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网络集群行为的因素及其交互关系

2014-02-18单琨

新闻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因素

单琨

【摘 要】网络集群行为本身具有演变规律,演化的各个阶段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群体心理因素;媒介因素;社会因素。这三种因素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各阶段的参与程度和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本文旨在研究三种因素在各阶段的交互作用,探讨如何规避各因素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三种因素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键词】网络集群 群体心理 媒介因素 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网民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网络所特有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传播成为现今一种普遍的民意表达平台。人们在网络领域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在此过程中極易导致意见偏执和群体极化,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网络集群行为。例如,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等引起的网络集群行为,对政府的应对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集群行为本身具有演变规律,演化的各个阶段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群体心理因素;媒介因素;社会因素,这三种因素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各阶段的参与程度和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本文旨在研究三种因素在各阶段的交互作用,探讨如何规避各因素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三种因素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网络集群行为概述

从社会学角度讲,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又被译为“集聚行为”或“聚合行为”,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或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集群行为具有自发性、无组织性、失范性及狂热性等特征。

杜骏飞教授在其题为《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中指出:“网络群体事件的本质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的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它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可能是有序、健康的,也可能是无序、不健康甚至是非法的。”

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往往由某个刺激点引发。2009年杭州飙车撞人案,肇事者的“富二代身份”、现场他的同伴冷漠狂妄的表情和罔顾他人生命的飙车行为,乃至当地警方在案件处理中的不当言行,均成为媒体和网络的关注焦点。2010年江西宜黄强拆事件,由强拆引发的自焚,全国上下质疑声不断,相关领导被调查或免职,随后网上“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荒唐言论再一次引起公众和媒体的怒火。

本文所指的网络集群行为,是指线下公共事件的发生引发线上讨论,而后形成的网络集群行为。在网络集群行为的演化过程中,网络群体在开始时往往表现为非理性的情感宣泄,随着群体心理因素、媒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后来有可能演变成理性的现实行动,形成网络集群行为的一般生命周期。

二、起因显现阶段:公共话题的出现

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是由特定的具有新闻效应的公共话题引起的。当一些事件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时,网民在现实中的不满情绪会被激发出来,通过网络平台发帖、跟帖和转帖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和情绪。诸多心理因素促使网民通过网络宣泄情绪,以达到消除紧张、表达需求的目的。

在网络群体事件的起因显现阶段,媒体未对群众的特殊心理采取任何疏导行为,鲜有在第一时间对相关事件进行官方解读。造成网民按自身的经验进行主观臆断,为网络集群行为埋下隐患。如药家鑫事件,网民依据之前的河北大学交通肇事案的经验,很快给药家鑫带上“官二代”的帽子。

因此,在起因显现阶段,为避免普通事件发展成为网络集群行为,一是要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相关矛盾;二是要借助权威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公布事情真相,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三、初始传播阶段:网民发帖陈述事件内容及观点态度

公共事件发生之后,部分网友选择网络平台陈述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网络集群行为进入爆发初期,与事件有关的信息迅速且大量传播,很多网友对事件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加之网民身份的虚拟性使网民的责任意识淡薄,于是,大量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充斥网络。正如怀特所指出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网络聊天室“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相同目的的人集结起来,令分散的敌意更加明确,也能够动员致命的武装力量”。虽然也有少数理性的声音,但最终淹没在众多非理性情绪的表达之下。

这一阶段,网民根据自身的情感或理性选择形成某种观点,或积极,或消极。由于网络具备产生去个体化现象的条件,比如匿名性、责任感的分散、淹没性。受去个体化的影响,网民在群体情境中可能会失去自我觉知能力,并导致个体丧失自我约束。网民在网上扮演各种角色,不必担心在现实中会发生的后果。根据“沉默螺旋”理论,当某一种意见被反复传播并放大后,所形成的强势传播效果就会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鉴于此,在初始传播阶段,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重点在于:密切关注网络上可能引起网民关注的带有负面性质的信息,让网络发言人借助权威媒体发布真实的事件信息,起到引导网民的作用。或者,对属于制造事端的严重偏离事实真相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将不当言论扼杀在事件发展之初。

