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马铃薯双膜覆盖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2014-02-23

中国蔬菜 2014年8期
关键词:双膜补苗薯块

(甘肃省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山丹 734100)

利用拱棚和地膜双重覆盖栽培黑色马铃薯,增温保墒效果明显,使黑色马铃薯早播种、早出苗、早上市,每667 m2收入增加8 500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色马铃薯因富含维生素、花青素,不仅营养丰富,具有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市场上十分畅销。2010年山丹县从兰州天之籽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引进黑色马铃薯黑金刚种植成功后,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每年生产面积达667 hm2(1万亩)左右,产量1.5万t以上,合同收购价为每吨6 000元,产值达9 000万元以上。2013年,为填补黑色马铃薯提早上市的空缺,笔者又在黑金刚马铃薯种植基础上开展了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双膜覆盖黑色马铃薯比露地地膜马铃薯提早播种15d(天),提前成熟30d(天),售价提高4元·kg-1,每667 m2产量达2 500 kg,产值25 000元,效益21 000元,比地膜栽培产值增加10 000元,收入增加8 500 元。

1 播前准备

1.1 选址整地 选择海拔1 800 m以下,地势平缓,耕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灌溉方便,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光照充足的沙壤土、壤土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茬,灌足冬水。起垄前结合施肥进行旋耕,使土壤疏松、细软。

1.2 配方施肥 起垄前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 3 000 kg,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配方施肥,配方肥内禁止使用含氯的化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全县平均值为碱解氮68 mg·kg-1,速效磷18 mg·kg-1,速效钾210 mg·kg-1)和每667 m2目标产量2 500 kg,确定配方为每667 m2施化肥纯量N-P2O5-K2O 为16-8-10,即尿素28 kg、磷酸二铵17.4 kg、硫酸钾19.6 kg(含K2O 51%)。同时掺入辛硫磷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kg 混拌均匀,全部作为基肥撒施,随后旋耕整平。

1.3 挑选整薯 整薯播种可避免病毒和细菌性病害通过切刀传播而造成切块腐烂缺苗。整薯播种后出苗整齐,抗逆性强,耐干旱,植株结薯时期比较一致,薯块整齐,商品率高。据试验示范,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增产30%~50%。因此,可直接挑选质量为25~50 g 的小种薯进行整薯播种。

1.4 切块方法 单薯质量50 g 左右的种薯可从顶部到尾部纵切成2 块;70~90 g 的种薯切成3 块,方法是先从基部切下带2 个芽眼的l 块,剩余部分纵切为2 块;100 g 左右的种薯可纵切为4 块,这样有利于增加带顶芽的块数。对于大薯块来说,可从种薯的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在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进行切刀消毒。

1.5 薯块处理 将切块或小整薯用稀土旱地宝(有效成分:杀菌剂、稀土元素、特殊营养剂、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剂、保水剂、光合促进剂,由宁夏中天技术创新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液剂,按1∶50 配制浸种,即每667 m2播量的薯块用100 mL 药液加水5 kg 浸种,捞出后沥干水分待播,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3%进行薯块喷雾拌种,晾干后待播。

2 播种

2.1 机械起垄 甘肃省河西灌区在3月中下旬,当地温稳定在0℃以上,20 cm 以内土壤完全解冻后,选用厚0.008 mm、宽100 cm 的农膜,用起垄覆膜机一次完成起垄、覆膜工作,垄要起直,方便搭建拱棚,覆膜要求“紧、展、严、实”。起垄标准:垄距110 cm、垄高30 cm、垄宽70 cm、垄顶宽50 cm、两垄间形成灌水沟,沟宽40 cm。

2.2 搭建拱棚 起垄覆膜后,每4 垄为1 拱搭建拱棚,拱棚跨度4.4 m,在拱棚中间的沟内间隔10 m沿垄埋2 m 高的立柱,立柱数量根据垄长决定,立柱上拉铁丝,两头固定牢固,形成横梁,选3 cm 宽、4 m 长的竹片,间隔1 m 插一根竹片,中间衔接固定在铁丝上,形成拱架,棚架建好后(棚架与垄长一致),立即扣聚乙烯棚膜,用土将农膜四周封严压紧压实,并在拱棚上来回交错拉压膜线,防止大风掀翻拱棚,搭建拱棚要一次性完成操作(图1)。

图1 黑色马铃薯拱棚双膜覆盖栽培

2.3 播期选择 为使黑色马铃薯提早上市,搭好拱棚3~5d(天)后测量棚内温度,一般于垄内温度稳定在0℃以上、棚内气温5℃以上时播种为宜。甘肃省河西地区播期可提前到3月上旬至中旬。

2.4 播种 采用点播器穴播,每垄两行,呈三角形点种,行距30 cm,株距18 cm,播深10 cm,每667 m2种植6 500株,播后穴孔用土填满。

3 田间管理

3.1 查苗放苗 拱棚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需20~25d(天),出苗期要经常观察苗情,及时掏苗、补苗,以确保种植密度。补苗方法:播种时备多余的薯块密植于棚内用于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将病薯和周围的土壤挖掉再补苗。

3.2 拱棚管理 马铃薯出苗前不通风,黑金刚马铃薯出苗后,棚内要挂温度计观察,使棚内气温控制在20℃ 以内,防止徒长。若正午棚内气温高于25℃时,要打开拱棚两头进行通风降温,傍晚再盖住压严,当接近晚霜期时(山丹县在5月初),要加大通风(棚两头和边侧都通风),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当晚霜过后,选择晴天及时撤除棚膜、竹片。

3.3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能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苗齐后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现蕾前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8 cm。

3.4 叶面喷肥 当田间有50%马铃薯现蕾时,摘除花蕾以减少营养消耗,并结合防病用2~3 g·kg-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2~3次,每次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150 g。

3.5 合理浇水 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水,一般在马铃薯发棵期、现蕾期、盛花期、膨大期各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现蕾至开花期不能缺水。浇水要做到不漫垄,每次浇水量控制在60 m3,收获前15d(天)停止浇水。

3.6 病虫害防治 黑色马铃薯病虫害很多,在黑金刚马铃薯上常发生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虫害有地老虎和蚜虫。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把好播前选种关、土壤处理关、切刀消毒关、种薯处理关的基础上,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同时从花期开始及早预防早晚疫病,可选用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乳油600~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预防环腐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20%噻菌铜悬乳剂400 mg·kg-1,或72%农用链霉素200 mg·kg-1叶面喷雾。发现地下害虫为害后,可用50%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在黄板诱蚜的基础上,用2.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喷雾。

4 收获

当植株停止生长、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最适收获期。黑金刚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生长期80d(天)左右,收获时间一般为6月初。收获时土壤湿度要小,否则土块多,不易于薯块分离。由于黑色马铃薯与土块颜色对比不明显,要防止漏捡,同时对产品进行分级,选出特级、一级,套泡沫网罩装入5 kg 小纸箱内待售。

猜你喜欢

双膜补苗薯块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双膜覆盖对棉田土壤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探究
“双膜缓释肥”配合追施不同量尿素对小麦生产效果的试验研究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