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特殊性
2014-02-23王继鸽
□ 刘 进 王继鸽
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是指编辑审稿过程中对文稿的阅读,不包括编辑日常生活的阅读。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与一般读者对于论文的阅读不同,它有其职业特征,具有特殊性。把握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特殊性对编辑增强阅读的自觉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阅读目的的不同、阅读特点的不同、阅读方式的不同。
一、阅读目的不同
一般读者阅读学术论文的目的是为“我”,即为了读者自身的某种精神需求或实用需求而阅读,或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或者为了探索真理,明白道理,解惑释疑;或者为了自己做学问的需要,进行学术积累;或者为了自己写作论文的需要,搜集学理依据;或者为了从别人的论文中受到启发,触发写作灵感,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以激活自己的学术联想与想象;或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寻找讲课资;等等。
而学术期刊编辑阅读论文的目的则是为“他”,即为了目标读者的需要而阅读。学术期刊的编辑要从众多的文稿中发现、筛选、编辑出具有学术价值的新、真、深、美、活的论文,将它推向市场,奉献读者,从而达到学术传承、学术积累、学术发展的目的。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在阅读文稿时既要关注学界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又要关注目标读者的需求。最后编辑在写审稿意见时总要依此作出学术判断,确定该文能否刊用。
二、阅读特点不同
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与一般读者阅读论文的特点也不相同。
第一,从两种阅读与论文接融的时序上看,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在前,一般读者的阅读在后。很显然,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与一般读者的阅读相比,具有先在性的特点;没有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就不可能实现读者的阅读。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重要性。学术期刊编辑正确的阅读推出的论文会在目标读者身上产生正价值效应,从而实现传播科学理论、引导正确舆论、塑造高尚情操、展示优秀作品的正向价值。反之,学术期刊编辑误读推出的论文会在目标读者身上产生负价值效应,使读者受到平庸的乃至错误的学术观点诱导,受到伪证据的干扰,受到逻辑混乱的论证方式影响,甚至受到学术失范、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等伪学术的污染。
第二,从两种阅读所接触到论文的成熟程度而言,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论文往往是“毛坯”之作,尚待编辑加工,除疵增美;而一般读者阅读到的论文是经过编辑加工处理的论文。所以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又具有加工性或曰美容的特点。
第三,从两种阅读与论文作者的关系而言,学术期刊编辑在阅读中会根据办刊的宗旨、栏目的设置、版面的容量、学术探讨与传承的需要,乃至某些表达的问题与论文作者对话,对论文进行质询,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又具有与论文作者互动性的特点,而一般读者的阅读往往不存在这种现象。既然对话就不能误读、说外行话,因此这一阅读特点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修养、学术眼光、编辑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从两种阅读主体的职业特点而言,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是奉命阅读,一般读者的阅读是自由阅读。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的选择。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根据工作安排的需要进行阅读,阅读的文稿即使是某一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因此有人将编辑戏称为杂家)。学术期刊编辑读什么、不读什么不能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它的阅读选择是不自由的。而一般读者的阅读选择是自由的,他可以凭兴趣、凭研究需要确定阅读对象。二是阅读方式的选择。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除了个别极差的论文而外,常常是从头到尾的线性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稿作出整体判断。而一般读者的阅读总是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跳跃式的阅读,甚至可以掐头去尾,根据需要取其片断而舍弃其余,此所谓“有所读,有所不读”。学术期刊的编辑既然是“奉命阅读”就应该具有学术良心,不辱使命,认真地阅读每一篇来稿。
第五,从两种阅读主体的心理因素而言,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是主智性阅读,它常常要警惕甚至排斥情感因素的干扰。因为作为编辑,遴选一篇论文时,总是把它放在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坐标系中考虑弃取。编辑要慎思明辨,遵循科学鉴定的本质,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选择文稿,而不能从个人的情感出发,合我心意者捧之上天,违我心意者棒之入地,这样不利于学术创新与学术争鸣。所以学术期刊编辑阅读中的理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编辑对独出心裁、独标新意、独具一格、独领风骚尚能自圆其说的文稿应该取一种宽容、宽和、宽松、宽厚的仁爱心怀,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充满生机的学术生态环境。
