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2014-02-18邱红星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脾有效率检验

邱红星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云南昭通 657000

失眠(insomnia)又称“不寐”、“目不瞑”“不得卧”,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引起的[1]。一般情况下,失眠的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保证此类患者充分休息、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有必要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本文将研究中医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诊疗体会,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20例,将其分成中医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中医治疗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6岁不等,平均年龄45.32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4~64岁不等,平均年龄43.22岁。全部患者入睡时间长,睡眠浅、多梦,全天睡眠<5h,白天昏沉欲睡,存在反复发作史,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的失眠标准。

1.2 一般方法

取得患者同意后,应用中医方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判断患者失眠类型,包括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气滞血瘀型5 种,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使用中药),应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司唑仑片,每次1mg,叮嘱患者睡前30min 口服)。

1.3 对比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以面谈的形式向患者发放睡眠质量评分表,由患者自己填写,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若患者可在30min 内入睡,持续睡眠时间在6 h 以上,睡醒后精神饱满[3],为显效;若患者可在60 min 内入睡,持续睡眠时间接近6 h,睡醒后精神状态较佳,为有效;若患者仍然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2次,睡眠质量较差,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与120例失眠患者相联系的数据,借助统计软件SPSS 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4])处理,计量资料用标 准差表示(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借助t 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达(临床治疗有效率),借助χ2检验比较组间数据。将P<0.05设为检验标准,若满足标准,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若不满足标准,表示不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失眠患者的病程等临床资料,满足检验标准,具有可比性(P>0.05)。

2 结果

2.1 两组失眠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60例中医组失眠患者中,32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25例临床效果有效,3例患者治疗无效;60例对照组失眠患者中,30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5例临床效果有效,15例患者治疗无效,中医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0%,两组数据对比,满足检验标准,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失眠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但中医组患者睡眠质量更好,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满足检验标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中医治疗法可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改善其睡眠质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注:治疗后同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失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从临床上看,引起患者失眠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胃中不和、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内伤心脾、思虑劳倦[5]等,中医认为,阴阳失交、阳盛阴衰是其主要病理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治疗失眠患者,能够使其精神充沛,提高其生存质量。

从中医学角度看,失眠患者主要分为5 型,即: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气滞血瘀型。对于心脾两虚型(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面色少华、头晕目眩)患者,应补养心脾,以生气血之法,拟归脾汤加减治疗[6],所选中药包括木香、当归、五味子、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甘草、黄芪、白术、人参,水煎服,1日1 剂;对于阴虚火旺型患者(自觉口干津少、脉沉细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应给予柏地黄汤加味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中药包括枣仁、远志、夜交藤、黄柏、知母、泽泻、丹皮、茯苓、生地、山药、山萸肉,水煎服,1日1 剂,此外,睡前叮嘱患者以蜂蜜送服适量琥珀粉;对于肝郁化火型患者(月经延期、头痛目涩、两胁胀痛、烦躁易怒、脉弦虚数、红苔薄黄),应用丹栀逍遥散方加减治疗[7],所选药物包括远志、夜交藤、栀子、丹皮、薄荷、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当归、白芍、柴胡,水煎服,1日1 剂;对于痰热内扰型患者(脉滑、舌红苔黄腻,大便不爽、痰多质黏、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头重如裹),应取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宁心安神,和胃化痰[8],所选中药包括生龙齿、紫石英、石菖蒲、法半夏、枳实、甘草、竹茹、茯神、陈皮、远志、夜交藤、枣仁、黄连,水煎服,1日1 剂,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脉沉涩、舌边瘀斑、唇紫暗、胸闷憋气、入暮潮热、失眠心悸),应给予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以理气活血,养心安神,所选中药包括甘草、茯神、夜交藤、枣仁、当归、生地、牛膝、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香附、枳壳、桔梗、柴胡,水煎服,1日1 剂。待患者病情好转(睡眠时间>6h)后,加用5~7 剂巩固疗效。

本文对比了中、西医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中医方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应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从睡眠质量方面看,两组患者均有所提高,但中医组患者睡眠质量更好(中医组为12.84±2.91,对照组为7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中医组高于对照组(中医组为95%,对照组为14.66±2.24),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差异满足检验标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中医治疗法可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改善其睡眠质量,保证患者精力充沛。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法治疗失眠患者,可帮助患者快速入睡,减少患者夜间觉醒次数,进而使患者顺利工作、生活。中医诊疗法值得应用、推广。

[1]滕飞燕,蒋钦云,黄艳娜.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J].世界中医药,2013,8(13):984-987.

[2]张丽萍,夏猛.失眠症的治疗现状分析及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1,1(25):66-69.

[3]焦富英,朱婷婷,金迎.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9(12):3-6.

[4]冯瑶婷,顾锡镇.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10):744-745.

[5]李春晖,周梅,王建滨.中医治疗失眠概况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3(9):33-34.

[6]桑穆惠,顾锡镇.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J].四川中医,2012,7(13):149-151.

[7]黄露,张波.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6(13):579-580.

[8]王微.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研究现状[J].甘肃中医,2011,1(23):68-70.

猜你喜欢

心脾有效率检验
过桃花村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很有效率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