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Fe2+、Fe3+相互转化”为素材的原创实验题

2014-02-20孟松张青杨

化学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转化

孟松+张青杨

摘要:从“Fe2+与Fe3+转化”出发,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Fe2+与Fe3+转化;试题编制;原创实验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学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考试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的教学目标。

2012年8月,杨麦琴、武玉强两位老师发表文章“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以下简称“原文”),对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先出现血红色,后血红色消失并伴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索,并用系列实验探究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过程条理、细致,本文将以该文为素材编创实验探究题,进而探索使用报刊资料为素材进行命题的一般性方法,希望能够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和谐统一,并对教师拓宽教学思路产生积极影响。

1 命题原则和思路

原文中“Fe2+与Fe3+转化”属于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但加入过量氧化剂会使溶液变色则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如以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探究即可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非常适于编制实验探究类试题。

拟作考试中使用的题目,因此参照近年高考题的难度和考查模式,实验题中设置7~8个设问点,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题目的信息和设问相互配合,易于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体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价反思”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原创题目及答案

2.1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Fe2+与Fe3+转化”实验: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继续加入过量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他们针对此异常现象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小组对于产生气体的原因有两种猜测:

猜测一:溶液中产生气泡可能是氯化亚铁被双氧水氧化生成了氯化铁,在氯化铁催化下H2O2分解,放出了氧气。试写出氯化亚铁被H2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猜测二:红色褪去可能是SCN-被H2O2氧化,同时产生的气体中可能还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化学小组针对猜测二设计下面的实验来验证 ①试管A中盛有品红溶液,若实验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②试管B中的溶液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A装置后使用该溶液的目的是 ,预期试管B中的现象是 ;试管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目的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 ;试管D和烧杯的作用是。以上实验证明SCN-能被双氧水氧化。

(3)根据题目信息及以上实验推断,Fe2+和SCN-中还原性较强的是 ,理由是 。

(4)有学生认为SCN-的氧化产物可能还有硫酸根离子,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该看法是否正确。

2.2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Fe2++H2O2+2H+=2Fe3++2H2O(2分)。

(2)①SO2(1分);

②除尽气体中的SO2(1分);溶液紫色变浅但未变成无色(2分);CO2(1分);收集(验证)生成的N2(2分)。

(3)Fe2+(1分);向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双氧水优先和Fe2+反应(2分)。

(4)取烧瓶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加盐酸酸化后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反应生成了硫酸根离子(2分)。

3 试题评析

本题从“Fe2+与Fe3+转化”出发,基于“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氧化剂后溶液变红”的常见现象,提出“继续加入过量氧化剂(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过程。

“过量双氧水使Fe(SCN)3溶液褪色并有气泡产生”具有科学的真实性,但此现象属于学生的未知知识领域,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设问(1)对“产生气泡”现象的探究直接提供了两种假设情况,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深入思考,同时设置了相关填空考查盐类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学生解答时须考虑到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一般要加入少量盐酸抑制Fe2+水解,故溶液呈酸性,Fe2+被双氧水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设问(2)是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对“猜测二”混合气体的检验是本题的主干部分。因CO2和S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故实验装置较为复杂,混合气体中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种气体只有SO2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多用于检验CO2气体,但因SO2会干扰CO2的检验,故须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相对于一些复习资料中对此问题的考法,本题实验装置去掉了一个检验SO2是否除尽的洗气瓶,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CO2和N2的检验和收集不是难点,但能够和SO2的检验共同形成一套混合气体检验的整体流程,深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

设问(3)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混合物中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被氧化,题目信息中说明双氧水少量时能使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双氧水优先氧化的是Fe2+。这个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些表观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考查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物质检验和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设问(4)以实验设计的形式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从另一侧面对实验方案提出不同观点,从而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必须经历的评价、反思过程。

实际教学中,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大型探究活动每学期只能有1~2次,教学时间远远不足,故基于考试命题角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成为研究热点,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试题命制原则初探[J].化学教育,2008,(4):6~8.

[2]杨麦琴,武玉强.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52~53.

[3]李德前.浅谈初中化学原创习题的命制[J].化学教学,2011,(6):52~53.

