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2014-02-20姚奇志康红娜
姚奇志+康红娜
摘 要 在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中,如何才能做到真正与企业、市场零接轨的有效对接?通过对艺术类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经过多年的设计教育探索,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艺术类人才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作室制 培养模式 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5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艺术类专业。但就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院校大同小异,大多参照国内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形式较为单一且传统,尤其在艺术类专业泛滥的今天,很多院校的艺术教育只重视规模发展,重视形象工程,对教育形式本身的探索与研究不够。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提出校企合作式的艺术设计“工作室制”这一全新的教学培养模式。
1 艺术类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现状
1.1 艺术类专业设置的问题
今天的艺术类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招生的热点专业,尤其在各个综合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中均纷纷开设该专业,导致艺术类课程授课模式和机制均以传统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所有制度存在大一统的通用化现象。而艺术类专业教育本身存在着特殊性和灵活性,不能够延续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虚拟化
我国的艺术类高等教育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专业方向由教育部门制定,教材大部分由学校老师编写,这使学校与企业之间从根本上存在着一道“鸿沟”。这种教学模式使学校的内部机制缺乏活力,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特殊要求以及企业运作的变化,也不能适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艺术类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合班上课现象,甚至是公共教室授课,一个老师周边围坐很多学生,很难实现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实践教学过程成为了一种虚拟化的程序,只注重形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进而变成了单纯的理论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造性设计成果的产生。①
1.3 艺术类专业教育中多媒体的依赖性
很多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完成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操作,但艺术类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特殊性,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教学媒介需要更加丰富而具有连续性,设计实践随时融汇于课堂教学中,因此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为作为设计创新过程,需要的是个体的多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
1.4 艺术类专业教育传统“工作室制”的局限
目前很多学校成立设计创作工作室来补充设计实践活动的训练,我国很多院校艺术类专业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导入教学,但是很多院校的这种“工作室制”的开展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单纯的实践的空间而已,进行一些竞赛活动,给学生列出密密麻麻的竞赛日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拉近学生和社会、企业实践之间的联系。
因此,目前的艺术类教育延续传统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培养方式和授课手段,直接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没有办法培养个性化的特色创新型人才,基于这种情况下,对通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性激发了一种新的更有实效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作室制”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好的创意和好的方案是成功的基础,好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创造好的产品——学生的基础。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实现课堂、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方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从专业实践教育出发,优化了师资队伍,使企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有效实现了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到工作室进行讲学,甚至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直接到企业进行生产培训,这样更加积极地推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作情绪,能够身临其境地提前体验企业的设计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②“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加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尊重了艺术类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和创作规律,又节约了更多的教学硬件资源,尤其适应综合类院校,因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和其他学科去争抢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习环境和气氛,大大增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1 “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实现与企业的“零接轨”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和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省内外选择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的题目本着具有综合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来源于这些企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和学生个体特点,结合艺术类专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实践教学的选题方向,根据学年的高低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指导教师以项目开发和研制的形式向学生给出一定层次的设计问题,教师跟踪进度,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和互动,教师按知识结构和当前设计完成情况,以“低级到高级”的方式提出设计问题,直至完成整体项目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的“零接轨”。③
2.2 真正实现特色教学
通过与相关的品牌、企业建立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关系,实现学校与企业有效的互动。在设计项目实战中,师生熟悉市场和企业的运作,在工作中学习,为企业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学生通过同教师、企业交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完成实践教学要求。④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作室制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行的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项目化的管理,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中通过与企业的直接了解和沟通,有效地引进企业名师,工作室也为众多的品牌企业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在零距离的校企互动机制中,达到对学生的最佳特色教学效果。
2.3 实现多重效益
与传统工作室所不同的是,以企业为基础的的设计工作室不但注重经济效益,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广泛的校企合作中共创双赢,在健全的工作室制度的调控下,通过承揽企业横向课题,获取收益。针对21世纪对艺术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本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运行机制、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研究。校企双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和技术创新活动,逐步实现教学—生产—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就业。⑤工作室还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作作品、企业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提升学生对设计的激情,增强学生的设计信念,同时也实现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等多重效益。
3 结语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艺术类教学更具特色、更具科学性;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横向的项目综合训练能够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纵向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和素养,两种教学模式并行的培养方式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与企业环境的变化。
注释
①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5):177.
② 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8(2):103.
③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④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4-146.
⑤ 李錱.“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整合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2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