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性·位置·成分

2014-02-21徐世英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期
关键词:介词文言示例

徐世英

文言文学习中,能否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至关重要。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词性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是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由此可知,对文言词语的词性、位置和成分的把握是正确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关键所在。

一、知词性、明位置,理解常规意

一般来讲,一个文言实词或虚词的词性决定了它在句子中应处的位置,如果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词性、明确它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它的常规意。

示例一:在句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中,有三个“为”,我们知道“为”的常用义项既可以作“判断动词”,又可以作“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感叹”,在该句中,前两个“为”处在表示主谓关系的两个名词之间,应译作“是”,后一个“为”处在疑问句末,是反问语气词应译作“呢”。

示例二:再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中的两个“以”,在古汉语中“以”常作介词,和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在该句中,两个“以”分别带宾语“尔车”、“我贿”构成介宾短语修饰“来”和“迁”,所以,两个“以”都译作常规意介词“用”。结合语境补出主语“尔”和“我”,即“(尔)以尔车来,(我)以我贿迁。”全句译为“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二、看位置、定成分,理解活用意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通过观察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进而推断确定它应充当的成分,根据文言句式大多遵循对称性的原则,就可以准确理解它的活用意了。

示例三:在句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中,“毕、一、兀、出”都处在名词后面作谓语,位置相同、成分相同。“毕”是“完了,指为秦国所灭”;“兀”是“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是“出现、显露,意思是建成”;据此可知,“一”就应是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示例四:再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名词连用。仔细分辨发现,“铛石块砾”处在相同的位置、“鼎玉金珠”处在相同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分析又发现,秦人“弃掷逦迤,视之亦不甚惜”的应该是“鼎玉金珠”,是把它们当做“铛石块砾”弃掷了。由此可见,这八个名词都活用了,“铛石块砾”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谓语,译为“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石子”;“鼎玉金珠”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宝鼎,把美玉,把黄金,把珍珠”。全句意思是“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三、辨成分、析词性,理解特殊意

个别文言词语的特殊意义,可通过观察该词语所处的位置,分辨它应充当的成分、分析它在句子中的词性,从而推知理解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

示例五:在句子“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中,“籍”和“封”分别处在名词“吏民”和“府库”前,位置、成分相同,构成动宾短语。“封”是动词“封闭,封合”,作谓语;“籍”的本意是名词“名册,户口册”,根据对称性,此处“籍”应是引申义,作动词“登记”,充当谓语。“籍吏民”应译为“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

示例六:再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中,四个“乎”的用法就很特殊。文言文中“乎”主要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而这四个“乎”却都处在句中,分别处在动词“生”和名词“吾前、吾后”,形容词“先”和代词“吾”之间,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此位置用介词“于”最合适,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作“生”和“先”的后置状语。由此可知,“乎”在该句中应作介词,用法相当于“于”,是它的特殊意义。

(作者单位:武威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介词文言示例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介词不能这样用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介词填空专练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