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憨内秀的益兽 刺猬(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4-02-20广州大学蔡亚娜

城市与减灾 2014年2期
关键词:刺猬

广州大学 蔡亚娜

外憨内秀的益兽 刺猬(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

A useful animal—hedgehog with cute appearance and smart mind (2)

广州大学 蔡亚娜

(接上期)

灾难重重

刺猬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真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食住无忧、任其享用,再加上各式祖传的“生存秘籍”,使刺猬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坎坷与惊险,才从远古的恐龙时代,一路保持原样地繁衍到现在。

不过,尽管刺猬有那一身“刺状铠甲”,能让一些敌害奈它不得,但也并非高枕无忧!如饥饿的狐狸知道在刺猬身上撒尿,让刺猬展开身体,再用它的嘴吻,使劲插进刺猬的腹部;黄鼠狼放出的臭气,对刺猬来说,简直就是“化学武器”,会让它放弃自卫,束手就擒;而獾,则用它尖利的爪子,撬开蜷缩成一团的刺猬,再施展那独有的开肠破肚的技能。另外,还要时时提防各有绝招的貂、猫头鹰等食肉动物。

终生寄宿在刺猬身上的跳蚤,让刺猬一筹莫展,只有默默地忍受叮咬。有时,一只小小刺猬的身上会住着上千只跳蚤;还有扁虱,虽不长住在刺猬身上,但它吸饱了鲜血之后才离开,导致刺猬因贫血或感染疾病而死亡。

溺水也是刺猬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为刺猬的嗅觉灵敏,视觉很差,晚上行动时,常常掉入水道、沟渠、地窖中,尤其是现代流行的塑料花园池塘。刺猬虽会游泳,但他们却无法爬上陡峭或光滑的坡岸,最终淹死在水中。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对刺猬的生存也非常不利。因为温暖的春季,使刺猬提前结束冬眠,而导致繁殖期间刺猬妈妈的早产,影响存活;而在异常温和的秋季,那些出生较晚的刺猬宝宝因为太小、太弱,还不能进行冬眠,而妈妈们则弃宝宝而不顾,自己睡觉去了。现在,在英国,已有专门的机构来收养这些还未“入眠”的刺猬宝宝。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简直就让刺猬束手无策!

作为流浪民族的吉普赛人,喜欢用粘土包裹着刺猬,放在火上烤熟了吃,据说味道特别香。中世纪的欧洲,巫医大量捕杀刺猬,用来治疗秃头、失明、疖子、结石病等。那时的农民还认为刺猬会偷吸牛奶,因而大肆捕

杀。为了发展农业和采用现代化设备,大批的树木、杂草被砍伐除尽,让原先小块的土地连成大片,刺猬既失去了栖息地,又减少了食物的来源,生存状况举步维艰。

刺猬对毒性具有很强的免疫能力。例如,与它相似大小的动物相比,刺猬需要较多的氯仿麻醉,才能进入睡眠状态;若豚鼠和刺猬同时被有毒的蝰蛇咬伤,豚鼠在5分钟内就死去,而刺猬可以活下来。但刺猬无法抵抗杀虫剂,有时因误食被杀虫剂杀死的虫子而中毒身亡,在杀虫剂泛滥的当下,刺猬往往在劫难逃!

到了公路纵横,交通发达的现代,即使是相对安静的乡间小道,都日夜有车辆行驶,行动缓慢的刺猬,是绝对抵挡不了滚滚向前的汽车轮胎。在英国,每年被汽车碾压的刺猬有15 000只,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每年高达10万只之多!另外,草丛中的刺猬,也常会在割草机的旋转刀刃下,被搅得粉身碎骨。

在这样日趋恶劣的环境中,刺猬是否能侥幸的活下来,那只有看各自的造化了。现如今,在英国刺猬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在过去的15年中,数量减少了一半,现在估计不到100万只。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到2030年英国就将找不到刺猬了。

更要命的是,在人们“舌尖”的诱惑下,大量的刺猬成为了笼中囚、刀下鬼和盘中肉。特别是在我国,曾经构成有计划、有组织地捕、装、运、售网络,出现过“流水线”或“一条龙”的规模。在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里,既有隐蔽的后门收购,又有公然的前门出售,使得命运不济的刺猬,数量锐减,成了濒危的、需要保护的物种!

