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2014-02-20邵春保

企业文明 2014年1期
关键词:作风干部建设

邵春保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由于作风与思想、行为密切相关,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因此,如果自身意志不坚定、外在缺乏监督,人们就容易犯作风问题。党政机关存在作风问题,国有企业也如此。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是从原来的部委厅局转变而来,这些企业总部和二级企业领导机构还存在着一些机关化作风。加之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同时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完成国家有关战略任务,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公权力的延伸。国有企业自身的作风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关乎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改进国有企业的作风尤为重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国有企业整治作风的极好机会。国有企业要借此机会多“照镜子”,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改及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巩固成果、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常态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是应对复杂矛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靠优良作风来保障各项措施稳步落实;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深化改革纠正一些带有体制性、制度性的作风顽症,使作风建设和改革发展相得益彰。

以宣传教育为作风建设基础,改进经常性态度

作风的表现之一是经常性的态度。转变态度可以通过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经常化来达成。习近平同志说:“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宣传教育常态化,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经常给人们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使大家认识到作风问题乃至腐败的危害性,启发觉悟,真正使人不愿去做有损优良作风的事。同时也是为制度建设奠定基础,保证执行制度和纪律的自觉性。

作风方面的教育,应该认识和觉悟到三个道理:一要认识作风问题与腐败的关系。作风问题看起来没有腐败性质严重,但是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如果不及早解决、不从小解决、不快速解决,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甚至变成腐败问题,就如同一般性疾病逐渐演变为癌症。解决作风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教育、制度、监督、提醒、预防等各种手段,那么对腐败,我们就要坚决惩治、严惩不贷。二要认识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可见,解决作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纠正和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治本就是要从根本上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结合起来。有作风问题特别是搞腐败的人多数都把两个世界的改造割裂开来。有的企业管理者,很有魄力,敢于改革创新,把企业经营得很好,当收入、利润双双提升之时,自己却犯了作风问题,甚至被查出腐败的事。这就说明他们客观世界改造得还可以,而主观世界却一塌糊涂。有的企业领导注重读书学习、党性修养,这也不敢决策,那也不敢干,总怕自己犯错误,结果耽误了企业的发展机遇,企业业绩平平,面貌依旧。有些人看上去很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而对客观世界改造不屑一顾,实际上极端自私,主观世界改造的动机不纯。这两种人都缺乏两个世界改造的结合,应该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三要认识作风问题与理想、信念、宗旨的关系。要始终把理想、信念、宗旨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统一起来,把企业的改革发展与自己的价值体现统一起来,不能搞利益冲突,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比如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就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52个不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39个不得,这些规定非常明晰,需要严格自律。

对作风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和修养,要经常有效地开展并动态推进。宣传教育和提高修养有许多方式,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不同对象,可以选择自学或中心组学习方式、专门培训方式、政策宣讲方式、法规制度解读方式、以案说法的警示教育方式、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方式、快捷灵敏的微信微博方式、营造氛围的电子屏幕和标语墙报方式,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自身的学习修养,对符合优良作风的科学观念,不断灌输、强化印象、环境熏陶、重复接收,渐渐变成自觉的理念,化作习惯性态度,影响行为,指导实践。

以制度改革为作风建设推手,规范经常性行为

作风在行为方面要规范的内容很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个方面。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反“四风”这个重点,使参加活动的干部党员,不仅认识到“四风”的危害,而且各自找问题、追缘由、促整改,把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同程度地使思想得到升华。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总结好的做法,巩固已有的成果,就有必要把许多零碎的做法规范化,推动制度执行常态化。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的相关内容和此前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应当在下述四个方面首先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深入调研、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上。一是在调研中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而不是姿态式的蜻蜓点水、或为宣传报道而调研;二是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示范能给基层干部普遍的启发,而不是用特例的方式象征性地解决几个个案问题就了事;三是在调研和联系群众中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温暖、干部的作风和党的宗旨统一起来,而不是孤立的调研,一走就忘,陌如路人;四是调研前可打招呼,提前安排,也可不打招呼,明察暗访,必要时做好协调,视调研内容和方式而行,减少对基层的干扰,而不是几路调研组相逢,重复调研,让基层应接不暇;五是调研可随意到实践一线,走到群众中,面对面地交谈,也可到网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虚拟交流,而不是制造现场,导演排练,让群众反感。

