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2014-02-22刘刚
刘刚
[摘要]很多高校对教师授课的要求很多,但其中形式主义的要求很普遍。教师在授课中不排除存在功利主义的心态,而在对教师考评中,其科学性公正性均值得商榷。要屏弃高校中的形式主义,需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走群众路线,群策群力,让教师真正参与到教学的管理上,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式主义 教师 授课
我们要反对形式主义,就要认清什么是形式主义。
我不反对对教师授课时的合理、正当要求,我反对的是要求的形式主义。
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一、高校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并且是跨出校门就面临社会及其竞争的人,二、高小教师并不都是像中学教师那样从师范院校毕业,接受过师范院校那种统一、规范甚至失去教师自身特色的教学范本般的培训,而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大学、和各种专业,具有自身的教学科研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怎样让高校教师发挥出自身的特色、达到最好的授课状态,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丰富和多元,进而提升自己,这才是高校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所要探讨的。
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哪些形式主义呢?
教师教学方式上的形式主义
教师上课之初,学生是否应该起立,师生互问“老师(大家)好”?教师上课时是否应该始终站立授课?教师上课时是否可以喝水?等等等等。
我们现在很多高校,对教师要求很多,不乏以上所举。但,这些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是一种形式?
上课前起立相互问候,在中学很普遍。在大学,有的老师认为应该,原因是通过这一方式表明即将正式开始上课,提醒学生集中精力。这个原因也讲得过去,只要老师认为有利于授课,那就行。但是,如果以“必须”的方式在全校强行推行,就形式主义了。因为,在一些老师、学生看来,这是中学的氛围,特别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心理上已经开始成熟,年龄上早已是成年人,何况,大学就是要使学生尽快的成熟起来,这样的做法似乎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吧?
很多学校,对教师坐着上课持否定态度,甚至在对教师绩效考评时,也把坐着上课视为不敬业来看待。我想说的是:只要教师认为坐着上课比站着更能让他集中精力,更能让他保持敏捷的思维和授课的质量,那就请他坐着上!形式主义很害人的。人与人是不同的,你一定要按一个模子来规定人的行为,那大学教育最好就电大化。学生上课的时候都看电视,跟着电视上行为规范都很标准的教师学习吧。
教师上课不能喝水。有的大学有这样的规定。我觉得奇怪的是,领导开会做报告乃至汇报工作的时候,还要专门配备茶水和礼仪小姐掺水呢,为什么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喝水呢?大学里面一般上一次课就是两节联上,而且,一天可能要上四到六节课。教师上课中累了、渴了,喝口水,目的是为了上课的质量,怎么就不能喝水了?
教师上课是否应该有很多肢体语言、是否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如果你认为这些方式能提高你上课的质量,并且你也喜欢这样方式,那你就这样做,如果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要求来强制执行,那就是形式主义。
教师教学宗旨上的形式主义
教师教学的宗旨是什么?我认为:一、传授知识;二、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让学生成熟起来。切忌一点的是,以功利之心来授课。
授课中的功利思想是什么?那就是,尽量让学生对自己满意,不管这种满意是否是真的对学生好。
比如:上课时生动幽默,是对的,但是,把授课的生动幽默提升到授课质量的好坏,就走偏了。教师不应该成为相声幽默演员。真知卓见并不是在嬉笑中就能传授的。作为学生,也应该明白,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的,一定不会是含金量高的东西。真知卓见应该是严肃的。当然严肃深邃的知识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但这并不等于知识可以与小品相声化等号。有的课程,可以予教于乐,但多数课程,特别是理工类的,严肃紧张专注远多于幽默生动吧。
大学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就要进入社会,参与竞争。如果我们大学老师在授课时,仍然把学生当小皇帝,如同他们的父母那样关照他们,以他们的要求和满意为目的,进而让自己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那我只能说,这是不负责任的老师。
大学老师应该明白的是,讲台下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应该懂得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毕竟,今后进入社会,是人来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 的讲学特色,让学生来适应你,跟上你的思维,抓住你讲课的重点,及时做好笔记。在听不同特色老师的讲课中,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
教师绩效考评中的形式主义
如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评,各大学都有自己的方法。通常来说,从两个方面进行:一、学生打评;二、教师以及相关领导听课后的打评。
其实,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工作内容是很难量化考评的。只能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能做到工整公平吗?学生有这样的水平吗?如果学生能作到,他还是学生吗?教师上课,又不是商场服务员,要请顾客对服务质量打分。何况,为了使自己的得分高,不排除老师上课的功利主义。这样的方法,结果会是什么?
同行间的相互打分,说起来问题就更多。要么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就是互斗,搞得教师间矛盾重重。看问题的角度、个人的喜好等等,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读啊。
领导来打分,就公正了吗?未必。官位高不等于他在各个领域就是专家泰斗。
既然这样的考评公正性和意义都不大,为什么乐此不疲呢?形式主义在作祟。
高校在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很多,以上,仅仅是教学中经常遇见的。要屏弃这些形式主义,需要从制度上予以解决,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走群众路线,群策群力,让教师真正参与到教学的管理上,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