刺猬是益兽

刺猬是一种平和、干净的小动物,秉性谦和害羞,动作小心翼翼,举止憨厚可爱,从不攻击人,也不太损害庄稼、畜禽和鱼类,没有传染性疾病,与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它无求于人,只要人能善待它,它便把人当作可信赖的朋友,给人以愉悦。

在大自然中,刺猬与地球村里的所有成员一样,有同等生存的价值,在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只刺猬,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其中很多都是农业害虫及人畜疾病的传播者。据有关研究报道:“一只刺猬每年捕灭的害虫为18.25公斤,对控制农、林、畜牧业等害虫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上游金沙江河段(流经青、藏、川、滇4省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刺猬资源,自古以来,我国金沙江流域的人民就有以捕捉野生刺猬补充食物来源的习俗,加之,在青黄不接时,刺猬对当地豆类青苗和麦苗有点危害,曾被当地群众作为害兽滥加捕杀,致使刺猬数量日益减少。实际上,刺猬对这一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使金沙江流域的鼠害微乎其微。虽然刺猬并非以鼠为主食,但刺猬是不允许鼠类与其共存的,两者几乎势不两立。所以,凡有刺猬的地方,绝无鼠患。原因是:鼠类食物与刺猬雷同,栖居的洞穴与刺猬酷似,在竞争的压力之下,弱小的鼠类只有退避三舍、远走他乡,另谋生计了。

此外,在公园、小院中,它也是清除虫蛹、老鼠和蛇的义工。还有资料说:若有刺猬到一户人家的柴垛里居住,那户人家的柴垛就会增值,因为刺猬暗地里在不停地帮主人添加柴草。

刺猬是传统的药用动物,其药用价值,无论中外,早已知晓。其皮、

肉、脂、心、肝、胆都是药用部位。特别是刺猬皮,有化瘀解毒、消痔漏、生肌敛疮、明目退翳等功效。据说,我国朝鲜族有一种习俗:妇女在生了孩子之后,要服用刺猬胆,可以帮助产妇快速恢复体力。

2008年,在“第5届美国糖尿病性神经病协会年会”上,一项研究表明,“刺猬蛋白”能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化疗引发的神经病变和早老性痴呆症等多种疾病。

仿生,是千古不衰的事业,刺猬在这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现在,美国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小型“刺猬探测器”去执行火卫一(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探测任务。这个外型酷似“刺猬”的圆形着陆器,宽度约0.5米,周身布满尖刺,不仅能在凹凸不平的火卫一表面跳跃和滚动,而且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收集火卫一表面土壤和岩石等信息,并发送回地球,为今后人类登陆火星,进行初步的探查。目前,天文学家普遍认为,火卫一可以作为人类探索火星的中转站。

一直到现在,刺猬都是科学家们研究冬眠生理学理想的实验动物。因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怎样让宇航员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最终登陆火星。

刺猬受到人们的宠爱,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有些种类可以作为家庭宠物来饲养;穿着刺猬状款式的服装;男生喜欢的刺猬头发型;制作刺猬状馒头或刺猬糖包等。

不过也有极个别不自觉的人,拿这种善良、可爱的小动物做坏事。2008年,在新西兰北岛东海岸的瓦卡塔尼镇,有一名叫威廉·辛加拉夫现年27岁的男子,与一名15岁的少年发生争执,并顺手捡起地上的一只刺猬甩到对方身上,造成对方腿部留下一条长长的伤口及多处刺伤,并造成该刺猬死亡。警方随后将这名男子逮捕,罪名是“袭击他人”和“虐待动物”。在我国,有人背着硕大的、布满铆钉的“刺猬包”,去乘公交车和地铁,以防挤着自己!甚至还有网店专门出售“刺猬包”,据网店卖家2012年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每月至少能卖出十几个包”!

