杂,且是由若干技能所组成,先用部分学习法,再用整体学习法,效果更佳,练习是技能获得的基本途径[3]。施密特及其工作组1990年提出的指导假说:如果学习者每次学习后均获得追加反馈(100%),追加反馈将引导个体在技能学习初期获得正确的操作技能。总之,运动技能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特点为:分解、及时反馈、增加练习。

2.常规教学法。在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学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

3.统计结果及其意义。①表1中所示评价指标意义 出错率:可以说明学生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对操作动作的正确程度,正确程度高,则出错率低,否则出错率就会高。二次示教占比率:二次示教需求说明学生对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动作节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及亲自动手操作的信心。人均练习次数:人均练习次数多,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高,二是学生独立练习的机会比较多。考试时间的长短直接说明学生掌握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技术操作越是熟练,用时间就越少,反之用时间就越多。②教学过程中心理评价结果意义 表二中是统计结果显示,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他们普遍认为,在教学的有趣味性、课堂组织与秩序、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③统计结果意义 从表1、表2结果中看出,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存在以下两大教学优势。其一,在于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最大限度争取了学时。从表1中结果可看出,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中学生获得练习次数是常规教学法的1倍以上。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了练习时间的保证,技能的巩固和自动化才获得了基本条件。其二,在于激发学习动力。说明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时间效率,显著提高学生操作技术考试成绩。

4.不足处。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较适合于小班教学。对于大班教学,由于受到教学场地和视野的限制,给课堂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影响教学效果。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效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较之常规教学方法,一方面,其在教学组织管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提供时间保障;能增加学生技术操作正确率;能提高学生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1]皮慧敏,魏莉,郑元梅.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9,24(17):5-7.

[2]田莉,张国栋,魏莉,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9,2(3):136.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712

B

1674-9324(2014)04-0186-02

焦柳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教学法技能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