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医患关系研究*
——基于社会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三方的认知态度调查
2014-02-18代凤玲陈勤蔡鹏飞石俊华程文玉
代凤玲 陈勤 蔡鹏飞 石俊华 程文玉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医患关系研究*
——基于社会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三方的认知态度调查
代凤玲 陈勤 蔡鹏飞 石俊华 程文玉
为了解社会管理者、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探讨在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如何改善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本课题组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内1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以及社会管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和结果情况,从政府、患者、医疗机构及社会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对策。
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社会创新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各项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中日益显现,而医患矛盾正是社会矛盾在卫生行业的集中体现。[1]医疗纠纷能否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不仅是个专业问题,更是关乎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2]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立从党委领导到公众参与的、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共进的社会管理机制;随后,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的政治要求。医患关系作为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和谐维护远不能依靠某一单一角色去实现。因此,本文以社会管理创新的大环境为契机,基于社会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联动三方”的视角,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改善现有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内1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住院患者以及社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邮寄发放并回收的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医护人员139份,患者128份,社会管理人员135份。各方调查的基本情况见下文表1、表2、表3。
(二)方法
采取文献回顾获取以往研究资料,自设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医患现状的认知、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归责的认知以及对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认知。
(三)统计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选项问题采用多选项二分类法进行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三方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情况
1.社会管理部门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
在对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认知上,135名社会管理人员中,51.11%的调查对象认为处于紧张状态,认为很和谐的调查对象仅占4.45%。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单位类别、职务间和谐度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女性、25~40岁的中年人、医院管理人员、一般科员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见表1)。
2.医护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
在对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认知上,139名医护工作人员中,63.31%的调查对象认为处于紧张状态,认为很和谐的调查对象只占2.88%。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单位类别、职称间和谐度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女性、25~40岁的中年人、公立医院、初级职称工作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见表2)。
3.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
在对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认知上,128名患者中,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其次为满意,占23.43%。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是否有医保间的医患关系和谐度认知是不一致的。男性、小于20岁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越低者、城市(镇)居民以及没有医保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见表3)。
表1 社会管理部门对目前医患关系认知情况
表2 医护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
表3 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
(二)三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归责的认知情况
三方对于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分析,所得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方认为患者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是一致的,占比例最多的均为对医生不信任、有偏见,社会管理部门和医护方还认为患者受不良诱导多、缺乏理性思考,而患者则认为自身专业知识欠缺也占一部分因素(见表4)。
三方对于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护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分析,所得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方认为医、护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是一致的,占比例最多的均为医生服务意识不佳、责任心不强(见表5)。
三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政府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比较分析,所得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方认为政府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是一致的,占比例最多的均为投入不足、医疗资源缺乏、治疗成本高;其次是政府缺乏管理,导致医疗市场混乱(见表6)。
(三)三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认知情况
三方对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认知作比较分析,社会管理方和医护方之间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社会管理方与患方、医护方与患方间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社会管理部门与医护人员都同患方在此问题的认知情况上有差别。
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前三位中,三方均相同的有两项:其一,医疗体制问题;其二,病人对个人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生的期望值提高。此外,社会管理部门还认为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不够,医护方还认为媒体的片面报道,患者则认为医疗费用太高,病人不堪重负,病人将怨气转嫁到医生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见表7)。
(四)三方对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认知情况
就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认知情况而言,三方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方对此问题的认知态度一致。
在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前三位中,三方均相同的有两项:其一,严厉打击药品回扣,减少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的中间环节,大幅降低药品和器械价格;其二,提高医生的待遇,解决医生正式收入过低的问题。此外,社会管理部门还认为应该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和人员水平,促进大医院病人的分流;医护方则强调媒体应客观全面地对医生和医院进行报道,患者提出对品德高尚、医疗效果好的医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能够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影响(见表8)。
表4 三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
表5 三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护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
表6 三方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政府方面所担负的责任认知情况(%)
表7 三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认知情况(n)
表8 三方对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认知情况(%)