在改进会风文风、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上。一是开会和发文的工作方式,要与相应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工作成果相统一。开会发文多是某项工作的开端或总结,重在抓好会议和文件所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不能把办会办文效果当成会议文件部署工作的效果。二是开会和发文要体现主办单位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千篇一律的发文和千孔一面的开会,特别是内容空洞、重复、乏味的会和文,低劣的讲话、八股式的文件,令人生厌,让人不想开、不想读,贯彻落实就更难想象了。因此,重要的会议和文件,领导要亲自拟讲稿、亲自把关文稿,突出重点,短小精悍,任务明确,要求鲜明。少而精、有质量的会和文,有利于会议和文件内容的贯彻和落实。三是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压缩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审批,控制办会办文的规模、数量、时间和经费,搬掉文山,填平会海,在会议文件上严规范、开新风。

在控制“三公”消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的制度上。一要改革因公出国、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的管理制度,建立“三公”经费的预算制度、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事项的信息公开,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从企业管理部门、企业自身、纪检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企业,或协同或分别建立切合实际的“三公”消费管理制度。二要把厉行节约与严格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科学制订和执行“三公”预算,严格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对于改进作风、厉行节约而节省的预算,或实际执行小于预算的,既要防止年终突击花钱,又要防止因未完成预算执行而受到机械的批评或因节约支出而降低来年的预算安排,影响节俭的积极性,把实事求是执行预算与鼓励勤俭节约统一起来。对楼堂馆所建设,要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三要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经费使用和支出结构、数额、比例的监管,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在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的制度上。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依功能将国有企业界定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类监管、分类经营、分类考核,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类别上,竞争类企业将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则是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将以确保城乡设施和服务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在总体上,一方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另一方面,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就是通过不同类别的考核,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调动各类国有资本经营和监管的积极性。二是要改变以往企业考评的旧思维、旧习惯,增加考核的市场因素,更多地采用股权激励、增量业绩奖励等方法。同时要把企业的科技投入、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战略目标、社会责任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考核激励,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统筹配置资源,盘活存量,激励经营,多作贡献。三是要通过完善既协调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在考核企业的同时考核领导人员和管理者的“德、能、勤、绩、廉”,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以自律和监督为作风建设保障,保持风清气正

伟大的事业需要优良的作风来保障,建设党性修养好、制度执行力强的国企优良作风,需要个人自律和组织监督作保障。

领导和高管带头开展经常性作风建设是自律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明显感觉到作风的改进,原因在于中央领导率先为自身制定了八项规定并能严格执行,紧接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带头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从中央领导自己做起,一件一件地做,上行下效,带动了全党,影响了全国。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常态化,也需要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一方面,要经常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清理自己、净化思想,保持工作和生活上的干净和清爽。领导带头严格自律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主要对象,也能保障作风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正确认识监督与被监督这个矛盾的统一体,要带头自觉地接受监督。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并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带头自律和接受监督,就要把三中全会要求的作风建设内容落在实处。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就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改进会风文风上,就要带头减少会议、文件;在持续抵御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就要带头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在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防止政绩工程方面,也要依靠领导干部的自觉,鼓足勇气,健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强化显规则,遏制潜规则,提高选用干部的公信度。

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自律和监督的主要内容。作风问题常常通过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实际上装不了,瞒不住。经常性的作风建设,也要从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处理好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上,就是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除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之外,正确认定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和个人消费的边界,不能模糊界限,追求享乐,甚至以权谋私。在生活上,要本着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按照规定的待遇和条件,管好自己和家人,积极影响亲属和身边人员,防止在社会交往和健身娱乐等活动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意识和方式的侵蚀,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抵制诱惑,防范陷阱。目前,要按三中全会的要求,自觉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还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作风的平时养成与关键时间节点的把守在于持之以恒的自律和监督。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常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传统节日期间,在我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趣,防止庸俗腐朽的东西和不正之风趁虚而入,浸染节日文化,破坏传统美德,侵蚀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在关键的时间节点,要坚持原则,守住界限,毫不懈怠,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风清气正的节假日。

我们都曾感受过以优良作风为保障而取得的成功、带来的希望,也耳闻目睹过因作风败坏乃至腐败滋生导致的失败、带来的悲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警示我们,反映党的宗旨和以群众利益为核心的优良作风不容反对、不能丢掉,必须发扬、必须坚持。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深入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为作风建设开了新局,取得了成绩。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需要作风建设常态化,让我们运用前期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国企作风建设,并在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加强探索,共同努力,使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地走进我们的工作,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清风气正的环境和昂扬向上的文化。

(责任编辑:郝幸田)

猜你喜欢

作风干部建设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