摘要:从“Fe2+与Fe3+转化”出发,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Fe2+与Fe3+转化;试题编制;原创实验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学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考试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的教学目标。

2012年8月,杨麦琴、武玉强两位老师发表文章“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以下简称“原文”),对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先出现血红色,后血红色消失并伴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索,并用系列实验探究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过程条理、细致,本文将以该文为素材编创实验探究题,进而探索使用报刊资料为素材进行命题的一般性方法,希望能够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和谐统一,并对教师拓宽教学思路产生积极影响。

1 命题原则和思路

原文中“Fe2+与Fe3+转化”属于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但加入过量氧化剂会使溶液变色则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如以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探究即可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非常适于编制实验探究类试题。

拟作考试中使用的题目,因此参照近年高考题的难度和考查模式,实验题中设置7~8个设问点,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题目的信息和设问相互配合,易于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体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价反思”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原创题目及答案

2.1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Fe2+与Fe3+转化”实验: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继续加入过量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他们针对此异常现象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小组对于产生气体的原因有两种猜测:

猜测一:溶液中产生气泡可能是氯化亚铁被双氧水氧化生成了氯化铁,在氯化铁催化下H2O2分解,放出了氧气。试写出氯化亚铁被H2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猜测二:红色褪去可能是SCN-被H2O2氧化,同时产生的气体中可能还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化学小组针对猜测二设计下面的实验来验证 ①试管A中盛有品红溶液,若实验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②试管B中的溶液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A装置后使用该溶液的目的是 ,预期试管B中的现象是 ;试管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目的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 ;试管D和烧杯的作用是。以上实验证明SCN-能被双氧水氧化。

(3)根据题目信息及以上实验推断,Fe2+和SCN-中还原性较强的是 ,理由是 。

(4)有学生认为SCN-的氧化产物可能还有硫酸根离子,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该看法是否正确。

2.2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Fe2++H2O2+2H+=2Fe3++2H2O(2分)。

(2)①SO2(1分);

②除尽气体中的SO2(1分);溶液紫色变浅但未变成无色(2分);CO2(1分);收集(验证)生成的N2(2分)。

(3)Fe2+(1分);向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双氧水优先和Fe2+反应(2分)。

(4)取烧瓶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加盐酸酸化后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反应生成了硫酸根离子(2分)。

3 试题评析

本题从“Fe2+与Fe3+转化”出发,基于“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氧化剂后溶液变红”的常见现象,提出“继续加入过量氧化剂(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过程。

“过量双氧水使Fe(SCN)3溶液褪色并有气泡产生”具有科学的真实性,但此现象属于学生的未知知识领域,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设问(1)对“产生气泡”现象的探究直接提供了两种假设情况,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深入思考,同时设置了相关填空考查盐类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学生解答时须考虑到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一般要加入少量盐酸抑制Fe2+水解,故溶液呈酸性,Fe2+被双氧水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设问(2)是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对“猜测二”混合气体的检验是本题的主干部分。因CO2和S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故实验装置较为复杂,混合气体中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种气体只有SO2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多用于检验CO2气体,但因SO2会干扰CO2的检验,故须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相对于一些复习资料中对此问题的考法,本题实验装置去掉了一个检验SO2是否除尽的洗气瓶,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CO2和N2的检验和收集不是难点,但能够和SO2的检验共同形成一套混合气体检验的整体流程,深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

设问(3)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混合物中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被氧化,题目信息中说明双氧水少量时能使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双氧水优先氧化的是Fe2+。这个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些表观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考查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物质检验和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设问(4)以实验设计的形式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从另一侧面对实验方案提出不同观点,从而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必须经历的评价、反思过程。

实际教学中,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大型探究活动每学期只能有1~2次,教学时间远远不足,故基于考试命题角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成为研究热点,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试题命制原则初探[J].化学教育,2008,(4):6~8.

[2]杨麦琴,武玉强.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52~53.

[3]李德前.浅谈初中化学原创习题的命制[J].化学教学,2011,(6):52~53.

