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辟蹊径 自领风骚

2014-02-20许懋彦张之洋

世界建筑 2014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师日本空间

许懋彦, 张之洋

独辟蹊径 自领风骚

许懋彦, 张之洋

本文从早期现代主义对坂茂建筑思想形成的影响,不同时期建筑实践过程中对于结构、材料与建构的追求,以及其作品对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神韵的展现,来简述其作品思想的演变过程与内在精神特质,并揭示其对回归建筑的社会性和传统性的独特追求。

现代建筑,建筑结构,材料与建构,日本空间,社会责任

坂茂(Shigeru Ban)作为自丹下健三(Kenzo Tange)以来第7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建筑界的巨大反响。日本建筑师的成长大多呈现出系脉传承的清晰关系,而坂茂却不同于大多数日本建筑师,他是战后日本少数的几位在海外接受过系统建筑教育的新生代建筑师之一。他的成长背景和轨迹决定了他不同于一般日本建筑师的行事方式。而他独辟蹊径、自有追求的成就轨迹自然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议论。

1 现代建筑经典的启蒙

坂茂的母亲是一位成衣裁缝,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于造型与动手制作尤为热衷。他曾经甚至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木匠。学生时代的坂茂有一次去拜访日本著名建筑师池边阳(Kiyoshi Ikebe),池边阳的女儿正在读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的作品及理论书籍,当时坂茂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要去库珀联盟建筑学院(Cooper Union)学习,因为“纽约五”(New York Five)中的3位建筑师(约翰·海杜克、彼得·艾森曼、理查德·迈耶)都是从那里毕业的。于是,年轻的坂茂踏上了美国求学之路。坂茂在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与库珀联盟建筑学院度过了7年的建筑学习时光。这段重要的学习时间里, “纽约五”之一的著名建筑师约翰·海杜克对其建筑观的确立影响深远。

坂茂早期的作品喜欢利用墙体来限定范围和空间,创造出了意象很强的“海杜克样式” (图1)。坂茂说过,库珀联盟建筑学院的教学楼(始建于1859年,海杜克改建更新于1974年)建立了其最初的想象力。而这座楼的交通核、墙体与空间的秩序所产生的体验对他以后的设计影响巨大。三墙宅(Three Walls)、K别墅(Villa K)、TCG别墅(Villa TCG)和M邸(M Residence)这些坂茂早期的作品中都明显可以看出其在处理建筑的交通核、墙体与空间的关系上与约翰·海杜克建筑的相似性。同时,坂茂的早期建筑中延续了约翰·海杜克建筑中强烈的几何形式操作。空间形式经常利用简单的矩形、三角形、椭圆和圆等几何完形。在建筑平面和空间组织上,约翰·海杜克著名的“九宫格”设计训练促使坂茂在设计中寻求最集约型的完美平面。坂茂的九宫格宅(Nine-Square Grid House )将一个10.4m×10.4m的方形平面利用推拉门分为9个区域,建立开放体系允许居住者重新分隔空间,将空间在时间维度最大化利用。

1 海杜克作品“墙宅”(图片来源:http://fr.wikipedia.org/wiki/John_Hejduk)

当然,在坂茂后来的作品中,他也努力试图跳出约翰·海杜克在形式操作上对他的影响。在Torri别墅(Villa Torii)的设计中,他尝试通过用两道平行墙体创造轴向开放的空间的方式来摆脱约翰·海杜克几何操作的影响。这便是他日后诸多建筑设计案例的共同主题。

2 结构真实与匠心的追求

坂茂认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建筑强调水平性,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强调白色体形,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追求抽象的形态。这些对形式和视觉效果的追求,与人们对于潮流时尚的追求的性质是一样的。而让自己不受这种时尚潮流影响的方法就是想出新的建造方式,例如,新材料或者新的结构技术的运用。他非常赞赏像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和弗雷·奥托 (Frei Otto)等建筑师,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对材料和结构方式的追求。在一次为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专题展所做的临时展馆室内设计的时候,因为经费不足促使他首次尝试用纸卷来表现木材的感觉,从那一次设计以后,他发现纸卷比他想象的更适合临时建造。但是,他也不是只用这一种材料,而是根据不同功能选择材料,例如混凝土、钢材还有木头,而并不会刻意强调纸建筑的优势。

2 阪神震灾区纸管房外景(图片来源:http://giz-img.blogspot.com/2014/03/truck-paper-post-16.html)

3 瑞士媒体公司Tamedia新办公楼项目(图片来源:http://www.japan-architects.com/en/projects/41967_Tamedia_Office_Building)

