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中的古风禅意
2014-02-20杨力斌
杨力斌
最近,我收到居住在成都的书法家崔靖的来函与书作,阅读之余,感慨不已。崔靖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书法成绩,在研习古代书法家颜真卿《争座位稿》《自书告身》和苏东坡书风长处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生发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书法新格调。
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作者思想观念、艺术精神、审美意识与技巧方法的综合产物,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汉字书写技艺的品位升华展现,是表达作者深层次综合修养内涵的艺术。因而,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文化艺术的修养与积淀,并在长期耕耘临习研究的同时,尤其注重师承前辈的意象思维感知的心灵造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古人书写作品的线条痕迹。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蕴含“儒道释”三家思想学说的潜移默化启示,尤其是佛教的“心空”和禅宗的渐悟、顿悟、妙悟,对书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崔靖信札手书,阐述自己书写楚山禅师绝句的来历,重点指出楚山禅师《示锦江周觉实善士》诗作,“旨在言明万法惟心、修心,务在心空尽了,一毫杂念也泯息了,不染一尘。悟此法则,生大智慧,遍及书界利益众生。”楚山禅师作为南岳二十六世法嗣,一代宗师,名传海内外,作诗开悟众生释怀,“意在劝诫世人修身养性,多作善事”。
孔子强调“用心”,庄子阐述“心斋”,佛教说“心宗”,禅宗也谈“心动”,楚山禅师又云“惟心、修心”。尽管说法不一,但是谈的都是一回事,旨在强调每个人自我思维活动的领悟,在心理释怀感知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简言之,自得之语最重要。
佛家讲究“务在心空尽。”心空,是虚空,仿佛是一无所有的状态。唐代希运禅师解释说:“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因为害怕自己什么都没有,或者想获得更多东西的愿望竟无法实现。但人们“不知自心本空”,才能够装进去很多有用的东西,也不知道心灵虚空远比心中塞满了杂乱无章的东西好。
观赏崔靖书法系列新作和信札书体,有的书作好一些,有的书作有待提高。书家以行书为主,中锋与侧锋并用;字体大小错落,行笔果敢,线条富于变化,收放自如,偶有连笔,笔画浓纤相益,呈现出硬朗的线性构成美。其书写的条幅、横幅、竖幅等新作,有的偏重于吸收颜真卿《自书告身》的端庄严谨,表现出阳刚壮美的线性书风;有的又倾向于吸纳颜真卿《争座位稿》的笔随心致,具有一波三折的流变韵味。而信札等书作,心性沉稳、笔力劲健,更多地彰显出苏东坡的或前后映带、或恣意挥毫,表现出书家严谨扎实的细微变化情绪;粗放处敦厚壮实,细腻处清俊秀美,并带有少量颜体硬派线条笔法的遗风。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