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2014-02-22欧敏

关键词:幽默感教学目标多媒体

欧敏

[摘要]本文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一节物理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中学生最头疼的物理课上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幽默的语言艺术中完成物理课堂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物理课堂的听课质量。

[关键词]教学目标 引入教学 幽默感 提问题 生活联系 实验 多媒体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从而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听课效率。

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某种境界,学生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影响着施教者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若用千篇一律的尺度去衡量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用划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往往会把许多有潜能的学生当成学习的低能儿。如何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前苏联教育家维思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告诉我们:教者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目标怎样分层,应掌握三性:(1)基础性,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2)跳跃性,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之上的“最近”发展水平;(3)创造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讲究独特新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标新立异。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二、借助诗歌、典故引入教学

对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则比较抽象,学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借助诗歌、典故,先使学生认识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这样再学习新概念时,也就不觉得抽象难懂了,反而还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对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引入,借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典故,当说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时,立刻断言“乌龟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时一些学生往往会为兔子鸣不平。借此反问:“那为什么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将意识到只用笼统的速度是不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了,有的教师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三、在组织教学的语言上要有幽默感

国外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多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使用幽默语言。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的惯性时笔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讲楞次定律的时候,在讲到有导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时,用了四个字“来拒去留”来概括,并强调说:是“来拒去留”,而不是“来者不拒”,学生轰然大笑,在笑声中获得了知识。正在此时,笔者抓住时机,再次引用诗句,用“相见时难别亦难”来对该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加以深化理解,因此,同学们的印象深刻,也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知识。关于杠杆的平衡中画力臂和力,总是出现同一时针方向的力。笔者创设一个虚拟情景,五楼的外阳台护拦上,一个人仰面躺在上面,腰部为支点,人在晃悠,很危险。笔者边讲边画图边说得赶快救人,该怎么救?抓住他的双脚是向上推还是向下压、还是往回拉?我请一位出过错误的同学来画图,全班讨论,“向上推脚是杀人,而向下压脚是救人”,这样得出的结果很难忘记。总之,做到语言的风趣幽默,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的牢固。

四、设置切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现实中的有些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要不是按老师的“标准”答案回答,学生一开口,就被教师责令坐下,另外抽人回答,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敢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暴露出来,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宽松民主。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笔者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在组织“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时,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个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在教学中讲某些难懂的物理知识类比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注重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在讲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区别时,可把波的图象比喻成班级同学拍一张集体照,“卡嚓”一下,不同的学生同时被定格在不同的位置,它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每个学生相当于一个质点。而振动图象相当于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拍的生活照,时间不同,情形不同。再如,在讲波的衍射时,可把波比喻为一个人,波长描述为一个人的两腿长,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或接近于人的两腿长时,人能容易地跨过去继续前进,否则很难跨过去,即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通过人、波的对比,比喻,学生对波的衍射条件就很容易掌握。在原子核物理部分,若只介绍10-10m和10-14m的数量级,学生印象是十分肤浅的。如果把原子放大为一个标准田径场,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田径场中心的一个足球,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形象然后我们设想在田径场边发射一些小球,能碰到这个放于中间的足球的概率有多大?讲原子发光时,可以将能级比喻成在河中的梅花桩,在桩与桩之间跳跃时,给予的能量必须不多不少,否则将掉入河中。对于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磁波的调制、发射、传播、接收、调谐、解调等抽象的过程,学生往往面对诸多新名词,不分因果,死记硬背,因此应用时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但若用货车的“装货”、“出站”、“运行”、“进站”、“调度”、“卸货”等一系列学生熟知的过程来进行形象的比喻、对比,有利于学生掌握电磁波及无线电广播的全部机理和过程。把物理知识生活化,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六、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具有启发、验证、激发兴趣的功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例如,容器装水,水存在容器的内部;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在讲单摆时,我用一个很大的摆球从我的鼻尖前静止释放,当它摆回来眼看就要击中我的鼻子时,学生惊叫起来,可摆球又乖乖地退了回去。然后,我带上一个蛋壳做的假鼻子,重复上述实验,不过使摆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释放,结果我的假鼻子被摆球击得粉碎。学生在欢笑声中对摆球的特征加深了理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利用实验真实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失败的实验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作为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条件,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实验教学,更好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效。

七、合理利用多媒体,突出物理情景的创作

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就会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恰恰能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选择适合用多媒体表现的内容,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洁、明了的动画更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在课程导入、知识的重难点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师的讲授,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如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内容时,尽管演示了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别在毛巾、纸板、木板和玻璃上运动的实验,推理出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会不断地运动下去的结论,但由于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真正光滑的桌面,无法成功演示小车在光滑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因此一些推理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或未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推理结论,此时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转折处。通过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让小车在没有摩擦的桌面上一直运动下去,有利于学生在认识上的升华。这里的实验尽管是虚拟的,但和前面的演示实验配合使用,却能解决教学难点,这比单用语言去说明实验的结论更具说服力,更能令学生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某种符合学习要求的外部刺激,提供使学生积极主动同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完成知识结构重组的方法和策略,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揭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信息,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体会物理情景,学生各种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孟进张鹏《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

猜你喜欢

幽默感教学目标多媒体
幽默感拯救计划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幽默感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