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策划思路

2014-02-23

传播与版权 2014年2期
关键词:门类专业课经济学

□ 戴 轶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对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导致高校经济、金融、贸易类招生规模扩大,社会工作人员对经济、金融和贸易知识的增长不断渴求,进而为经济学门类图书的市场带来了繁荣。现实中的种种趋势均有利于国内出版社对于经济学门类图书的开发。在此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走在了前列,并且众多大中小出版社也有参与其中。虽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基于庞大的市场规模,该出版领域仍值得众多未涉入的出版社拼力一搏。

一、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经济学门类作为一级学科,下设4个专业类,17种专业。17种专业中,包含10个基本专业和7个特设专业。学科名称与2012年开设的学校数见表1。

表1:经济学门类专业分类与开设院校数量

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推荐的经济学门类10个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经济学门类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得知,10个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致相同,而专业核心课各有侧重。

二、策划思路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约占学士总数的15%,并且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专业类,开设经济学门类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3个专业类的院校较多,由此可见,此类教材的市场规模较大,这也是众多出版社着力打造经济学门类教材的初衷之一。

由于财政学类(0203)的开设院校数量较少,而且财政学专业(020301K)作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初涉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策划的出版社来说,建议暂不涉入该领域的教材建设。而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专业性较强,按需招生,招生规模也较少,因此同样建议暂不列入近几年的出版规划中。

另外,随着国内读者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阅读需求也在逐渐扩展,而众所周知,经济学大部分的理念原本就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在本版教材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情况下,在力求于本版教材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同时,引进经济学外版教材,不失为开拓市场潜力、打造出版社品牌的一条有力途径。

市场证明,引进版的经济类教材中有一些“老教材”一直处于走俏的状态,经典不衰,称得上是“常青树”。因为对于引进版经济类教材来说,其理论与实践是多年积淀而成的,再生性很少。因此,对于初涉引进版经济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适宜从打造高版次的经典教科书入手。

综上,对于初涉经济门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初始几年的发展思路宜是:做全经济学门类3个专业类的基础课教材(即经济学基础课系列教材,1套),精选出版10个基本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即经济学专业课系列教材、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系列教材、金融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保险学专业课系列教材、投资学专业课系列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系列教材,6套),适当引进国外高版次的经济学经典教材(1套)。

三、作者选取

对于初涉经济门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最初的工作应致力于打造经济门类教材出版的品牌形象,而优秀的作者无疑是树立品牌的有力保障。在作者的选取方面,可以参考《中国大学评价》“2012中国大学经济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见表2),邀请国内该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教授以及该领域著名的学者牵头编写。

表2:经济学门类院校排名

另外,出于营销方面的考虑,主要作者应定位于40~50岁的中年教授。原因有三个:一是这些老师长期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对教材内容结构的把握比较到位;二是这些教师主要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对教材的选用有相当的发言权;三是这些中年作者年富力强,时间精力较为充裕,创造力旺盛。

四、打造特色

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类教材市场中脱颖而出,打造品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即将出版的经济学门类教材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每本教材都应当结合本科生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特点分明。

1.选题特色。本版选题中基础课、专业课设计合理,条块分明。引进版选题的内容上乘,已经过市场检验。

2.作者(译者)特色。本版选题的作者是知名院校、知名作者,事业处于上升期,有写作的实力和欲望,市场认可。引进版选题的译者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后,还应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

3.内容特色。本版教材内容既要涵盖一个专业已经形成并为该专业多数专家认同的知识,又要阐述围绕这些知识的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同时还要表露作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内容的选取不能面面俱到,避免书本过厚,定价过高。应根据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际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内容。在案例选择方面,应尽量本土化,也可以本土为出发点,以中国的管理视角去分析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引进版教材内容应严把翻译质量关。

4.体例特色。本版教材的编写体例应尽量完整、新颖。每一章开始有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内容结构图表、引导案例,以便让读者在每一章开始就知道本章的学习轮廓。每章中间根据教学需要,穿插学科背景知识、学术争论、最新进展等,以增加可读性。每章结尾有本章小结或者本章精要或者本章重点、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或者讨论题,以便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每一单元或篇(包含若干章)后有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引进版教材采用国际通行经济类教材体例,可行的情况下可双色印刷。

5.配套特色。着力打造本版教材的配套资源。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版的教材应全部配备教学课件。部分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应配有电子案例集或电子习题集等,基础课教材应配有纸质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以上为初涉经济学门类教材出版领域的出版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策划思路。各家出版社宜根据品牌优势、地域优势、作者资源优势等自身情况,对选题策划思路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实际的出版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只要策划得当,特色突出,相信各家出版社一定能够在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方面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门类专业课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简明经济学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千奇百怪的动物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经济学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