四、舆论风暴阶段:各方观点均有显露

进入舆论风暴阶段,鉴于媒体大量的传播,网民的情绪被唤起,致使事件的发展脉络迅速传播。网民们一般都饱含感情,抚慰关怀弱者,痛骂侵犯的强者。各传统媒体逐渐参与进来,它们的介入和官方出面表达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纾解了网民的盲目心态。

“在社会利益机制破坏, 生活结构紧张, 损害了人们稳定的生活要求时, 群众就会以一种自发地要求社会合理性的激情, 投入到反抗社会不合理状态的群体运动之中。”网民群体心理处于非理性的阶段,拥有共同思想的网民容易产生归属感,形成网络群体,个人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和暗示。在“场”的作用下,无数人的意见通过不断交流、探讨和纠正,会比在一般情况下更容易形成舆论,更容易将事件引向舆论风暴阶段。

在媒体的强势传播,网民群体心理的激化下,一些政府部门会介入其中。这时,社会因素对舆情走向的作用开始逐渐展露。比如,在药家鑫案中,社会因素的介入体现在司法机关对药家鑫案件的审判。审判过程中,辩护律师的不当言辞,如,认为药家鑫那双杀人的手是像在弹钢琴一样尽情挥舞,才导致捅向受害者数刀,此番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慨。

因此,在舆论风暴阶段,更需要将防控工作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社会秩序的网民,应该与一般网民区别开来,设法严加控制。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政府部门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解决已经发生的事件,加强防范,区别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防止网络群体事件转化为现实群体事件。

五、网络群体行为的消退阶段

网络群体行为的消退阶段,也就是网络群体事件的网下行动阶段的结束和网民网络讨论的消退阶段。网民的偏激情绪经历一段时间,因缺乏动力而导致衰退。在舆情消退阶段,网民会从更客观且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事件的本质,为事件的解决寻求更可行的策略。

这一阶段,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體,都进入了更为客观全面的报道阶段。如在药家鑫最终依法得到审判,顺应了网友们的“民意”之后,相关媒体的报道为该事件做客观收尾。央视的《看见》栏目,对药家鑫的父母进行了访谈,让观众对这一案件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在舆论显现阶段,被冠以“富二代”的标签被证实为假,是网友们的情绪过激所导致的“误判”。

在这一阶段,真正决定网络群体行为走向的是社会因素。当政府部门秉公行政,顺应民意,依法处理事件,并保证信息透明时,网民的集群行为已经产生阶段性成效,网上的过激言论也会逐渐平缓。随着事件得到解决,时间的推移,网民的注意力会被新近发生的事件所吸引。

但是,如果事件的发展与主导舆论相背离,或者公权使用不当,违反了法定的程序,有关部门对事件避而不谈,采取逃避的方式,这类行为必然成为刺激因素,可能会引发网络集群行为的再次爆发。总之,网络集群行为的衰减、转移或再度引爆,是与现实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舆情消退阶段,也应做好善后工作。比如,在平息事件的过程中,要及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告知网民事件的真相和处理结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安抚网民的情绪,让不明真相、情绪激烈的网民冷静客观的思考问题。

结语

网络集群行为的演化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演化过程中,三种主要因素交互作用推动着网络群体行为的走向。从最初由群体心理因素导致的非理性情绪性表达,到经过各方观点和意见的激烈交锋,媒体的参与程度加深,社会因素介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解决,网络集群行为中理性的观点和行为逐步占主导,并影响着其他参与者,从更加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分析事件本质,直到网络集群行为得以平息。□

参考文献

①戴维·迈尔斯 著,张智勇 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②大卫·波普诺:《社会学(下册)》[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③宋文峰,《集群行为的柔性制约研究——“设置——培养——唤醒”模式探讨》[D].吉林大学,2006

④王海光:《旋转的历史——社会运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⑤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7)

⑥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12)

⑦尹慧,《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⑧郭保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应对》[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1)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社会因素
基于DEMATEL的复杂多因素烟农收益网络建模分析
基于旅游消费行为在社会因素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青年群体emoji表情符号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陆游羲皇情结形成的社会因素
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分析
建构宗族的社会因素探析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
试论自然与社会因素对喀喇沁旗汉语方言的影响
社会因素在五年间剖宫产指征中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