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防震减灾的安全城市

2014-02-20济南市地震局丛京彬杨捷唐凤

城市与减灾 2014年2期
关键词:防震济南市防灾

济南市地震局 丛京彬 杨捷 唐凤

打造防震减灾的安全城市

Creating the earthquake safety cities through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济南市地震局 丛京彬 杨捷 唐凤

2013年,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出力争到2015年底,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奋斗目标。近期,济南市地震局代表团赴日本进行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代表团与日本地震预警、震害防御、防灾应急等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实地参观了部分居民建筑。

日本防震减灾的经验

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21世纪以来日本发生的6.0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等规模地震总数的20.7%,但由其导致的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9%。日本在防灾管理体制建设、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国民防震减灾教育、避难场所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比较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1)完善的防灾管理体制。日本的防灾管理体制为多项灾种集合的综合防灾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由中央、县、道、市、町、村、居民组织等不同级别的团体依次组成,以居民的自主防灾组织为基础。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原则。即灾害发生后首先是居民的“自救”,然后是邻里和社区的“共救”,最后是政府的“公救”。居民自主防灾组织是开展共救活动的重要主体,从事引导居民避难、救助灾民、运营避难所等工作。

(2)先进的地震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以密集的地震监测台网为基础,由619个日本气象厅管理的强震动台和超过3600个当地强震动台共同组成,预警盲区半径为30千米,平均预警发布时间约为9秒。日本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由188个预警发布区组成,发生地震后能迅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

(3)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日本政府对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非常重视,已形成制度化。日本把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12月为地域防灾强化月、3月6~11日为海啸对策促进期。活动期间,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防灾演练。日本各级政府经常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为公众提供各种防灾知识教育,并通过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居民发布各种讯息。居民自主防灾组织走进家庭进行应急指导,防震减灾宣传深入到每家每户。

(4)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措施。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基准法》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做了明确规定,要求达到100年以上的建筑寿命。国民可以申请对自家住宅进行抗震性能测定,当地政府免费鉴定。政府鼓励民众对抗震性能不达标的房屋采取抗震措施,并给予相应的补助。

(5)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避难场所数量众多。以富士河口湖町为例,河口湖町有2.6万人,拥有31个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为2平方米。日本的避难场所大多是体育馆、学校等公共设施,公园等露天场地只能作为临时安置所。日本政府最重视的是加强学校和医院的抗震性能。

(6)成熟的志愿者队伍。为促进志愿者活动,日本制定了《特定非赢利活动促进法》,将每年1月15~21日定为“防震和志愿者周”,志愿者在有关部门登记并接受相关培训。志愿者能在震后第一时间发动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施救,把地震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成为日本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

济南市下一步防震减灾工作措施

2013年,济南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在编写创建方案中,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5年底,防震减灾工作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建立了防震减灾7大指标体系,共34个分项、90项具体任务,涉及防震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以5个重点项目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开展创建的方案。2013年7月5日,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及重点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确立了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法制保障、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各方联动的工作思路。12月2日,中国地震局致函济南市人民政府,同意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当前,济南市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创建工作,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防震减灾整体水平,走出一条科学实用、创新性强、可供借鉴的防震减灾新路子。鉴于济南市防震减灾工作标准高、任务重,结合这次赴日本科技交流得到的启示,济南市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首先,开展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加密台网布局,完善地震监测手段,健全监测网络,建成国内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其次,借鉴日本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建立广泛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定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规定、发布程序,保障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科学合理、规范运行。最后,培养社会公众接受预警的应急处置能力,普及公众利用预警信息避险的知识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减灾效益。

(2)开展对城镇老旧建筑物的普查、鉴定和加固工作。一是统筹开展济南市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对1990年1月1日以前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城镇既有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普查。二是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大中专学校、医院、交通、铁路、水利、广电、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工程的抗震性能鉴定和加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危旧房屋、棚户区的改造,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有计划、分年度进行改造加固;对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予以拆除,消除隐患。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建设能够实现省、市、县及市涉灾部门视频连接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公安、交警、城管、卫生、安监等部门应急指挥信息,提高应急指挥联动能力。二是建立由消防支队、市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武警部队组建的地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健全各级涉灾部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三是定期组织开展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各类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四是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避难场所,人均避难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4)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重要时段宣传和常规宣传,组织公众开展应急演练,将防震减灾宣传落实到每家每户。一是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契机,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确保组织、人员、经费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展览、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扩大重要时段宣传和常规宣传覆盖面,提升防震减灾教育的公益文化传播力度。三是继续开展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达标学校创建工作,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作为常态性工作来抓,确保3年内全市中小学全部达标。四是加强防灾减灾科普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科普宣传队伍建设,创建面向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增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五是加强农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和宣传员的作用,组织开展“科普专家农村行”、“科普大学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六是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家庭,成立社区、农村科普宣传队伍,每个成员负责若干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和应急指导,并组织震时救助活动,将防震减灾宣传和应急避险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

猜你喜欢

防震济南市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