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略读课文教学基本要素
2014-02-19徐继超
徐继超
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内容和思想上,还是文章写作手法上的延伸,更是学生阅读方法的延伸。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的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五、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从中段到高段,略读课文的比重明显增多。课标也明确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略读课文教学有哪些基本要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呢?
一、紧拽文前导语
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略读导语,有些导语犹如一汪泉水的泉眼,如一艘航船的标杆,是一篇课文的纲领。正确运用“泉眼”和“航标”制定略读目标,理清思路,找到纲领,引导自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文章,我们直接从导语入手,引导学生读导语,根据导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目标是: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这个单元中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其中《用心灵去倾听》一文,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文中很少涉及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课文的略读导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跟同学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使你深受感动。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应抓住导语引导学生展开自学活动。
二、细读重点段落
文章的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比如,在教学《珍珠鸟》时。
师:你认为哪一段是最细致地描写鸟与“我”亲近过程的,快速地找出来。
出示: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师:自己读,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小珍珠鸟越来越接近我。
师: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生:动作。
师:请圈出动作词。生:挨近。
生:还有喝茶。
师:为什么老师这个词不圈?
生:因为这个词不表示它亲近的。
师:能不能给换个词。
分组读改了的和没改的。
师:把动词都拎出来,你发现什么?
生:越来越放开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三、局部回归整体
抓住重点段加以学习指导后,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个感受,而不是说略读文中我们就是支离破碎地加以解读一两个重点段就表明学生已经学会略读文章,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还是《珍珠鸟》这一课。
(1)快速默读第3~5自然段,哪里看出是怕人的鸟?
(2)生汇报。
(3)整理。
引读:我不管它——它(我)……
我不去伤害它——它(我)……
我不动声色地写——它(我)……
我不惊动它——它(我)……
变一种形式读。
假如我管你,会怎么样?假如我伤害你?假如我瞅瞅你?
把鸟与人的关系梳理到一起,加上转换为第一人称地朗读,将小鸟逐步接近“我”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也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
四、突出学生活动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通。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1.设计核心练习
《珍珠鸟》这一课,让学生认真默读第6~13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填写下表。
2.运用知识迁移
比如拓展阅读、写话等,如学了丰子恺的《白鹅》,与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尼·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比较,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了《学会看病》,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剥豆》。
3.编写导学练习
比如,我在教学《金色的狐狸》这篇课文时,因为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事件在文章中不那么明显,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事?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任务二:
填写表格:跳读第11~22自然段,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些什么,狐狸一家又有什么表现?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继续,教师要整体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实现不仅在文本内容上迁移和延伸,而且在学法、能力上得到运用和巩固,达到课内向课外拓展的目的。略读课文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精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准备,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载体。可见,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精心设计,还学生以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内容和思想上,还是文章写作手法上的延伸,更是学生阅读方法的延伸。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的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五、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从中段到高段,略读课文的比重明显增多。课标也明确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略读课文教学有哪些基本要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呢?
一、紧拽文前导语
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略读导语,有些导语犹如一汪泉水的泉眼,如一艘航船的标杆,是一篇课文的纲领。正确运用“泉眼”和“航标”制定略读目标,理清思路,找到纲领,引导自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文章,我们直接从导语入手,引导学生读导语,根据导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目标是: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这个单元中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其中《用心灵去倾听》一文,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文中很少涉及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课文的略读导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跟同学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使你深受感动。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应抓住导语引导学生展开自学活动。
二、细读重点段落
文章的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比如,在教学《珍珠鸟》时。
师:你认为哪一段是最细致地描写鸟与“我”亲近过程的,快速地找出来。
出示: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师:自己读,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小珍珠鸟越来越接近我。
师: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生:动作。
师:请圈出动作词。生:挨近。
生:还有喝茶。
师:为什么老师这个词不圈?
生:因为这个词不表示它亲近的。
师:能不能给换个词。
分组读改了的和没改的。
师:把动词都拎出来,你发现什么?
