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沿海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胶东半岛海草房为例

2014-02-22崔恩齐李玲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胶东半岛草房花钱

崔恩齐 李玲玉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山东沿海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胶东半岛海草房为例

崔恩齐 李玲玉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遗产不可分割的部分,胶东半岛海草房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当今时代经济化、城市化快速的发展给传统民居的保护带来巨大冲击,海草房面临着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双重打击,保护与利用海草房对传承地域文化、建设地方民居旅游文化、延续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民居 海草房 保护 利用 可持续

一、现状概况

山东省三面环海,当地有着独具特色的民居环境,胶东半岛位于山东东端,根据地域环境建造的海草房是山东沿海地区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海草房的建造撷取当地花岗岩等石材为墙体,以浅海生长的海苔草铺设屋顶,风格淳朴,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和谐和对生活环境美观与实用的高度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水中植被的生态状态发生变化,用于苫盖海草房的“大叶苔”等藻类植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与海草房相关联的一系列的民风习俗、营造方法、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受影响,一个完整的传统海洋文化生态链条正在消失。

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胶东半岛地区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降水量丰沛,风大且多雾,频繁的夏季台风造就了海草房这风吹不倒、雨浸不透、冬暖夏凉的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建筑典范。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胶东半岛地区的先民们就搭建出海草窝棚式样的房子,从秦汉至宋金时期到元明清兴盛时期才出现真正称得上民居建筑的海草房。这样的生态建筑取之自然,又是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完美生活空间,是当地百姓辛勤与智慧的结晶。

(二)建筑美学价值

建筑构造中,人们通常会考量材料的来源以及成本和使用寿命的性价比,海草房中粗野的天然蛮石搭配细腻易得的海草,金字塔般屋顶的精致敏感的曲线曲面与棱角分明的粗犷屋身形成强烈对比,彰显出海草房的朴素真实、自然明朗。此外,民居的立面提供了多维空间的欣赏面,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堪称一绝。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海草房的美,美得就像那些淳朴的村民,让人看着是那般舒服。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海的深邃与山的凝重相得益彰,愈发衬托出海草房的端庄淳朴、古色古香,真正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好像这些建筑就是此处所生、此地所长,它代表胶东半岛地区独具特色民居的文化,成为传统渔业文明的重要载体。

(三)民俗研究价值

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出具有特色的海草房,在这地理、人文与建筑之间还夹带一中介,这便是民俗文化,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根。

海草房不仅是海洋背景和文化传统所凝结的物质载体,也见证和体现了渔村村民出海捕鱼时代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朴实无华的乡村面貌和特点,积淀了代代相传的文明资源和信息。

三、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目前,随着胶东半岛地区渔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原材料的减少以及苫盖工艺的失传,海草房保护工作的难度随之加大,千余年来形成的和谐环境正在被破坏,对海草房的保护虽早已提上日程,但是继续落实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保护工作中可遵循以下几条策略:

(一)“修旧如旧”原则

近年来,由于浅海养殖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海苔草异常紧缺,海草房的生命之源正在消失。现在的情况是村民修复海草房的海草是以2.2元/斤的价格购买别人家拆掉海草房的海草,虽然过程艰辛了点,但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海草的价值也加强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独特资产的记忆,同时海草的再利用也避免了新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真正履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

(二)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发展的转型

保护传统民居的目的是让现在的人们了解过去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以延续其在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陶冶情操等多重价值。传统民居的文化遗产向来是自然保留下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单纯的保护,只有通过再度利用现存建筑而起到一个对传统民居的更高层次与深度的保护。

瑞典为保护传统建筑,把每个地区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建筑集中搬到首都,于1891年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每逢佳节,每幢建筑里都会有着特色服装的导游讲解历史,介绍风俗文化。但是随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因为任何形式的建筑及构筑物的保护不单单是其存世的建筑,那些伴随传统建筑而存在的有文化的生命内涵、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被保护空间不再仅限于建筑单体本身、生活设施及日常工具等,也包括了建筑所在空间、几千年来延续的民俗民风,同时还有依附于传统民居之上的无形遗产和无限联想,这些都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所不能给予的。

