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细化分类下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利益动态研究
2014-02-18李同稳
○李同稳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20 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不断升温,中国对美出口顺差不断扩大,经常的大量贸易顺差不仅给国内的经济注入巨大的通胀压力,也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国内发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呼声不断,总之,中美贸易进入了一种并不健康的模式,国内学者称之为贸易失衡。贸易的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美国学者Balassa(1967)在分析商品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后第一个提出了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 的说法,Hummels、Ishii、K-M Yi(2001)对垂直专业化给了严格的定义:商品的生产至少经由两个以上的阶段完成,其中的某个特定阶段在一个国家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且所有的生产阶段至少多于两个国家。这种反复专业化的生产加强了该国在这方面的生产优势,也即形成了“产业集聚”(杨小凯,200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垂直专业化下的贸易合作,以及这种深化对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提高了我们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
二、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细化结构变化(按SITC分类)
本文采用按SITC 分类的数据(来自Comtrade),主要分析SITC6、SITC7、SITC8 这三类产品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因为这三类产品可以占到总出口量的94%以上,具有代表性,而且SITC7 代表机械及运输这类的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6与SITC8 则代表了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至于为什么选取这类数据来衡量中国对美出口利益变化的研究指标,我们会在后文中作进一步分析。
三、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的垂直专业化率
随着垂直专业化的生产模式日益成熟,对于如何计算中美出口贸易中有多大的出口产品比重是来自中间品的加工贸易,存在两种方法,比较通用的是有Hummels、Ishii、Kei-Mu Yi(2001年)提出来的,称为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国所进口的中间品分为用于生产出口商品和用于生产国内最终消费两部分,然后按进口品用于出口的价值对出口额的比率来定义“产业内贸易”或“垂直专业化比率”(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平新乔,2005)。此种测算方法能较清晰的揭示当前中美贸易的实质是中、美、东南亚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即中国从东南亚进口中间品,然后生产组装,部分用于国内消费,部分用于出口到美国的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的测算方法介绍根据H ummels、K-MYi(2001)的方法,来计算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垂直专业化的占比。出口商品中垂直专业化的比重(VSS)为:
其中,VSi表示i产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Mi为产业i的进口中间品数额,Yi为i产业的国内总产出,Xi是i产业的出口额。各个产业的VS值之和即为一国的VS总和X为总出口,为产业i占总出口的比重为产业i的垂直专业化比重,所以一个国家的垂直专业化占总出口的比重(VSS)为各个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比重(VSSi)加权总和。根据此种方法,可以计算出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垂直专业化比率(VSS),具体数据可以向作者索取。
四、数据和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试图分析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中中国的利益有何影响,因而尝试找到一个代理变量;在该代理变量的选取中,这里考虑过贸易顺差、贸易条件。下面分析为什么这些变量作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利益状况的代理变量并不合适:首先,贸易顺差的出现与一国所处的经济阶段有关,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贸易积累资本用于国内的建设,而中国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又必然使中国出口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流入美国,此种贸易模式初期使中国积累了发展所需的资本,但随之而来的国内通胀压力、环境污染、高度的依赖出口、产业升级慢等也不容小视(牛海霞,2009),随着经济的起飞,我们必然需要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贸易顺差显然不会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将贸易顺差作为中美贸易中利益变化的代理变量不合适。而贸易条件则没有一个数据获取难度比较大,无法以此指标作为衡量贸易利益变动的代理变量。不难发现以上这些变量包含的因素多,而且随着时间推进对于不同的经济阶段所带来的意义也是不同,所以不具有代表性;而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必然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向着资本密集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重增加代表的是产业的升级,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利益无疑是有益的。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主要参与的国际化垂直贸易分工主要都产生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较低(张明志、李敏等,2011);而雷朋(2006)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参与通过技术环节不断的加强、交易费用的降低、配套设施规模化集群化,从而通过规模化扩大在该环节的优势;除此之外,这种特定环节技术的精进,势必会为技术创新带来土壤,从而为新技术的生产打下基础。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垂直专业化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而产业的升级则会使出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大幅提升,提升了国家的贸易利益。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上文提到的按SITC分类的数据(来自comtrade),因为SITC7这类商品的出口比率上与其他两类数据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需研究SITC7这类资本密集型商品是如何变动即可。
本文之所以加入汇率,是因为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会使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企业出口日益困难,而使整个贸易结构更倾向于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李永宁,2011)。但汇率又是一个时时都在变动的量,通过选取官方公布的每月汇率,再对一年的进行平均,即得到一个汇率,将这个汇率作为这一年的汇率。
2、数据的说明
中国对美国出口按SITC分类的数据来自COMTRADE数据库,中美汇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垂直专业化(VSS)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课题组(2006)以及林季红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3、实证分析
首先,具体的估计方程如式2:
其中,被解释变量lnex7代表了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按SITC分类第七类商品比率的对数,lnvss则代表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垂直专业化率的对数,er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ε为随机扰动项。为了保证计量的严谨,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单位根检验。两个相互独立的变量可能出现伪回归,因此应先检验是否存在单位根,我们采用的ADF方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单位根。计量结果显示了lnex7、lnvss和er均为一阶单整过程。
(2)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数据均为非平稳的,因此直接用最小二乘法可能会导致伪回归,我们需要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这些变量在理论上是否存在关系,否则进行协整分析就没有意义。直接回归结果lnEx7=1.448 lnvss-5.356表明lnex7和了lnvss可能存在长期关系。然后,先使用J o h n s o n的ML E方法估计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MLE方法估计所得到的结果为:
lnex7=1.409lnvss+0.088er-6.098
作为对比,下面直接用OLS估计此长期关系,得到:
nEx7=1.539lnvss+0.0947er-6.375,且回归结果均是显著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OLS系数估计值与Johansen的ML E估计结果比较接近;当然,从理论来说,MLE估计更有效率。
下面检验VECM模型的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如果存在自相关,则预示着要增加滞后阶数,结果显示可以接受“无自相关”的原假设。下面,检验其V ECM系统是否稳定,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除了VECM的模型本身所假定的单位根之外,伴随矩阵的所有特征值均落在单位圆之内,故是稳定的。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贸易利益的变化的影响得到了实证的支持,我们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
图1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考察其中资本密集型(SITC7)产品的出口比率的变化,可以知道,贸易的深化,即垂直专业化程度提高时如何使我们的出口商品中包含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使我国在贸易中获取更多利益,通过实证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从1996年18.67%上升到2010年的50.12%,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比重由15.8%上升到25.71%,说明我国的出口结构在优化,全球贸易参与度在深化。第二,最后通过协整分析,可以知道,长期来看,中国出口产品中垂直专业化所占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型商品(SITC7)的比率便会上升1.5个百分点。汇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也会使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型商品(SITC7)的比率上升0.09个百分点,即汇率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以上分析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我们需更加快更深入的参与到全球化分工中,在竞争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真本领。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技术积累,逐渐向着产业分工的上游发展。其次,汇率的上升并非那么可怕,在给制造业带来打击的同时也促使产业的转型升级。
[1]Kei-Mu Yi: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of World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
[2]Hummels David,Jun Ishii,Yi K-M: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
[3]平新乔: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
[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
[5]林季红、孟静: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