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BIT谈判进程及对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影响
2014-02-18赵俊
○赵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42)
一、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与经济失衡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贸顺差也大量增加,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额迅速增加,形成了经常项目的顺差。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导致资本项目顺差的逐年增长,因此形成了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双顺差”。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内体现为给予外资的各种优惠,在外体现为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对外汇的干预。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本国出口企业获得产品价格上的优势。政府的管制与干预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使资源过多地流向出口部门,导致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产生了经济失衡。
表1 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趋势 (单位:亿美元)
表2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比例 (单位:亿美元 %)
1、中国“双顺差”与外汇增加的趋势
中国依靠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与此同时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中国的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来自FDI,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的出口。2005年之前的顺差主要由于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而2005年开始顺差主要来自经常项目。
如表1、表2所示,从2005年起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导致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迅速的增加。中国在2000年前外汇储备额较小,因此国家对外汇实现严格的管制。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增长的趋势,2005年这种增长呈现出加速的趋势。至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世界的1/3,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将持续增加。
2、双顺差与中国经济失衡
双顺差是导致中国经济失衡的体现,而双顺差下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同时,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其经济失衡影响了它在国家经济与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上升;中国经济失衡(见表3)构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罗纳德·麦金农(2014)通过日元升值及日元国际化的分析,认为中国目前最好继续对资本账户进行管制和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然而资本管制汇率干预又会使中国付出越来越高的成本。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远高于日本,长期受制于美元的霸主地位是中国政府所不希望发生的。
3、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基于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不平衡就存在,主要的贸易逆差国均为美国,而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先是德国、日本,然后是中国。近年来中国构成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及美国金融资产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余永定,2012),据联合国贸发数据库统计,2013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3380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45%。
表3 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消费、投资与储蓄比较 (单位:%/GDP)
4、对外依存度过高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赖度过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外部经济波动时,中国经济也随之发生大幅波动。如表4所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国外需求减少时,中国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这就导致了政府财政政策严重依赖于国外经济形势。
表4 不同阶段中国经济三大需求拉动率、CPI的变化以及GDP增速
(2)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影响。由于中国目前的外汇与汇率政策,每年有大量的外汇占款,中央央行必须发行大量货币来吸收外汇,同时为了维持物价的稳定,又必须发行大量央行票据、通过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量。
(3)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中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通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降低贫富差距可以大幅度地增强中国人口的消费能力,但这个调节过程需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由于我国长年的贸易顺差,对部分行业的出口鼓励可以逐渐退出。
二、中美BIT谈判进程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现有贸易规则无法适应以全球价值链为代表的新贸易形式,各国、地区间订立了大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了对现有贸易规则的补充和替代。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诸(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
1、中美投资现状
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包括持有美国债券、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非债券类投资等,最主要的是持有美国债券,还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中国从2008年起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截至2013年底已经持有超过1.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一些政策制定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的担心,他们认为尽管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增强了美元满足投资需求的能力,通过压低美元实际利率间接为联邦政府不断增长的赤字提供资金,然而这会不断增加中国政府在中美双边政治经济关系中牵制美国的筹码。
2、新范本BIT2012的出台及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受到强烈影响,经济萧条、债务危机不断攀升,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逐渐壮大,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重塑其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美国提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加强与亚太地区以及欧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同时,针对以往和各国双边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还推出了加强与各国双边投资的新范本BIT2012范本,全称为“2012U.S.Model BilateralInvestment Treaty”,是美国用来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投资谈判的重要依据。
3、中美两国在BIT2012谈判中的争议点分析
美国在投资输出方面有巨大优势,但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故加入国际投资谈判,对中国未来制定出自己的国际投资规则,更好地融入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BIT谈判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经贸谈判之一,在世界格局新一轮的调整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深入了解BIT 2012新范本,与美国进行BIT谈判,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但双方的争议点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美国要求在缔结的BIT投资准入方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的准备阶段,即企业在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东道国需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如果不能给予同等待遇,需用负面清单列在表里,成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长期以来的投资准入实践中都是按照正面清单和准入前严格审批制度进行的。
(2)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要求和知识产权保护乏力是美国在中美BIT谈判中特别强调的问题。美国贸易办公室敦促中国把投资体制自由化作为扩大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努力之一。尽管中国是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国,政府还是对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形式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国的投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和产业政策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帮助核心产业部门的发展。政府把FDI流入看作是帮助本土企业获得资本和技术的有效途径,以加速这些企业的发展。
(3)资本的自由汇兑。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以及利润能否自东道国自由汇出,直接关系到其投资海外的预期和利益,在评价目标国的投资环境时,投资者通常将其列为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BIT 2012新范本要求每一方都应该允许另一方和投资项下的资本收益等毫无延迟地自由转入或转出东道国的领土。这些转移包括资本利得;利润、分红、销售资本或投资项下的部分或全部的投资偿还;利息、专利项下支付、管理费、和技术援助等其他费用;合同包括贷款协议项下支付等。这一要求与中国现行的资本管制政策是冲突的,在中国资本项目的流入流出与汇兑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三、中美BIT谈判对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启示
1、制度的改革与法规的完善
在投资准入方面,美国提出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对中国的审批机关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我国进行投资审批的依据,该目录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列入限制、禁止类的项目和产业仍嫌过多。而且我国一直以来要求所有外商投资项目须经审批,且采取复合审批和正面清单制度,审批机关有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在新一轮的投资改革形势中,中国应当尽快与国际接轨,简化投资审批程序,降低、统一审查标准,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
2、由外向内倒逼中国本土改革
政府不能有效地减少在中国的侵权行为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转化过来的,政府拥有并控制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市场经济后,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知识产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政府很难让公众彻底明白知识产权侵权是违法的;二是即使中央政府想要去保护知识产权,由于盗版产品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和税收而且少数官员收受了贿赂或者得到了其他好处,地方政府也缺乏动力去有效地执行中央的政策。
3、为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争取对等权利
美国2007年修订了《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FINSA)》,该法规定1988年8月23日之后,所有的以合并、收购(包含恶意收购)等方式进行的由外国控制的从事跨州业务的交易,都属于CFIUS管辖的内容,甚至对已经完成的交易仍有权撤销。美国缺乏透明度的复杂的安全审查制度是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和并购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由于其保密性,虽然声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阻止外国的直接投资,但C.FIU.S.的立法依据和各项法规一直未给出“国家安全”的准确定义,使得能公开的信息非常有限,造成了投资保护的滥用,使企业经常被拒之门外而无法知道具体原因。美国非常注意对其技术的保护,安全审查经常会因为技术原因而无法通过,即使是通过了安全审查,我们也很难通过海外投资与并购取得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美国在BIT 2012新范本中强调了取消东道国的技术限制,我们在谈判中也应该要求美国加大技术开放与合作,使中国投资企业有机会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
4、发挥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中的作用
无论是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还是与欧洲地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Partnership,TTIP)都在针对当前新型的贸易与投资问题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中国当前还没有加入这两大谈判。而BIT2012 新范本涵盖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于投资部分的全部要求,可以说BIT2012 新范本谈判成功是中国进一步加入TPP 谈判的充分条件。因此,中国应认真对待,深化国内改革积极促成BIT 谈判,为下一步加入TPP 谈判作准备,争取在国际上的有利地位。上海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试点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等。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上海自贸区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进行先行先试;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若条件具备,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等交易。
[1]Kenneth J.Vandevelde:U.S.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2]Mhoffmann:What drives China's current accou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13.
[3]王碧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14(1).
[4]陶士贵、张强:外汇储备累积、货币被动创造与经济转型升级[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