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4-02-18马红振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血清糖尿病

马红振

河南省建筑医院内科,河南郑州 450002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马红振

河南省建筑医院内科,河南郑州 450002

目的 探讨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从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有无合并脑血管意外再将其分成AB两组,其中A组为合并脑血管意外,共46例,B组为未发生合并脑血管意外,共34例。然后再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hs-CPR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A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B组,观察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的灵敏度为78.4%,特异性为80.5%,而它的AUC的面积则为0.80。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与该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临床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就是CPR,在临川诊断中经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的急性时相蛋白使用。随着医学检测水平的提高,CPR检测的极限值已经达到0.1 mg/L,使用这种方法检测出来的CPR即为超敏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hs-CPR)[1]。为了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该院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有无合并脑血管意外将他们分为AB两组。A组共46例,均为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1.3±8.2)岁;B组共34例,均为未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1.5±8.3)岁。然后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为62~84岁,平均年龄为(73.2±7.4)岁。对比两组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根据NCEPATP标准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进行的诊断,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血抽样,所有患者在第2天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抽取4 mL的血样,并在血清分离之后的120 min内完成检测。血清hs-CPR的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检测方法为散射比浊法,然后使用生化检测仪和的九强金斯尔试剂对他们的TC、TG、HDL-C、LDL-C和Glu等指标进行检测[2]。

1.3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s-CPR检测结果

经对比,A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B组,观察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临床应用价值

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的灵敏度为78.4%,特异性为80.5%,而它的AUC的面积则为0.80。

表1 该组hs-CPR检测结果对比

3 讨论

当人体发生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在细胞素产物的作用下肝脏会产生急性时相蛋白。在常规状态下,只有超过10 mg/L 的CPR水平才能被检测出来,但是发生急性反应时,CPR的反应结果会提高1千倍,但是对CPR的浓度变化却缺乏足够的灵敏性。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提高,hs-CPR已经可以对0.1 mg/L极限状态下的CPR浓度进行检测,并已经成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根据PHS和WHS的相关数据表明,hs-CPR检测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诊断中,它的应用价值要比其他危险指标的应用价值更高,例如TC、TG、HDL-C、LDL-C和Glu等传统的生化指标或ApoA或者ApoB等指标。

在该组研究中,B组未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hs-CPR结果均显著低于A组合并脑血管意外的(14.6±2.2)m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人体血清中的hs-CPR水平和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而且hs-CPR的水平越高,就显示炎症的程度越重。同时,炎症又是导致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亚炎性疾病,且hs-CPR是炎性因子非特异性的标志物,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能够直接参与到血栓或者其他血管病的形成过程中。在黄银娥的研究中发现,hs-CRP可以诱导IL-mRNA的表达,并分泌IL-8蛋白;同时还能促氧化,生成低密度脂蛋白,并与之结合形成一系列响应,最终引发血栓。

在该次研究中,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的灵敏度为78.4%,特异性为80.5%,而它的AUC的面积则为0.80。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与该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1]胡君.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1):424-425.

[2]熊东林,熊荣华,彭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脑血管意外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4(6):6086-6088.

R587.1

A

1672-4062(2014)09(b)-0014-01

2014-06-22)

马红振(1972-),男,河南商丘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

猜你喜欢

脑血管血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