如何利用一种途径和策略化解矛盾,尽可能多地为城市留下一些历史记忆、留下一些文明进程物证的同时,把保护性利用融入城市生活的发展中去,这是人们在痛定思痛之后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由此,传统民居保护工作由“静”态保护转型至“动”态发展。

(三)可持续性保护与利用

在肯尼亚有这样一句谚语:“土地不是父辈传给我们的,而是子孙借给我们的。”可持续性保护是维持地球的生存环境和我们以及后代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当下既要考虑建筑遗产的保护,还要兼顾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我们继续不加节制地大加建设,使得所有地区尽管气候不同却有着看上去都一样的高楼耸立,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损毁珍贵建筑遗产的同时也在破坏生态环境,须知今天建设的生存环境不能以牺牲下一代人利益为代价。

四、烟墩角村海草房保护与利用实例

由于自然系统和文建筑遗产的复杂性,每个建筑在历史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茫然无序或者盲目从众地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破坏。烟墩角村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是个依山傍海、以当地传统民居为底蕴的特色渔村。早些年,人们就前瞻性地意识到必须根据当地地域特色发展旅游业,也意识到村民的积极参与是保护民居建筑的重点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传统民居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烟墩角村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开放式、全民参与型、村镇经营为主的乡村旅游基地。这里令人向往的除了古朴的海草房,还有一处引人入胜的看点就是自然环境优势造就的天鹅栖息地,每年都有数千只天鹅在此栖息过冬,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摄影、休闲养生。

烟墩角村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在对海草房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上,延续可持续发展,最终鲜明生动地彰显出海草房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五、结语

海草房是饱浸乡风民俗、合乎伦理逻辑的当地劳动人民的杰作,但恰恰是这些不可复得的民居瑰宝正渐渐被人遗忘。关于拯救传统民居,不单单是海草房,还有其他倍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

国宝级权威乡土建筑研究专家楼庆西老先生曾说过:“不能只让古建筑留在照片里,以后的孩子啊,想要了解点农耕文化,了解乡土建筑,光看照片能知道什么啊。”这警醒我们在建设今天的美好家园时既要反思过去,也要规划未来,必须要明白我们今天在建筑保护中所投入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必将使下一代受益。对传统民居的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以及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刘志刚,著/摄影.探访中国稀世民居——海草房[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美)Jean Carroon.可持续的建筑保护[M].陈彦玉,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陈志华,李秋香.中华遗产·乡土建筑——楠溪江中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6]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图一

三、总结

清朝的钱币是我国文化发展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清朝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花钱是清朝钱币的一种,虽然不能用做货币流通进行买卖支付,但是却有着很重要的文化内涵。文章主要介绍了花钱中的辟邪花钱和民俗花钱两种,从花钱的图案以及分类进行解读,花钱和清代的习俗有着重要的联系,透过这些花钱可以了解清朝的社会发展和对文化的传承。它们或存在着历史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惰性”,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花钱所带来的文化价值,从历代清朝皇帝发行花钱的目的到民间对花钱的运用,从而实现对花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仲汇,施新彪,周祥,胡薇,黄锡明.简明钱币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

[2]周少华.清朝钱文花钱欣赏[J].收藏界,2012(6).

[3]张斌.中国明清民俗钱币视觉元素内涵及其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6).

[4]马勇虎.咸丰年间货币流通的民间形态——徽商志成号商业账簿研究[J].安徽史学,2011(3).

[5]方称宇.中国花钱与传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高文,袁愈高.中国历代压胜钱[M].成都:巴蜀书社,1999.

[7]林永匡.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8]郑轶伟.中国花钱图典续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2).

猜你喜欢

胶东半岛草房花钱
蛰伏
蛰伏
海草房的视觉意象及其文创设计的构想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小小花钱看科举
蛤堆顶所在胶东半岛北岸史前早期贝丘遗址的资源域调查与分析
花前月下
胶东半岛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胶东半岛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扛阁”与“烛竹马”舞台化
独具魅力的民居——威海海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