温和内秀、与人为善的刺猬,如果知道有人在用这些损人利己的办法,诋毁它的声誉,一定很伤心。

刺猬在我国古代

先秦时代,由于刺猬外貌特殊,有些习性又有点与人想似,如:喜欢打呼噜、叫声又那么像老头儿咳嗽,除了令古人心生敬畏外,还有一些玄幻的色彩。因此,在古籍中对刺猬常常有一些神秘、甚至充满灵异的记载。

先秦时期的“宝鸡与刺猬”传说中,刺猬居然是专吃死人脑部的怪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史记·龟策传》记载:“猬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宋朝词人李石撰著的《续博物志》中注云:“猬能跳入虎耳,见鹊便自仰腹受啄”。意思是,“刺猬能制服老虎,却惧怕喜鹊”。如果附近的树上有喜鹊,地上的刺猬就不敢趴着,而是乖乖地四脚朝天,仰腹露肚,等待咂啄。至于“猬能跳入虎耳”,不知道是哪位先人亲眼目睹,并记录在案的。一只老虎,它的耳朵距离地面,少说也近1米,平时一个鸡蛋都塞不进去,而刺猬是怎样跃之而入的呢?

三国魏时张揖所撰《广雅》云:“虎王,猬也”。汉代焦赣在《易林》中说:“虎饥欲食,见猬而伏”。

到了隋朝,侯白在他的著作《启颜录·虎惧猬》中,明确地记录了刺猬降伏老虎的故事,意思是:一只老虎,想把仰卧着的刺猬当肉吃,却被刺猬扎在鼻子上,老虎吓得满山乱窜,累得昏睡了过去,待醒来后,刺猬早已离去。被刺猬吓怕了的老虎,变得谦卑而有礼。当它漫步到一棵橡树下,低头看见橡果(橡果的一端毛茸茸的),以为是刺猬的孩子,连忙侧过身子,小心翼翼的说:“白天见过令尊大人了,现愿为公子让路!”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也说:“猬见虎,则跳入虎耳”。在先人的心目中,连凶猛的老虎都奈它不何,刺猬的厉害可想而知。

此外,李昉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集体编纂的《太平广记》中,也收录了一些有关刺猬的鬼怪故事,如“费秘”、“戏场猬”、“许钦明客”等,在此就不详叙了。

只是自唐代以来,刺猬的神秘色彩已逐渐减退。人们除在荒郊野地外,在城郭附近的草丛中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这时的先人,对这种小兽,既不觉得恐怖,也不觉得讨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刺猬既非不祥物,也不是吉祥物。只是,刺猬这东西,不怎么入文人的眼,所以,无论在文学或是在艺术方面,都很少有它们的位置。在民间,连老鼠也不如,甚至当人们在八卦闲聊时,想到它的都不多,简直就是没有资格登上台面的无名小卒。

倒是南唐诗人李贞白的《咏刺猬》得以流传。诗曰:“行似针毡动,卧

若栗球圆。莫欺如此大,谁敢便行拳。”不过,诗人也并非对刺猬有独特的认识,只是善于咏物,与他写过的《咏蟹》、《咏狗蚤》等一样,即兴而作。

传说在盛唐时期,已有西域胡商在长安专养刺猬,以供富人家的孩子赏玩。

刺猬在国外

在欧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早已领略到了刺猬的魅力。有资料说,刺猬是被罗马人驯养的第一批动物,从公元前四世纪至今,刺猬一直深受欧洲人欢迎。而当下的欧洲,由于现代农业破坏了刺猬的老家,刺猬有一种向城镇搬迁的趋向。这在英国、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人们不仅不嫌弃,反倒把它们当作爱畜来看待。

