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中的建造 建造中的真实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建造思想解读(节选)
2014-02-20胡子楠宋昆
胡子楠,宋昆
真实中的建造 建造中的真实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建造思想解读(节选)
胡子楠,宋昆
原文刊载于《建筑师》,2012(02)/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Architect,2012(02)
2 建造中的真实:真实性的表达
如果说苏托·德·莫拉对建造的关注是基于具体操作对象的话,那么他对建筑真实性表达一贯的明确态度,则传递出其重要的建造原则。在建筑史中,无论是工艺技巧层面还是伦理道德标准,无论是忠于构造的直接表达还是辅以装饰的间接呈现,关于建筑真实性的讨论是自维特鲁威以来,就成为众多理论家和建筑师所涉及的内容1)。在建造方式日益复杂的当代,传统的实体建造(monolithic style)作为一种能够直接呈现受力体系的理想化的真实建造方式,正在面临挑战,而叠层建造(incrusted style)无论从建造体系、材料表达、功能满足等各个方面都更为适合,但其又受到非真实性的质疑2)。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不可能再回到原初,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1]。换言之,建筑真实性的表达再也难以回到其原初时代的理想化方式,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去回应这个问题。
对当代建筑真实性的理解,苏托·德·莫拉曾受到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有关“真实性的缺乏”、“仿真世界”等理论的影响3)[2]16。苏托·德·莫拉曾谈到:“真实性?不,我更关心的是创造一个看起来(seems to be)真实的系统”[2]9。这意味着,他的兴趣并非仅仅在于建造中毋庸置疑的真实性,他更关注的其实是对于真实性的表现,是制造出表达真实性的系统。对苏托·德·莫拉而言,“一个建筑的真实性要服从于那些组成该建筑的最基本的东西”[3],即体系的确立、材料的使用以及构造的有效性,正是这些基础性问题才使表达真实的系统得以实现,才可唤起人们感知真实的清醒状态。
2.1 一致中的真实性
关于建造体系,苏托·德·莫拉曾说:“我尝试达到一种能够实现的一致(congruence)。它可以是真实性的一种表达,但自己并不真实”[2]9。建造体系是一个结构复杂体,对于真实性的表达首先涉及其各部分的具体功用,支撑结构、围护结构和表皮的真实要求它们所运用的材料和构造方式与自身属性相一致。其次是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模式要与建筑的整体逻辑相一致,只有建造体系清晰有效,才能传递出可感的真实性。围护结构和表皮的存在使我们很难直接感知支撑结构的真正组成,而苏托·德·莫拉通过在建筑中尽可能少地使用装饰,忠实地表达出体系的建造逻辑及各部分的材料特性与受力关系,以此实现在制造出的“真实”体系中展示建筑各部分真实性的可能。正如苏托·德·莫拉所言:“立面是一幅面孔的绘画,是一个人的第一表达;剖面揭示了真实并展示了事物一致性的本质规律”[4]16。
事实上,他的建筑在相当程度上传递出这样的建造原则。在内沃吉尔德住宅二期(House in Nevogilde 2,1983-1988)中,建筑以混凝土墙承重并以石材砌筑围护结构,属于叠层建造体系,其整体逻辑是想表达出这是一座用石材建造的建筑。苏托·德·莫拉将建筑的填充墙、围墙和分隔墙均以石材砌筑,并在混凝土承重墙外表面一侧以石材饰面,营造出石材墙体支撑屋面的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整体建造逻辑的一致性。与此同时,他在饰面墙体的端部突出了部分砌体中的石料,其一是将石材真实的砌筑“动作”表现出来,但更重要的是暗示该处的“剖面”特征,以引导出真实的支撑结构——石材背后的混凝土墙,揭示出该建筑真实的建造体系关系(图1)。另一个案例是圣玛利亚多波修道院修复工程(Conversion of the Santa Maria do Bouro Convent,1989-1997),该项目利用已有的石材在建筑遗迹上扩建一栋新建筑,作为豪华旅馆使用。建筑以石材砌筑的墙体作为支撑结构,屋顶铺设于石墙支撑的钢架上。为与原有遗迹呼应,建筑中石制门窗框的形制、地面和水池的石材铺装方式、石筑墙面的肌理,甚至完整石料切割成的五阶入口踏步,每个建筑元素的组合模式都与石砌建造体系的逻辑保持一致,以表达石造建筑的真实感(图2)。同时,苏托·德·莫拉将由钢架支撑钢板所形成的屋顶直接暴露在室内(图3),以展现出屋顶真实的建造体系,藉此明示这是一件“以20世纪演绎19世纪”[4]22的真实建造事件。