坂茂在设计中热衷于探索很多关于结构的议题,在双层屋顶宅(House of Double-Roof)设计中,坂茂和他的团队思考了很多关于结构的问题,但是他们摒弃把这类结构处理作为风格化的显现。坂茂认为,将结构暴露和风格化是高技派的惯常做法,他经常创造“隐形结构”的设计。他认为结构创造出空间是用来改善恶劣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并不是一种视觉上的议题。坂茂用纸作为建筑材料是基于真实现状下一种合理、智慧的策略。以往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塑料帐篷既不防风也不防水,雨季的时候经常漏水,因此难民们经常会将帐篷上面的铝制构件卖掉换取一定的金钱,并且去重新砍树取材,建造庇护所,这样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森林破坏。坂茂采用防水处理的纸卷为他们建造房屋,既保护了树木森林,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宜居的庇护所。同时,预制纸管具有便捷性、廉价性和建造简易性,保证了在灾难中物资设备匮乏的情况下建造的顺利进行。坂茂为阪神震灾区设计的纸管房(Paper Log House,图 2),利用了预制好的纸管,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仅仅几个成年人在8个小时内就建成了一座造价仅仅2500美元的避难所。在灾难过后,这座避难所可以很快被拆除搬运到有需要的地方重复利用。

4 木结构节点(图片来源:http://www.archdaily.com/478633/tamedia-office-building-shigeru-ban-architects/53042af5e8e44ee8ac 0000cc_tamedia-office-building-shigeru-ban-architects_timber_detail_axon-png/)

真实的建造不仅展现了结构本身的表现力,更多的是给予建造者、使用者,以及建造之外对于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美好希冀与憧憬。

坂茂的建成作品追求结构的精细严谨,如同工艺品般精细,同时又如匠人般充满智慧和巧妙。中学时期的坂茂就会做很多木头、竹子和纸张等材料的模型练习,他经常为一个设计题目做出两个以上的方案模型。儿时对于材料和建构的认知,加上他对手工和建造的热爱,使得他工作起来更像是一个工匠。曾在东京艺术大学教过他的建筑系老师真壁智治(Tomoharu Makabe)调侃他说:“你仍然在做你上中学时做的事情。”

5 蓬皮杜梅斯中心(图片来源:http://www.nanospd6.com/index.php?page=cultural)

6 “草帽”屋顶节点(图片来源:http://de-ck.deviantart.com/art/Centre-Pompidou-Metz-198818156)

7 诗人的书库(图片来源:http://www.reddit.com/r/ClimbingPorn/related/j1ii7/kevin_jorgeson_ flashing_speed_of_life_v10_western/)

8 家具宅(图片来源:http://homesgardenideas.com/furniture-for-house/furniture-for-house-7/)

9 传统日本空间(图片来源:http://www.smarthomeinterior.com/japanese-traditional-house/.html)

在瑞士媒体公司Tamedia新办公楼项目(图 3)中,坂茂遵守瑞士严格的建筑法规,不局限于外部造型的突破,而在建筑内部的结构上寻求创新。为了创造客户需要的一个舒适放松的办公环境,坂茂提议用木结构建造房屋,在结构工程师的合作下,合理设计了双圈柱网结构。同时,双层柱网之间的空间可以成为室内小气候调节的缓冲区。他巧妙地设计了椭圆形的梁的节点(图 4)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他在结构缝隙间填入廉价的砂石等热惰性物质作为保温层,同时他将木结构尺寸都适当扩大,用作防火应急,因为他认为烧焦的木头是最好的阻燃物质。

蓬皮杜梅斯中心(Centre Pompidou Metz,图 5)项目中,坂茂采用容易弯曲的木结构作为非线性的屋顶结构,他将屋顶网格划分成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结合而不是只用三角形,因为如果全是三角形的话,节点将会有6个构件交于一点而非常复杂,现在采用六边形与三角结合的方式只会有4个构件交于一点(图 6)。同时,他不采用钢构件结点固定,如果钢构件的长度各不相同会十分复杂,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因此,他联想到了中国的编篓和草帽,将木条像编织柳条一样编织起来,这样就能省去复杂的节点。过去建筑结构师弗雷·奥托的屋顶方案是先建造一个钢网架结构,再在上面建造一个木制曲面屋顶,而坂茂认为这样太复杂,他想到木头可以同时作为受压和受拉构件,于是他提出把屋顶建成一个受压的壳体结构同时也是一个受拉的网状结构。这些使得该建筑既严谨又奔放,既有环境责任又充满感官刺激,体现了坂茂匠人式的严谨而充满激情的状态。

3 日本空间神韵的回归

日本建筑术语“替建”(Tatekae),意指类似于伊势神宫(Naign Shrine)那样,习惯性地重建一处房子。日本是一个多灾之国,常见台风、地震和海啸等。这让坂茂相信建筑在自然面前是具有临时性和瞬间性的,所以,在他的建筑观中临时性越发的重要。在建造之前就设计好如何拆除,这也反映了佛教的“来生”的思想。因此,坂茂的建筑概念时常表现出轻型、易拆装和可循环的特点。他甚至利用家具作为承重构件,一方面是他所谓的“结构隐形”,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切实改善了日本建筑局促的空间现状。在诗人的书库(Library of a Poet,图 7)中,他利用书架顶住桁架作为竖向承重构件来支撑纸卷结构屋顶的重量。在后来的家具宅(Furniture House,图 8)和九宫格宅(Nine-square Grid House)中,他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结构概念,创造了作为墙体和柱子的家具以及钢铁家具的单元结构。这种元素功能的叠合,反映的是日本资源、能源和土地匮乏的现状,以及日本社会中物尽其用、寻求最大化利用的思想传统。

