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螟的识别、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4-02-23袁永达杨银娟李雅珍李育民李惠明

中国蔬菜 2014年8期
关键词:心叶十字花科图版

黄 俭 俞 懿 袁永达 杨银娟 黄 淼 李雅珍 李育民 李惠明*

(1 上海市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00;2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103;3 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 201400;4 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 201400;5 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 202150;6 上海市宝山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5;7 上海市星辉蔬菜公司,上海 201419)

根据对上海菜区8 a(年)多的虫情调查结果,菜螟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夏秋甘蓝、秋花椰菜、夏秋萝卜、秋大白菜、夏秋小白菜(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秋生菜、秋菠菜上偶有发生。各地应在第2 代发生高峰期或第3 代发生初期组织好育苗期对菜螟的防治。

菜螟(Hellula undalis),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iralidae)、野螟属(Hellula),异名(Phalaena undalisFabricius、Oebia undalisFabricius),别名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菜心野螟和菜心毛螟等,俗称钻心虫、吃心虫、剜心虫等。

1 分布与发生危害

菜螟在我国分布区域广泛,在南方菜区发生危害较重,也是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省常发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根据对上海菜区8 a(年)多的虫情调查结果,菜螟的发生危害与寄主有密切关系,其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夏秋甘蓝、秋花椰菜、夏秋萝卜、秋大白菜、夏秋小白菜(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非十字花科的秋生菜、秋菠菜也偶有发生。菜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1~3 龄幼虫取食幼苗生长点、心叶(彩色图版1),并吐丝结网,影响菜苗生长,严重时可致幼苗枯死;4~5 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生长点、茎髓和根部,造成萝卜无心苗(彩色图版2);甘蓝、大白菜受害后成多头菜(彩色图版3)或菜心钙化(彩色图版4),不能结球;花椰菜受害后无花球(彩色图版5)。田间的蔬菜长势表面上看并无异样,实际上多是无经济效益的被害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发现时通常已错过播种期、移栽期而被迫毁种。菜螟除直接为害外,更是传播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重要媒介。因此,疏于警觉和管理的田块,若该虫一旦严重发生,其危害性常可超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必须引起重视。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7 mm,翅展15~22 mm,体色呈灰褐、黄褐、灰白色交替相嵌。前翅有4 条灰白色波状横纹,翅基和翅缘的2 条波状横纹有时有间断,翅中央的2 条波状纹十分清晰且连续性完整,常与体色的灰褐、黄褐、灰白色连接成二翅的波状横纹曲线。翅中央还有一灰黑色肾状斑纹,斑纹的四周为灰白色,外缘有一排黑色小点。后翅灰白色,外缘略带褐色(彩色图版6)。

卵椭圆形,扁平,长0.30~0.35 mm,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纹,初产时淡黄色,渐转为淡橘红色或橙黄色(彩色图版7)。

幼虫共5 龄,末龄幼虫体长12~15 mm,3 龄幼虫体长4~5 mm,4 龄幼虫体长7~9 mm。头部黑色,胸腹部淡黄色或浅黄绿色,背面有5 条深褐色纵线。前胸盾片上有不规则褐斑,刚毛褐色或淡黄绿色,中、后胸各有6 对毛突,横排成一行(彩色图版8-a)。

蛹体长7~9 mm,黄褐色,翅芽长达第4 腹节的后缘,腹部背面隐约可见似有5 条纵线(彩色图版8-b)。

3 菜螟的生活习性

3.1年发生消长 菜螟在上海年发生6 代左右,据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和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的测报点,2006~2013年的灯诱成虫消长观察结果,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常年平均为5月中旬(按旬统计),最早和最迟的年份分别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6月诱蛾量逐渐增加,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生盛末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2006年灯下诱蛾量最高为1 776 头,2009年最少为136 头,8 a(年)平均为545 头。在第4、第5代发生期间常受到台风影响,虫量消长波动较大。

3.2 越冬 菜螟多数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吐丝,附着于土块、枯残落叶,作蓑状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幼虫在外界旬均温度上升为15℃左右时,在6~10 cm 的土层中结茧化蛹,也有的在地面上的枯残落叶上化蛹。经10~15d(天)的蛹期羽化为成虫出土。

3.3 成虫与卵 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的基部或叶背的阴凉处,夜出活动,对普通黑光灯的趋光性较弱,但在频振式杀虫灯下,有一定的趋光性。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多在植株间或距地面1 m 以下的空间飞行,因此,虫情测报灯安装的高度要设在偏低的位置。成虫多在夜间羽化、交尾,产卵前期为1~3d(天)。卵大多为单粒散产,也有2~3 粒产,偶有4~5 粒排产;产卵部位多选择在幼苗的心叶、叶面、叶背或叶柄上,也有的产在幼苗的茎基部。经饲养观察,成虫的平均寿命在5~7d(天),6月和发生盛末期6~8d(天),常可达9~10d(天);补充蜂蜜水饲养时最长可达10~12d(天),不补充水和营养时最短为2~3d(天)。每雌蛾的产卵量第1 代最少,40~70 多粒,第2、第3 代最多,可达100~200 多粒,第4、第5、第6 代通常在70~100 粒。卵的发育历期:在18~20℃时5~7d(天),21~25℃时3.5~5.0d(天),26~28℃时3d(天),29℃以上2.0~2.5d(天)。由于第2、第3 代的繁殖系数高,常年在第3~4 代发生期形成年内的发生高峰期。