尤其是英国的城镇,在刺猬不冬眠的季节,每晚都有几千碗狗食放在室外,等刺猬来吃。

最近,英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刺猬是英国花园里最受欢迎的动物,受宠程度都要取代猫和狗了,甚至还掀起过全国性的刺猬热,把它当作商品的标志,在衣服、玩具、图片、文具上,到处可以看到刺猬的形象。

位于英国伦敦西南方的小城特威克纳姆,曾设置了一条“刺猬专用横行道”,庆祝以刺猬索尼克(Sonic,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刺猬)为主角的电子游戏的问世发行。在这条道路旁,还有专人负责拦截过往车辆,为刺猬安全过马路提供服务,并提醒人们关注刺猬的生存状况。

在伦敦市西北部附近的白金汉郡有一户人家,主人赖斯·斯托克,利用家中的车库,建立起一座专门为刺猬治病的医院,有人干脆叫它“刺猬医院”。现在这家医院成为白金汉郡有名的迪基温克勒斯野生动物医院。在任何时候,这个医院总住着100~150只有刺的病员,并得到兽医、志愿助手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医治;自从医院开业以来,已经使数万只刺猬恢复了健康,重返大自然。2008年,该医院收治了一名无刺的“病人”,不知道它是天生无刺,还是因病所致,一时还成了一大新闻,广为传播!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新西兰,其本土没有刺猬。19世纪,随欧洲主人“移民”到新西兰。在这片没有天敌的新世界里,刺猬们无忧无虑地吃喝玩乐,主食“虫子”不够吃了,就搜寻蜗牛、蚯蚓、鸟蛋、黑长脚鹬、沙螽等“原住民”来充饥,加之过度地超生超育,以至喧宾夺主地威胁着新西兰土生动物的生存,成了当地的一种灾害。2011年,新西兰的科研人员已经着手利用微型的GPS跟踪器调研刺猬的分布情况,以便控制刺猬数量。按理,新西兰的刺猬已过剩成灾,没有保护的必要了!但是,2010年,在新西兰的第三大城市——基督城,一位居民在家中的后院发现一只病得快死了的刺猬,想救它,又不知所措。这时,他想起“新西兰动物保护协会”曾经救过一只掉到下水道里的猫,就试着拨打了电话。稍经周折,接通了刺猬专线电话,工作人员教他先给病刺猬保暖,接着,就有专人来到他家将“病号”接走了。

如今,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关心和爱护刺猬的组织机构,召开有关刺猬的各种会议等,如:“国际刺猬协会”于1995年10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下面还设有“刺猬救援委员会”等分支机构。此外还有“刺猬中心”、“刺猬网站”、“刺猬关怀协会”、“国际刺猬注册处”、“宠物刺猬专业网站”。美国密歇根大学动物博物馆设有刺猬部分,以及致力于抢救生病和受伤刺猬的“英国野生动物医院”……

我国的对策

与国外一样,我国也面临着野生刺猬资源锐减的现实。例如,由于刺猬皮是我国常用中药,江苏省扬州市又是我国刺猬皮的主产地之一,根据扬州市药检所的报道:1984年收购的刺猬皮有55 269张,到1992年,仅收到4846张,来源当然是野外捕猎。

自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7年)后,刺猬资源急剧减少的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就宣布将刺猬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北京市也将刺猬列入“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有4种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和刺猬)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不得非法捕捉、贩运或销售。江苏省药材公司把刺猬的家养列入了科研计划,还专门下达了“野生刺猬转为家养”的科研课题。我国山东省济南市、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淮安市、湖南省华容县等地,建有“刺猬养殖基地”,辽宁鞍山市有“刺猬特种养殖场”,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川省眉山市等都有“刺猬养殖中心”……

惟愿,在人们的反省与关注下,这种外憨内秀、聪明灵慧的益兽刺猬,能与人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中,和睦为邻。

(全文完)

猜你喜欢

刺猬
虎与刺猬
小刺猬
小刺猬理发
小刺猬过生日
刺猬歌(长篇节选)
小刺猬,再见
会翻筋斗的小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