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是坂茂最喜欢的建筑之一,因为坂茂认为它解放西方传统封闭的空间模式,创造了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然而,他认为这依然没有物理上的连续性。如今的范斯沃斯住宅因为使用了双层玻璃而变得越来越沉重。而日本传统建筑空间(图 9)使用木格纸制障子推拉门(Fusuma Shouji),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用它来限定室内空间,屋檐下室内与室外的空间是连续的,坂茂根据日本传统建筑这种处理室内外关系的方式提出“匀质地板” (Universal Floor)。与密斯提出“匀质空间”(Universal Space)相比,坂茂的概念进一步从物理属性上加强室内外的连续性。这源于他对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的理解。在坂茂的2/5宅(2/5 House,图10)、无墙宅(Wall-less House)以及九宫格宅(图 11)中,他尝试用现代技术与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种空间的状态。

10 2/5宅(图片来源:http://thelegsfeedthewolf.wordpress.com/2011/03/12/day-179-cad/)

11 九宫格宅(图片来源:http://www.bustler.net/index.php/article_image/recipients_name_named_as_2014_pritzker_prize_ laureate/image/16931)

坂茂建筑空间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他对待环境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日本的概念中具有“珍惜”(Mottainai)之意。意在告诫人们,当我们不能物尽其用的时候一定会懊悔的。因此,日本建筑在空间上会追求最小化和弹性的使用方式而不会有浪费。在东京的玻璃闸屋(Glass Shutter House,图 12),坂茂转译了日本传统建筑用木格纸制障子推拉门分割空间的方式,运用百叶等限定空间,使得空间包含二元性:透明与半透明,流动与实体,开敞和封闭。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使用都是混用的,同一个房间可以作为吃饭、起居和睡觉的地方,当障子门拉开来客厅变成了开放的平台。从西方的标准来看,这件作品与其说是一间住宅,不如说是住在厨房上面的主人带卧室的餐厅。而坂茂的这一作品中空间的混用、追求极小化和灵活性是日本建筑传统的体现。

12 玻璃闸屋(图片来源:http://kacrek.com/shigeruban-1.html)

4 结语

正如普利茨克建筑奖的评委对他评述的那样,“坂茂是一个特立独行、自领风骚的建筑师,他将设计上遇到的困难视为自己设计的动力与创新的机遇,这或许才是他建筑的真正意义,也是他从海杜克身上学到的东西”。

当我们的建筑沉溺在多年的自我陶醉之时,坂茂的建筑将对于建筑经济性、社会性和真实性的思考优先于对宏大叙事和哗众取宠的追求,这是难能可贵的。他懂得解决建筑问题而不是创造建筑问题。建筑师建造纪念碑式的建筑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对于社会应有更多的责任。用最柔软的纸张建造最坚固的建筑,他用看似乌托邦式的尝试告诉我们一条设计原则:“设计的限制因素不等于妥协,没有什么比信念更加坚固。”

坂茂的建筑体现了一种超越视觉经验的建筑需要,融合着抹不去的日本传统的烙印,带我们回到建筑的本源——庇护所。

[1] Robert, Kronenburg. Transportable Environments 2[M]. USA: Robert Kronenburg, Joseph Lim And Wong Yunn Chii, 2005: 145-150.

[2] Kazuhiro, Nishimoto. The Resurrect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Architecture towar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rchitecture Of Shigeru Ban[D]. USA: Kazuhiro Nishimoto, 2010: 25-38.

[3] Cohn, DAvid. Inside Job[J]. Architectural Record, 2014, 202(7): 110.

[4] Buntrock, Dana, Choi, Don. Designer of the Year: Shigeru Ban[J]. Interior, 2001, 160(1): 48-61.

[5] Pollock, Naomi, R. A Shut-and-Open Case[J]. Architectural Record, 2011, 199(9): 90-91.

[6] Webb, Michael. Tradition Stood on End[J].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2005, 217(2): 82-85.

[7] 坂茂,作品づくりと社会貢献の両立をめざして,東西アスファルト事業協同組合講演会,2001. [8] 坂茂氏を旅する,淵上正幸のアーキテクト訪問記,2011.

Shigeru Ban's Maverick Approach to Architecture

XU Maoyan, ZHANG Zhiyang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transitional progress and inner spirit in Shigeru Ban's architectures b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his architectural thin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arly modernism, his varied quests for structure,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s, and the embedded spirit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his works. An attempt is also made to reveal his unique pursuit for a return to architecture that focuses on tradi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aterial and tectonics, Japanese spa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4-09-18

猜你喜欢

建筑师日本空间
胖胖的“建筑师”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