三、讨论与建议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论述到,要做到创新社会治理,关键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根据调查结果,揭示导致目前我国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与私有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其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其三,医学技术局限性与人民对医疗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3]其四,部分医务人员利益熏心,医德医风不正与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之间的仁医理念之间的矛盾;其五,部分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少数患者受利益驱使与客观事实相违背之间的道德观之间的矛盾,等等。基于此,结合社会管理工作者、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这一医患关系“联动三方”对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认知情况调查,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给予以下参考与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对等的现状,一是要尽量合理地分配现有的医疗资源,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要增加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还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基层医疗服务,推进城乡医疗体制的改革;二是要积极拓展基层医疗业务范围,加强三级医院责任划分,打破行政管理壁垒,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流及分诊双向转诊;三是要通过将现有的基层医护人员“送出去”,将上级医疗单位高资质高水平的专家教育“引进来”等手段,提高医护人员诊治水平,让农村等落后、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够就近享受到较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
2.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减轻医院及患者负担。
据2012年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约占本国GDP的17.60%,而我国仅为5.10%左右。由于投入不够,医疗机构为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不得不变得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忽视医疗的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势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更由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对立。[4]因此,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一是要加大对公益性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从医疗设施硬件条件、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探索完善医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公益服务供给效率;二是要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效果;三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增加对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百姓医疗报账比例,减少其个人支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百姓“看病贵”难题。
3.将医患矛盾事件的管理职能上升到法律层面。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在医患矛盾的防范与处理方面扮演着其他行为规范不可比拟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医患之间的分歧、敌意、对抗等事件屡见不鲜。医患矛盾与医疗暴力事件不仅影响到医疗服务保障提供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利益甚至生命权利,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因此,政府方面要增强对医患矛盾事件的法律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管理,将医院目前存在的滥用高价医疗器械、耗材以及违规滥开药品进行处理,不仅仅从医院内部的政策上给予处分,更可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加以处理。[5]对于医院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在法律上更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制裁体制,严格贯彻执行医药分家制度,对涉及药品、药用器材价格等方面的投诉应成立一个联动系统,由工商系统、税务系统、纪检部门、卫生部门等共同监管和处理,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医方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
同样,对于在“医闹”中无理取闹的患者和家属,政府也不能一味迁就,应先进行说服教育;说教后仍旧不改者,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犯罪行为,要依法进行严格制裁,杜绝好事者抓住社会公众都认为“医院就是强势一方,无论对错患者都理应给予赔偿”的投机心理。
(二)医院方面
1.切实保障医务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
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整的医护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管理,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首诊医生负责制、科主任负责制,对手术、疑难病例会诊等重点环节切实加强,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更加有效的质量管理;其次,医院内部要不断引进新项目与新技术,促进人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医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人才队伍,严格控制医疗质量,实现安全医疗,使医院的质量管理、整体业务素质、技术水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此外,有效利用舆论的力量也是保障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之一,要建立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机制,从外部加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各项诊治操作。
2.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医护人员是主体之一,因此,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患关系能否和谐。医护人员应该怀有一颗倾听、专业、关切、担当、慈怀之心,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敬畏生命。
此外,虽然目前大多医院都建立了定期对患者进行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等监督机制,但大部分都形同虚设,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行,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起到其应有的调查实情、规范行为的作用。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还应该有强大的执行力度,因此医院应将这些好的监督行为落到实处,甚至可以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与绩效挂钩,使医护人员在外在的施压下真正做到“微笑服务”。
3.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予以发现、评估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针对医患矛盾的风险,医院风险管理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预防阶段。这是风险管理首要且最重要的环节,即在医患矛盾发生之前,控制和去除矛盾发生的各方条件,以此降低或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率;建立有效的医疗投诉途径,提高对患者投诉的受理能力。党的十八大在提出社会创新管理时提到,要鼓励积极借助新型媒介来进行日常活动的管理,可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百姓提供多种诉求平台,深入民众,真正让患者及其亲属有话就说,有话可说。首先要掌握矛盾发展的主动权,在发现之初即把医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能将患者的诉求置之不理,等到事态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再去应对;其次要增强投诉处理的透明度,要敢于承认自身工作中的缺陷,面对质疑和批评不讳疾忌医,从而赢得大众的好口碑。
二是处理阶段。建立医患矛盾突发紧急情况预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员工掌握医患冲突上报机制,一旦发生医患冲突,要在较短时间内及时向政府相关负责部门上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机制,减少纠纷对组织的继续伤害,严防纠纷事态恶化。
三是评价阶段。医患矛盾处理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要评价医患矛盾产生的原由、处理过程和造成的影响或结果。要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导致医患矛盾产生的各项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良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三)患者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被殴打致伤的医务人员超过1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医疗从业人员受伤最多的国家。由于疾病自身的未知性以及治疗的局限性,就医行为本身就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事件。患者要尊重医学科学的发展规律,明白“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是任何疾病都能够被彻底治愈”的道理。对于具体诊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患者应该理性分析失误产生的原因,看其是医学技术知识本身无法预料的复杂性引起的问题,还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引起的问题,如果非医务人员本人问题,就应以理性和宽容之心对待。[6]要明白,医患活动不仅是复杂的智力活动,还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荷。不少医院医生实行的是24、28甚至36小时值班制,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如遇病人病情突然危急都要立即抢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医护人员都要丧失与家人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作为患者,应当了解医生及医务人员的职业特殊性和神圣性,以信任、沟通、尊重、合作、向善的宽厚之心,给予其充分的尊敬与理解,而不应盲目地将医患关系异化为消费关系和商业交易。惟其如此,才能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其诊疗效率,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四)社会方面
卫生部前任部长陈竺2012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接受和处理患者投诉,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维护医患和谐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等处理医患关系新机制。”[7]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让“两新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因此,社会管理在医患关系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