1 内沃吉尔德住宅二期
2 圣玛利亚多波修道院修复工程
3 圣玛利亚多波修道院修复工程室内
2.2 再现中的真实性
材料表达无论是模仿其他还是表现自身,都属于再现(representation)的范畴。它不仅可以再现基本受力结构的组合特征,还能够再现材料自身特性,是真实性的一种表象。普利兹克建筑奖评价苏托·德·莫拉是一名被材料的美丽和真实性所吸引的建筑师[5]。他通过材料表达的再现性很好地诠释出他希望表达的真实。他曾在给西扎的传真中引用过尼采的一句话,即“一张说谎的脸正在说出真相”[2]13,以此生动地阐明了再现与真实联姻的可能。另一个比喻同样暗示了这种建造原则,在希腊语中,显现即是表面,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一个女人想要表达自己,她会用第二层肌肤4)包裹她的皮肤,这样其生命才得以在阳光下成为可见[6]。这就是说,作为服饰和妆扮的第二层肌肤是身体的一种再现,它对真实的身体加以诠释,使得裹入飘逸衣裳的身体比起赤裸更加裸露。在苏托·德·莫拉眼中,建筑赤裸的结构体和构造,即便再真实也很难适应视觉感官的需求,而材料表达——“披上的衣着”和“画上的妆容”,作为可视性的层面,经由感知的参与,才使得真实性的显现成为可能。
邦热苏斯住宅二期(House in Bom Jesus 2,1996-2007)中,混凝土模板的接缝使现浇混凝土外墙上形成了精美的横纵两种条纹,它成为该建筑重要的表现元素(图4),横向条纹出现在建筑主体的承重墙面上,而纵向条纹则出现在窗间墙、悬挑下部的填充墙以及围墙等非承重墙面上。混凝土墙上的条纹再现了隐藏于其后的真实受力关系,即包裹在混凝土衣着之中的、被迫保持缄默的承重结构与非承重结构。在此,苏托·德·莫拉给予真实的受力体系以相称的代表者,后者以可见的方式对前者予以揭示。在保拉·雷戈博物馆(Paula Rêgo Museum,2005-2009)中,苏托·德·莫拉将混凝土变为红色质地,现浇混凝土模板接缝处的水平条纹,使建筑首层墙面呈现出类似红砖砌筑的视觉特征(图5)。不仅如此,在建筑锥形塔的部分,水平条纹旋转45°,其上的横纵凹槽将锥面中的混凝土条纹分成左右互为镜像的8块,形成了一种仿佛由石材纹理精致拼接而成的树枝脉络状的肌理感(图6)。“红色混凝土饰面的装饰细部”[7]使混凝土可塑性的特质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样都是苏托·德·莫拉手中混凝土,与上个案例相比,它从对建筑受力关系的呈现转变成对自身潜在特性的阐释,材料表达的方式则从对另一种真实性的表现转而揭示自身的真实了。
2.3 冲突中的真实性
在苏托·德·莫拉的建筑中常出现一些不太协调的材料经由一定交接关系并置在一起的情况,比如平滑的白色抹灰面与粗糙的深色石材砌筑墙体(图7)。可以说,“传统上相冲突(conflict)的材料直接碰触,促使无法预料的事和有趣的事一起发生”[8]。具体来讲,材料的并置暗示出白墙的抽象性与石墙的具象性之间的冲突,其所形成的差异和对比恰恰造就了材料自身的真实存在感。正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语所言,“他作品的有效性常常源于元素与概念的并置。他用抽象性去面对真实的独特能力创造了一种将物质性转变为形而上的建筑语言”[5]。同时,具象的物质也在抽象性
的对比下变得更加真实,它们彼此衬托,相映成趣。此外,在建筑构件的交接中也常出现这样的冲突,这使得构件的交接关系更加真实清晰,并且在移情作用下使得人们更强烈地体验到受力关系的存在。
4 邦热苏斯住宅二期混凝土墙面的条纹
5 保拉·雷戈博物馆红色混凝土外墙的水平条纹
6 保拉·雷戈博物馆红色混凝土外墙的倾斜条纹
7 第五大道联排住宅白墙与石墙的冲突
这样的案例在苏托·德·莫拉的建筑中不胜枚举,在克拉斯托大街住宅(House in Rua do Crasto,1996-2001)的沿街立面中,白色抹灰与黄色粉刷墙面属于抽象性的一方,蓝色混凝土这一个通常是灰色的材料,加上其他的颜色后,在表明其抽象化的同时又增强了自身的质地感,而深红色的木板则是具象的物质性一方(图8)。三种材料交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微妙的冲突关系,各自的真实存在感亦闪现其中。在阿尔卡内纳住宅(House in Alcanena,1987-1992)中,冲突不仅表现在材料上,而且还在建筑构件的交接中出现。中庭的砖墙冲破玻璃墙面直入主入口,与顶棚板相碰撞并咬合在一起,砖墙与顶棚板的冲突凸显了它们真实的交接关系,而且这使得顶棚板对于砖墙的重力作用更容易被感知(图9)。同时,红色的砖墙和白色的顶棚板,也在材料属性层面也形成了具象与抽象的冲突。可以说,冲突是建筑构成的情节基础,它展示了建造的真实性格。
