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4-02-20何建华黄昌成白雪
何建华 黄昌成 白雪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何建华1黄昌成2白雪1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目的探讨了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3 年1月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腺苷钴铵治疗,治疗组采取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异常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中,通过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实施治疗,病患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α-硫辛酸;腺苷钴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感染、坏疽,因此,病症恶化情况下甚至可能截肢致残,对糖尿病病患带来极大的困扰[1]。为探讨了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该次研究收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临床糖尿病学》关于DPN诊断标准[2],DPN诊断标准:①皮肤感觉异常;②自发性疼痛,双下肢麻木,末端袜套感;③走路不稳似脚踩棉花感或活动受限;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减退;⑤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有神经传导障碍,神经传导速度<50 m/s。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43~71岁,平均(53.81±8.70)岁,糖尿病病程3~20年,糖化血红蛋白为6%~10%。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腺苷钴铵)和治疗组(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其中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43~70岁,平均(54.65±8.98)岁,糖尿病病程3~19年,糖化血红蛋白为6%~9%;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7岁,平均(52.63±6.59)岁,糖尿病病程4~20年,糖化血红蛋白为7%~10%,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调控、合适的运动量控制、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平稳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腺苷钴铵1.5 mg肌内注射,1日/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6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4周。
1.3 观测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键反射减弱等。测定治疗前后胖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2]
显效:肢体麻木、疼痛感完全消失,膝跟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有效:肢体麻木、疼痛感有改善,膝跟腱反射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无效:肢体麻木、疼痛无变化,甚至加重,膝跟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详情见表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异常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DM)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病患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比较高,发病的机制也比较复杂,当前主要认为病患因高血糖促使终末糖基化产物(ACE)不断增多,通过多元醇途径激活的机制,促使自由基氧化应激而产生的相互作用有关联[3]。
表1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1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MCV S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对照组(n=45)治疗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0.7±1.4 (42.6±1.3)* 40.5±1.4 (47.5±1.5)#△36.7±1.4 (38.6±1.1)* 36.5±1.4 (43.3±4.3)#△36.5±1.4 (37.1±1.6)* 34.5±1.4 (42.5±1.9)#△31.2±1.4 32.6±1.6 30.5±1.4 (38.8±2.0)#△
腺苷钴胺又称腺苷辅酶VitB12,化学名为5.6-二甲基咪唑-5-脱氧腺嘌呤核苷基钴胺,是VitB12的同类物,是体内VitB12的两种活性辅酶形式之一,在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和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方面起到关键性物质的作用,表现出了直接吸收性强、活性高、亲和力充足(组织细胞)、排泄速度慢等特点,其作用过程为:起始是腺苷钴胺入神经细胞,从而可以对细胞器进行影响,导致细胞内mRNA转录作用确定,与相关蛋白进行合作作用,实现对神经突触恢复的速度提升,在实现刺激轴突再生,帮助突触传递恢复,进而对受损周围神经进行有效修复。α-硫辛酸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酵素,可以激活生物体内多种抗氧化剂的代谢循环,形成独特的生物抗氧化剂再生循环网络,其抗氧化作用非常明显,维持机体主要抗氧化剂水平,共同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α-硫辛酸既能改善胰岛功能与葡萄糖代谢又能保护神经细胞。同时α-硫辛酸还能保存再生其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现在美国和德国医学界已经将α-硫辛酸作为一线用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
该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从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方面看,单用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5.56%和95.56%;实施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治疗的病患总有效改善相对于腺苷钴铵治疗组而言,表现更加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速度有所提高,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用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中,通过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铵给予治疗,达到的效果更佳,病患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张伟.凯时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75-176.
[2]马玉霞.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82-83.
[3]任贵英.腺苷钴胺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6,27(5):488-489.
[4]Lee S,Park Y,Zuidema M Y,et al.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World J.Cardi-ol, 2011,3:18-24.
表2 观察组与参考组中医证侯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3 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代谢紊乱、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及高血压等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且系膜区扩张,进而导致结节性及弥漫性肾小球硬化[3]。祖国医学认为气阴两虚,血行艰涩,瘀阻肾络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作为主要原则。该次治疗采用参芪地黄汤中黄芪、人参为主要成分,其中熟地黄能够益精髓、滋肾阴,山茱萸具有滋肾益肝功效,山药可滋肾补脾,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补肾阴。泽泻与熟地黄联合使用可泻肾浊,山茱萸与牡丹皮联合使用具有泻肝火功效,山药与茯苓联合使用可渗脾湿,上述诸药物联合使用滋阴而不留邪,降泄不伤正,补中有泻,从而实现标本同治。妊娠具有生津止渴、补脾益气、安神益智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功效,诸药联合使用补中益气,改善临床症状。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西医治疗效果及中医征候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基本无毒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马艳春,周波,张立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9,37(6):105-107.
[2]张云萍.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6):98,100.
[3]于叶芹.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8):179,181.
(收稿日期:2014-03-06)
R587.2
A
1672-4062(2014)06(a)-0012-02
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