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4-02-22李红艳
李红艳
[摘要]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的学好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 激励性评价 体验成功
一、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位置”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参观图:去动物园参观,你是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各个园区的位置呢?学生们融入情境中,明确了位置表示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位置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
二、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倒数”时,我在黑板上写出几组数,3/8×8/3 7/15×15/7 5×1/ 5,问这几组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计算后得出的答案是结果都是“一”。这时,我让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明确了倒数的定义及特点,很好掌握了学习内容。2、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需要通过操作实物的活动发展思维。”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动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操作过程。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争着说过程。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创作的?为什么先折后剪呢?怎样才能证明它是轴对称图形呢?”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学生举例验证说明。此时,场面热烈,学生纷纷举手,接着让学生概括“轴对称图形”已是水到渠成。3、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教学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后,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看谁计算又快又准,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比,分组比,同桌比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巩固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4、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时,我进行直观演示:将圆平均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拼成学过的长方形,通过简单、生动的演示,很自然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也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5、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
三、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课程标准中“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作的表述更是为我们小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所选择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即便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的操作探索。同时,实践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作者单位:吉林省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