摘要:从“Fe2+与Fe3+转化”出发,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Fe2+与Fe3+转化;试题编制;原创实验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学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考试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编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创实验题以贯彻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的教学目标。

2012年8月,杨麦琴、武玉强两位老师发表文章“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以下简称“原文”),对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先出现血红色,后血红色消失并伴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索,并用系列实验探究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过程条理、细致,本文将以该文为素材编创实验探究题,进而探索使用报刊资料为素材进行命题的一般性方法,希望能够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和谐统一,并对教师拓宽教学思路产生积极影响。

1 命题原则和思路

原文中“Fe2+与Fe3+转化”属于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但加入过量氧化剂会使溶液变色则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如以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探究即可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非常适于编制实验探究类试题。

拟作考试中使用的题目,因此参照近年高考题的难度和考查模式,实验题中设置7~8个设问点,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题目的信息和设问相互配合,易于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体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价反思”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原创题目及答案

2.1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Fe2+与Fe3+转化”实验: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继续加入过量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他们针对此异常现象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小组对于产生气体的原因有两种猜测:

猜测一:溶液中产生气泡可能是氯化亚铁被双氧水氧化生成了氯化铁,在氯化铁催化下H2O2分解,放出了氧气。试写出氯化亚铁被H2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猜测二:红色褪去可能是SCN-被H2O2氧化,同时产生的气体中可能还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化学小组针对猜测二设计下面的实验来验证 ①试管A中盛有品红溶液,若实验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②试管B中的溶液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A装置后使用该溶液的目的是 ,预期试管B中的现象是 ;试管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目的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 ;试管D和烧杯的作用是。以上实验证明SCN-能被双氧水氧化。

(3)根据题目信息及以上实验推断,Fe2+和SCN-中还原性较强的是 ,理由是 。

(4)有学生认为SCN-的氧化产物可能还有硫酸根离子,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该看法是否正确。

2.2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Fe2++H2O2+2H+=2Fe3++2H2O(2分)。

(2)①SO2(1分);

②除尽气体中的SO2(1分);溶液紫色变浅但未变成无色(2分);CO2(1分);收集(验证)生成的N2(2分)。

(3)Fe2+(1分);向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双氧水优先和Fe2+反应(2分)。

(4)取烧瓶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加盐酸酸化后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反应生成了硫酸根离子(2分)。

3 试题评析

本题从“Fe2+与Fe3+转化”出发,基于“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氧化剂后溶液变红”的常见现象,提出“继续加入过量氧化剂(双氧水),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的异常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过程。

“过量双氧水使Fe(SCN)3溶液褪色并有气泡产生”具有科学的真实性,但此现象属于学生的未知知识领域,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设问(1)对“产生气泡”现象的探究直接提供了两种假设情况,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深入思考,同时设置了相关填空考查盐类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学生解答时须考虑到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一般要加入少量盐酸抑制Fe2+水解,故溶液呈酸性,Fe2+被双氧水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设问(2)是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对“猜测二”混合气体的检验是本题的主干部分。因CO2和S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故实验装置较为复杂,混合气体中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种气体只有SO2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多用于检验CO2气体,但因SO2会干扰CO2的检验,故须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相对于一些复习资料中对此问题的考法,本题实验装置去掉了一个检验SO2是否除尽的洗气瓶,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CO2和N2的检验和收集不是难点,但能够和SO2的检验共同形成一套混合气体检验的整体流程,深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

设问(3)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混合物中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被氧化,题目信息中说明双氧水少量时能使FeCl2和KSCN混合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双氧水优先氧化的是Fe2+。这个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些表观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考查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物质检验和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设问(4)以实验设计的形式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从另一侧面对实验方案提出不同观点,从而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必须经历的评价、反思过程。

实际教学中,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大型探究活动每学期只能有1~2次,教学时间远远不足,故基于考试命题角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成为研究热点,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试题命制原则初探[J].化学教育,2008,(4):6~8.

[2]杨麦琴,武玉强.意外成就精彩——Fe2+与Fe3+转化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52~53.

[3]李德前.浅谈初中化学原创习题的命制[J].化学教学,2011,(6):52~53.

猜你喜欢

转化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大学生外在压力的转化研究
引例浅谈导数应用中的转化策略
对小学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思考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