3.4 幼虫与蛹 初孵的幼虫大多潜入寄主的叶表皮下,啃食叶肉,形成短小的袋状隧道斑(彩色图版9);幼虫发育至2 龄钻出叶表皮,主要在叶面取食叶片及植株的幼嫩组织;幼虫发育至3 龄,有吐丝为害习性,常吐丝缠结,钻入菜心中取食心叶、生长点和茎基部,造成心叶枯死和无心苗;幼虫发育至4~5 龄,有明显的钻蛀为害特性,蛀入叶柄,或蛀食茎髓或根部,为害点有明显的蛀孔,孔外常有丝掩盖。幼虫可转株为害,并能传播软腐病。

幼虫的发育历期:在18~20℃时18~21d(天),21~25℃时14~17d(天),26~28℃时11~13d(天),29℃以上9~10d(天)。幼虫老熟后,大多在植株根部附近的土中化蛹,少数在被害菜心内吐丝结茧化蛹。预蛹期1~3d(天)。蛹的发育历期:在18~20℃时9~12d(天),21~25℃时7~9d(天),26~28℃时6~7d(天),29℃以上5~6d(天)。

4 影响发生量的要素

4.1 雨量与气温 适宜菜螟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5~38℃;最适环境温度为26~35℃,相对湿度40%~70%,干旱少雨的年份一般发生偏重,常在夏秋季为害最重。

根据2006~2013年灯下诱蛾量年消长数据,结合上海地区相对应的气象要素分析,菜螟的发生轻重与当年的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7月的雨量、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有密切关系。当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为常年平均3倍以上、7月降雨量少于50~90 mm,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接近或高于28℃时,重发生年的概率为80%~90%;当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为常年平均2倍左右、7月降雨量在80~100 mm,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27.5~28.0℃,中等偏重发生年的概率为80%~90%;当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为常年平均值10%左右、7月降雨量在130~160 mm,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在27.5℃左右,中等发生年的概率为70%~90%;当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为常年平均值70%左右,7月降雨量在180~200 mm,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在27.0~27.4℃,中等偏轻发生年的概率为70%~90%;当越冬代至7月上旬的蛾量为常年平均值30%左右、7月降雨量大于220 mm以上,6月中旬至7月的旬平均温度低于27℃,轻发生年的概率为80%~90%。

4.2 作物生育期 菜螟的发生和寄主的生育期密切相关,最适宜的感虫期为幼苗3~5 叶期,比其他生育期的着卵量高5倍以上,如菜螟的产卵盛期与感虫期吻合,又遇天气偏旱则受害重、损失大,成株以后只查看到为害状,大多查不到虫体,因此不易被正确诊断。

4.3 育苗方式 随着保护地育苗栽培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金山区、光明集团等实行工厂化育苗,崇明、奉贤县等采用中棚避雨育苗,即使是雨量中等的年份,育苗环境的改变,使得蔬菜苗期受菜螟为害的概率增加,不重视预防工作,工厂化秧苗也会发生较重的虫情。

4.4 栽培茬口与地势的影响 秋季十字花科蔬菜连茬栽培的面积(比率)较多,特别是与十字花科蔬菜相邻的育苗田,往往受邻作田块虫源较多的影响,受害相对加重。另外地势高、灌溉不便、苗期浇水不及时等的地块,受害程度也相对重些。

5 防治措施

由于菜螟的发生早期与为害症状表现高峰期常滞后15~25d(天),极易错失防治适期,发现明显的为害状时,已是虫害发生高峰期或盛末,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弥补;因此,正确识别早期的症状与掌握其发生特点(月平均温度25℃以上,月降雨量少于100~150 mm),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区极为重要,各地应在第2 代发生高峰期或第3 代发生初期组织好育苗期对菜螟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5.1.1 清洁田园 夏、秋季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清除残株落叶,及时深翻土地,可消灭一部分在表土和枯叶残株内的幼虫、蛹或成虫,减少下代和越冬虫源基数。

5.1.2 茬口调节 尽量科学安排茬口,避免或减少十字花科蔬菜在夏秋季节的连作,育苗田要特别回避与十字花科菜田邻作。

5.1.3 栽培措施 结合田间管理,在间苗、定苗时抹去虫卵、拔除虫害苗;秋旱年份利用喷灌等设施勤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创造利于秧苗生长、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虫害的发生与 为害。

5.1.4 调节播种期 加强虫情预测、有条件建立测报点的地方,注意虫情发生预测;十字花科蔬菜可调节的播种期范围较大,在掌握虫情发育进度的条件下,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可调整范围内,适当调整播种期,使幼苗3~5片真叶期避开菜螟为害的高峰期,达到少用药、减轻受害的效果。

5.2 化学防治 最佳的防治适期在幼虫孵化始盛期施药,如没有虫情测报,则以生育期(幼苗3~6叶期),发现幼苗初见心叶被害时,为防治适期的参考指标,施药时尽量喷到心叶上,防治间隔期7~10d(天),连续喷雾防治1~3次,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1 000~1 500倍液(每667 m2用量75~100 g)、5%氯虫苯甲酰胺(普尊)悬浮剂 1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30~60 g)、25 g·L-1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每667 m2用量40~50 g)等喷雾防治。在最高温度低于28℃时,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奥翔)微乳剂2 500~3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30~40 g)、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令)微乳剂2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40~50 g)、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水剂1 500~2 500倍液(每667 m2用量40~60 g)、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 2 000倍液(每667 m2用量40~50 g)等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心叶十字花科图版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油菜补钙 紫甘蓝抗衰 老西兰花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奇?
十字花科蔬菜有益心血管健康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产硫化氢大肠杆菌》图版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组诗)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4%甲维盐.氟铃脲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的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