注释:
1)建筑领域关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自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对于希腊神庙山三陇板(Triglyph)的研究就开始了。此后,克劳德·佩罗(Claude Perrault)、奥古斯图斯·威尔比·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维奥莱—勒—迪克(Viollet-le-Due)、卡尔·博迪舍(Karl Botticher)、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等大批建筑理论家及建筑师分别从不同文化视角和学术立场对此问题展开讨论。直至当代,以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为代表建筑理论家仍然延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2)19世纪英国建筑师斯特雷特(George Edmund Street)提出实体建造(monolithic style)和叠层建造(incrusted style)是两种基本建造方式。前者在墙体的深度方向上用单一的材料和构造,后者则用多重材料组成复合墙体。
3)鲍德里亚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仿真的时代。真假的二元对立已被符号的一元生产取代;第二序列世界的动机—意义和表象,也被第三序列的欲望和资本取代。拟像淹没了真实,人们生产真实来对抗仿真,用模型生成一种没有本源或现实的真实—超真实。
4)古希腊女人为了实现完美,以飘逸的衣衫裹住裸露的身躯,以优雅的妆容施于面部,通过着装和粉饰使躯体得以在场,藉此满足视觉欲望的追求。
[1] 参见 Rojo Luis. The invention of problems[J]. EL Croquis:Eduardo Souto de Moura 1995-2005.2005,124:19
[2] 参见 Rojo Luis. The naturalness of things:a conversation with Eduardo Souto de Moura[J]. EL Croquis:Eduardo Souto de Moura 1995-2005.2005,124:16
[3] 雅克·卢肯. 事物的转化[J].孙凌波译.世界建筑,2009(07):22
[4] Nuno Grande. Homecoming:a Conversation with Eduardo Souto de Moura[J].EL Croquis:Souto de Moura 2005-2009.2009,146:16
[5] Media Kit: Announcing the 201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 http://www. pritzkerprize.com/:6
[6]若泽·保罗·多斯·桑托斯. 由不可见到可见[J].张婷译.世界建筑,2009(07):18
[7]参见 Nuno Grande. Theatres of the World[J].EL Croquis:Souto de Moura 2005-2009.2009,146:29
[8] 洛菲尔·莫内欧. 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八位当代建筑师作品的理论焦虑及设计策略[M]. 林芳慧译.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243
The Construction in Authenticity and the Authenticity in Construction-Interpretation of Eduardo Souto de Maura’s Thoughts of Construction (Excerpt)
HU Zinan, SONG Kun
8 克拉斯托大街住宅立面中3种材料的冲突
9 阿尔卡内纳住宅墙体与顶棚板的冲突
胡子楠,天津城建大学讲师
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