生:越来越放开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三、局部回归整体
抓住重点段加以学习指导后,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个感受,而不是说略读文中我们就是支离破碎地加以解读一两个重点段就表明学生已经学会略读文章,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还是《珍珠鸟》这一课。
(1)快速默读第3~5自然段,哪里看出是怕人的鸟?
(2)生汇报。
(3)整理。
引读:我不管它——它(我)……
我不去伤害它——它(我)……
我不动声色地写——它(我)……
我不惊动它——它(我)……
变一种形式读。
假如我管你,会怎么样?假如我伤害你?假如我瞅瞅你?
把鸟与人的关系梳理到一起,加上转换为第一人称地朗读,将小鸟逐步接近“我”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也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
四、突出学生活动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通。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1.设计核心练习
《珍珠鸟》这一课,让学生认真默读第6~13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填写下表。
2.运用知识迁移
比如拓展阅读、写话等,如学了丰子恺的《白鹅》,与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尼·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比较,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了《学会看病》,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剥豆》。
3.编写导学练习
比如,我在教学《金色的狐狸》这篇课文时,因为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事件在文章中不那么明显,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事?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任务二:
填写表格:跳读第11~22自然段,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些什么,狐狸一家又有什么表现?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继续,教师要整体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实现不仅在文本内容上迁移和延伸,而且在学法、能力上得到运用和巩固,达到课内向课外拓展的目的。略读课文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精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准备,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载体。可见,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精心设计,还学生以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内容和思想上,还是文章写作手法上的延伸,更是学生阅读方法的延伸。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的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五、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从中段到高段,略读课文的比重明显增多。课标也明确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略读课文教学有哪些基本要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呢?
一、紧拽文前导语
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略读导语,有些导语犹如一汪泉水的泉眼,如一艘航船的标杆,是一篇课文的纲领。正确运用“泉眼”和“航标”制定略读目标,理清思路,找到纲领,引导自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文章,我们直接从导语入手,引导学生读导语,根据导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目标是: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这个单元中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其中《用心灵去倾听》一文,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文中很少涉及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课文的略读导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跟同学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使你深受感动。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应抓住导语引导学生展开自学活动。
二、细读重点段落
文章的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比如,在教学《珍珠鸟》时。
师:你认为哪一段是最细致地描写鸟与“我”亲近过程的,快速地找出来。
出示: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师:自己读,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小珍珠鸟越来越接近我。
师: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生:动作。
师:请圈出动作词。生:挨近。
生:还有喝茶。
师:为什么老师这个词不圈?
生:因为这个词不表示它亲近的。
师:能不能给换个词。
分组读改了的和没改的。
师:把动词都拎出来,你发现什么?
生:越来越放开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三、局部回归整体
抓住重点段加以学习指导后,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个感受,而不是说略读文中我们就是支离破碎地加以解读一两个重点段就表明学生已经学会略读文章,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还是《珍珠鸟》这一课。
(1)快速默读第3~5自然段,哪里看出是怕人的鸟?
(2)生汇报。
(3)整理。
引读:我不管它——它(我)……
我不去伤害它——它(我)……
我不动声色地写——它(我)……
我不惊动它——它(我)……
变一种形式读。
假如我管你,会怎么样?假如我伤害你?假如我瞅瞅你?
把鸟与人的关系梳理到一起,加上转换为第一人称地朗读,将小鸟逐步接近“我”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也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
四、突出学生活动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通。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1.设计核心练习
《珍珠鸟》这一课,让学生认真默读第6~13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填写下表。
2.运用知识迁移
比如拓展阅读、写话等,如学了丰子恺的《白鹅》,与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尼·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比较,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了《学会看病》,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剥豆》。
3.编写导学练习
比如,我在教学《金色的狐狸》这篇课文时,因为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事件在文章中不那么明显,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事?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任务二:
填写表格:跳读第11~22自然段,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些什么,狐狸一家又有什么表现?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继续,教师要整体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实现不仅在文本内容上迁移和延伸,而且在学法、能力上得到运用和巩固,达到课内向课外拓展的目的。略读课文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精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准备,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载体。可见,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精心设计,还学生以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