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基础处理

2014-02-18关卓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础处理发展方向建筑工程

关卓

摘要:城市建筑工程事关市民安居乐业,责任重大,而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又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工作,所以提高建筑工程勘察和地基施工技术处理水平,对整个建筑工程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基础处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查;基础处理;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崛起,城市建筑工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建筑工程的多元化诉求,地基勘察已经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特别是城市高层建筑工程,对地基勘察施工处理要求更高,原有的传统勘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如何解决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一、工程岩土勘察主要任务

1、任何建筑物具备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构造时的型式,都有独特一面。建筑物的尺寸、预计埋置的深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对建筑工程地基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反馈资料获得不良地质现象的原因,不良地质的存在类型、分布的范围以及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等等,提出整治的具体措施。获取标明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的平面构图。

2、地震多发区域的地基土的类型,应该对整个建筑场地的类别详细划分等级,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要求高于Ⅶ度的时候,对饱和的地震液化要测定和计算出液化的指数,以便完成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的整体评价工作。及划分场地土的类型并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3、做好地下水埋藏状况的查明工作。若建筑基坑的降水设计在没有完全的查明水位变化的时候,必须从地基的勘察工作入手,对环境水和土鉴定得出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尤其建筑所用金属材料的腐蚀性,掌握整个建筑物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动态以及化学成分等情况,最后做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4、通过对建筑地基的勘察工作,做好深基坑开挖前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目的是为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计算以及支护时候所需的技术参数,更好为深基坑的开挖及其对周边工程影响的论证和评价,对于工程的承载力以及变形时的参数计算,提出地基、建筑基础设施以及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对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建议可行性方法。

二、建筑与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作用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是指科学合理运用人工置换、夯实、挤密、排水、加筋等手段和措施,以此改善建筑工程地基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提高地基的压缩性能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增大建筑工程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达到减少地基土沉降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塑性流动带来的剪切变形风险。

1.2增强地基的抗剪能力

地基的抗剪强度与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息息相关,为了缓解地基土的压力,避免地基剪切造成巨大破坏,可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大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1.3改善地基透水性

地下水是影响建筑工程地基条件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下水对地基造成不利影响,使地基土具备不透水性。

1.4提高地基抗震能力

由于地震会使地基中饱和、松散的粉细沙出现液化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在改善地基振动特性的基础上,增强地基土的抗震能力。

2、特殊地基勘蔡分析

2.1探明黄土湿陷性

湿陷是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最大威胁之一,降低黄土湿陷性已经成为地基施工的重要工作。地基勘察要查明场地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和湿陷性土层的分布范围,以及其他非湿陷性土层的分布情况和土层的基本性质。因此,地基勘察要为工程提供土层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含水量、干密度等具体指标数据。

2.2查明柔性半刚性增强体的参数

地基勘察还要重点查明柔性和半刚性增强体的相关参数,要对相对软土层的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定位,查明深度和厚度,还要针对建筑地基情况,查明地基压缩模量、地下水位、不排水抗剪强度、土层P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详细指标,以便为建筑设计施工提供相关技术资料。

2.3做好沙土粉土液化特性分析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常常采用砂石桩挤密等措施来消除沙土和粉土液化。地基勘察要重点查明建筑施工地点的液化等级,具体测算出地基土层的贯人锤击数、比贯人阻力、液化土层和相对密度,掌握其层位和厚度等相关数据。

3、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垫层法

该方法是指先挖去地基土中的软弱土层,而后分层次换填强度高、压缩性低、耐腐蚀性强的砂石、灰土等材料,并夯实这些材料,以此作为建筑工程地基垫层。该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土层不均匀的地基,能够有效改善膨胀土、淤泥土质、季节性冻土等地基条件。换填垫层法中使用的砂垫层,应当选用中砂或粗砂,禁止选用细沙,并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比不同砂的用量。进行砂垫层施工时,要使用推土机进行均匀摊铺,杜绝存在集中载荷作用砂垫层的现象。

3.2强夯法

该方法是指使用起重机将大吨位夯锤提升至离地10m-30m高度,而后让夯锤自由落下,反复夯打地基,逐步缩小建筑工程地基密度,从而达到提高地基稳固性的目的。通过使用强夯法,能够使地基表面较之其内部相比更加坚硬,有利于提升地基表面的承载能力。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石土、碎砂石、粉土以及饱和度较低的粘性土等基地处理,可以提高原地基土的强度,避免地基土的压缩性对建筑工程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和抗震能力。

3.3砂石桩法

该方法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该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使地基土更为均匀、密实。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应当先进行地基土置换处理,再使用砂石桩法,以确保地基的稳固性。对于具有饱和性质的流塑地基而言,要先进行前期预压处理,再使用砂石桩法,才能达到地基预期的处理效果。砂石桩法主要适用于砂土、杂填土、粉土等地基,能够有效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并可改善可液化的地基条件。对于具有饱和性质的粘土地基而言,要想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应当采用砂石桩法进行置换处理,形成由砂石桩与粘土地基构成的复合地基,以此来大幅度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3.4挤密桩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素土、杂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挤密桩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先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布置桩孔,并将准备好的素土等材料填入桩孔内,夯实孔内材料,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挤密桩法包括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两种形式,灰土挤密桩法有利于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防渗水性,土挤密桩法有利于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三、未来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1)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正在大力研发绿色施工方案,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现在正在进行研究和改进;(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在现有技术进行熟练化的转化,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拓展。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赶上时代的步伐;(3)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人类迫切扩展生存空间,向海洋进发、修建海底隧道、开发底下空间以及跨海大桥趋势已成为主轴,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更会广泛运用。因此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迫在眉睫。

结束语

综合上述,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建筑用地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更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工,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2]崔旭.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与生,2010,(19).

[3]李贵福.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及应用[J].城市建设,2010,(13).

猜你喜欢

基础处理发展方向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旧砖房加固、增层改造技术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袖阀管法灌浆施工技术在倒虹吸基础防渗中的应用
丹东大闸码头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