而一般读者的阅读是理智与情感的渗透,他读什么、怎么读,既有理性的判断又有情感的选择。这就是阅读心理学所强调的阅读兴趣与兴奋点,它是一般读者在阅读中成长的优势灶。
三、阅读方式不同
一定的阅读方式是由一定的阅读目的和阅读特点决定的。
如前所论,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的终极目的是推介,一般读者的阅读的终极目的是占有,如图所示:
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是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主要有概览阅读、考究阅读、规范阅读三种。
(一)概览式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是为判断文稿总体学术价值而进行的阅读,读主标题看是否有冲击力、是否统摄全文内容;读一级标题看各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读摘要看是否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是否有学术创新、学术亮点;读全文看大块面,看各部分行文是否合理……
一般读者阅读论文时也有概览方式,但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概览阅读不同。一般读者概览式阅读只是作出是否可以进一步细读的判断,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却要作出是否可以刊用的判断,是否有增删调换价值的判断,是否有润色加工价值的判断。
例如有篇来稿经过概览式阅读,觉得正文写得较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原稿的标题有问题,要用此稿就得修改标题。原稿题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文章写作理论的专著——从〈文心雕龙〉论文章用事谈起》。原稿的正题是废话。“《文心雕龙》是一部文章写作理论的专著”是一个不必论证的常识性观点,现在再提出这样的观点加以论述就会给人老生常谈之感,丝毫不能引起阅读兴趣。其实作者在文中并未对它加以论述,而是围绕副题进行探讨。所以我们删去原稿正题,将标题改为《试论〈文心雕龙〉的文章用事观》。
(二)考究式阅读
经过概览式阅读筛选出可用的稿件大体有成品与半成品两种。对成品稿适当作些编辑处理即可刊发;而半成品稿有刊用价值但属毛坯之作,这就需要编辑进一步作深度阅读,即考究式阅读。
考究式阅读主要考究文稿的学理依据及逻辑联系。看行文是否严谨而得体,看搜罗是否宏富而有度,看引文是否完善而准确,看考据是否翔实而精审。这正如1997年6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并施行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9条指出的:“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
(三)规范式阅读
这种阅读是编辑技术操作性的阅读,是为编辑规范而读,我国学术期刊对学术论文的格式有其规范要求,如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排格式》、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GB346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又如我国高校学报要求按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进行编排。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在阅读论文时要以该刊的编辑规范为标准,对于不合编辑规范的地方做编辑处理。
除了上面论及的几个方面以外,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特殊性还表现在阅读的多层次性上。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根据不同的编辑流程阅读,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是编校合一的,所以有审稿阅读、编稿阅读、校稿阅读。不同的编辑阶段,阅读的方式以及关注点又是不同的。审稿阅读重在内容,编稿阅读内容与形式兼顾,校稿阅读重在形式。整个编辑流程阅读的总体趋势是由内容至形式。如图所示:
每一个阶段阅读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一锅煮。
在校稿阅读时,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对责任编辑提出“七看”的要求:(1)看一级标题与目录、书眉是否统一;(2)看二级标题是否有误;(3)看作者单位、作者简介、收稿日期是否齐全;(4)看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是否齐全;(5)看正文字号是否协调,编排是否有误;(6)看注释、参考文献是否齐全;(7)看外文翻译是否合乎要求。有了这“七看”就可以达到学术期刊编辑规范的要求,防止编辑中的疏漏、讹误现象。
总而言之,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有其职业特征,学术期刊编辑在进入编辑活动时必须转换角色,使自己由一般读者变为具有编辑特殊身份的读者,并遵循学术期刊编辑阅读的目的、特点与方式进行阅读。只有这样编辑才能真正起到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用。
[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保障体系[Z].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令(第8号),1997-06-26.
[2]庞富祥.社会科学期刊编排规范化与标准化[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6c94153ad02de80d4d84083.html,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