要从形式、内容、时期等方面大力加强社会监督工作。监督的形式可以将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检查医院与调查病人及家属结合起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收费标准、对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处理等,从各个方面有效地评估医院管理体系;监督的时期可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此外,还可建立来自“第三人”——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机制。国外经验证明,医疗保险企业作为第三方的监督,对保障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有良好的效果。在医疗保险机构本身比较完善的前提下,通过以患者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出现的独立机构,其运用有效的手段和充足人力、物力履行监督职能,在目前看来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2.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面对医患矛盾中的赔偿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在国家保监会的引导下,做好第三方保险评估机构和被保险利益机构的引入。保险公司在医疗责任保险的经济平衡下使利润和保险分离,在国家的税务改革基础上对承担或者从事公立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税务减免,[8]以减轻在医患矛盾赔偿中医院的压力,从而避免医院在医疗事故发生时不敢担责甚至捏造证据的违规违法行径。
3.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发挥医学教育在医患矛盾防范与处理中的优势。
社会创新管理理念注重“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主张社会事务管理应交还于社会。由司法部、卫生部和保监会于2010年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由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公安、保监、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小组”。[9]医患矛盾中第三方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多方合作平台,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作用共同协助工作。在进行医患矛盾调解时,第三方关键是要中立和公正,在由专业的法学和医学权威专家组成的评鉴小组中,要避免与医患矛盾事件有关的单位有裙带关系,从而保证在解决医患矛盾时对于纠纷的定责、定性和定赔作出客观、公正的法律和医学建议。[10]具体在机构日常运作经费方面,不用医患双方来支付费用,地方政府应将调解工作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中,由地方财政予以保证,确保医调委的办公场所和基本经费尤其是调解员的工资待遇贯彻落实。[11]
社会事务管理离不开教育之先行。诸如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卫生法学会等专业性的社会团体在防范与处理医患矛盾中也应当积极发挥其优势作用。一方面,在医护人员从业前即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仁医理念;另一方面,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向医患双方提供切实有用的医疗信息咨询以及医疗技术责任评定,帮助患者消除医疗知识专业障碍。[12]此外,用医改推动教改,在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契机下,完善全科医学培训工程,为基层医疗单位培育出能够在临床工作中独挡一面的全科医师,还可借鉴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在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1年的制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4.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
(1)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务界形象,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应正面积极。
毋庸讳言,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前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的确存在着某些腐败消极的现象,舆论监督的适度开展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舆论监督必须注意把握好“度”。最近几年以来,有些舆论报道有失偏颇,极端地丑化、“妖魔化”医务人员,断章取义、夸大报道。在医患矛盾发生时,个别媒体还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丧失了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对病人的困难仗义执言的同时,有的媒体甚至没有真正调查清楚事实真相就开始主观地报道和披露,使医院和医生成为众矢之的,医生的合法与正当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有的甚至恶意煽动对医护人员的人身攻击,使医护人员的人身财产遭受威胁和损害。这不仅仅对医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直接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的行业,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尊重医务人员、尊重劳动以及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为医疗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利于医疗行业更加和谐地发展和进步,逐步规范医疗行业的发展。
同时,媒体对医护人员的形象进行过度美化和宣传也一样会对公众造成误导,会导致患者向医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过高、不现实。如果一旦要求没有实现,患者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过大,“由敬生恨”,也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2)新闻媒体要宣传、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保健知识。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诊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加上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的不理解造成的。患者及其家属普遍认为,有病到医院就必须能治好,一旦治疗的效果不能达到患者的预期时,便经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其实,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并且医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学科,任何一项医学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医学专家应与媒体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加大对医学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对公众的医学知识素养进行提升,对疾病的诊治有一个更加客观与清醒的认识,使患者对医疗服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有切身的理解。
致谢: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得到以下13家医院的支持与配合,分别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东南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市江津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涪陵中心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江二院以及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在此,一并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以及配合接受问卷调查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患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1]邓海华.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卫生领域的集中体出现[EB/OL].[2014-04-20]http://www.chinanews.com/jk/2012/ 05-08/3873376.shtml.
[2][9][11][12]黄子临.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2-56.
[3]王芳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下的医患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4][6]丁玉宝.和谐社会视野下医患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谢茜.关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7]陈竺.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4-04-20]http://roll.sohu.com/20120106/n331409545.shtml.
[8]汤姣.医患关系中信任建构的社会工作介入硏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张云林,张杏玲.北京医疗纠纷笫三方调解援助及探讨[J].中国医院,2009(2):2-6.
(责任编辑:曾宪利)
Research 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Cognitive Attitude Survey on Social Administrators,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Dai Fengling Chen Qin Cai Pengfei Shi Junhua Cheng Weny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ocial managers,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cognition of the curr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un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the research group make a sampling survey on medical staff, patients,and social managers in 13 hospitals in Sichuan province by using self-made questionnaire,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patients,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cognitive situation;social innovative management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目项目“以医疗纠纷为视角完善和创新社会建设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3XSH009)的阶段性成果。
代凤玲,泸州医学院护理学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人文素养。陈勤,泸州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蔡鹏飞,泸州医学院科技处综合科科长。石俊华,本文通讯作者,泸州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卫生法学。程文玉,本文通讯作者,泸州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