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语功用探究
2014-02-22郭梅
郭梅
[摘要]课堂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学的一个缓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师生进行双边活动;它也可使学生把握教学要点,明白课堂主旨,开启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一个很好的课堂导入,决定着一堂课的优劣。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一样,导入实际上就是第一印象,就是课堂内容引入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导入 探究
课堂导入语本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好的导入语比所谓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逗留的时间长。从这一点来看,效率与导入语的应用并不是矛盾的,导入语应是提高效率的形式,效率是导入语设置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导入语能活跃课堂氛围,给教学一个缓冲。导入语作为一节课的铺垫和过渡,它在一节课中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可以说,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调节剂、润滑剂。一台机器长时间工作会发热,需要停机休息、润滑。而我们的学生一天早中晚课程排得满满的,长时间学习也会两眼发花、头脑发胀。加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教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只有“遭遇”轮番“轰炸”,本来就绷得很紧的弦更加脆弱。此时,教师宜用导入语给学生一片蔚蓝而宁静的天,一块温馨的芳草地,让其在上面小憩两三分钟;或者,教师用导入语来一阵和风细雨,给炙热的课堂气氛送去一丝清凉。另外,学生也许在课间几分钟放飞自我,上课时还意兴未尽,回不过神来。导入语可以给学生一个缓冲,让其慢慢步入“正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讲究助跑,物理学中分析惯性。我想,课堂导入语在目的、意义上同他们应该是殊途同归:磨刀不误砍柴功。
导入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师生进行双边教学活动。曾在电视里看了一些明星演唱会,也亲眼目睹了一些“启明星”的演出,这里当然不想也不敢就他们的演艺说长道短,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尽心竭力调动观众参与。他们有的一上台就招手问候,一跟头一击掌,走进观众一唱一握手,更有甚者“孤独跪在这舞台,掌声不响不起来”的杀手锏。如此这般,目的就是与观众沟通、赢得观众。一个好歌星如此,一个好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谐进行双边活动。导入语其实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赢得学生。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教师像歌星在舞台上一样煽情,这毕竟是讲台,真正赢得学生要从内心深处,要自然,不是靠极尽夸张之能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兴趣及关注力持续在八分钟左右,所以,从理论上讲,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教师应换至少五个话题。也许这是绝大多数教师无法做到的,但导入课作为一节课的第一个话题,教师就不能掉以轻心。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押在这一招上。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入语时,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导入语具有吸引力、向心力,让学生注意力聚焦。否则,学生上课没几分钟就注意力不集中,思绪开始“一枝红杏出课堂”,此时教师当然可以使用兴趣之外的纪律这只铁手,但毕竟“出师未捷心先凉”,做教师这个份上,恐怕我们厚颜也有耻。
导入语可以让学生把握教学要点,明白课堂主旨。导入语从性质上讲,应有针对性、目的性,从内容上讲应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我们既反对瞒天过海、漫无目的的导入语,又反对生拉活扯、做作蹩脚的导入语。缺乏目的性的导入语只能让学生费解甚至误解,让学生一丈二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这样,教师就成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学生便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生物学上讲嫁接,其嫁接的物种是有规律的,要么物种特性相近,要么同种同目。导入语不过就是课堂上这一树上的一个嫁接枝,要让其成活生长,就应该使其内容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所以,导入语往往关乎课堂教学内容、主旨。与其没有联系势必做作、,最终形成毫不相干的两张皮。这样,导入语就会与教学内容形成断层,孤立起来。
导入语可以开启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学生的大脑不是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用智慧点燃的火把,在这里,我们无须讨论传授固定的知识与讲解学习知识的方法哪一种更重要。因为“羊与兔”的寓言故事已揭示了这个道理,我们肯定要让学生做获得种菜技术和菜种的白兔,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获得现成白菜的灰兔。信息时代,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结构只有和信息结合起来,才合乎时代的要求。固定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落伍的。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一桶水理论”已是昨日黄花,知识的浪潮拍击着我们教师固有知识的孤岛,学生需要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势凶猛且不断更新。因此,学会学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风浪。开启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才是现代乃至未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的目的在于不教。其目的就在于此吧。导入语在开启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方面有明显优势。更何况,好的导入语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可谓一石三鸟。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