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联群众”的几点收获

2014-02-18刘贤军

人民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沂水沂水县老百姓

刘贤军

“直联群众”的几点收获

刘贤军

通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每个人都收获了三十几门亲戚。亲戚靠走动才更近,现在很多群众到医院看病,先打个电话给联系干部,问有没有熟悉的大夫给联系一下;群众子女考上学了,先联系干部,问能不能帮着找个老师给填志愿。群众打心底里把干部当亲戚,有时候哪件事需要办手续,就直接让联系干部帮着办一办。比如孩子改户口、改名字等一些小故事,都发生在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虽然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惊天动地,但很感人。

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串故事。每个联系干部的经历和收获,讲起来都是一串故事。我县检察院检察长朱广胜联系了一户特殊的家庭,小女孩小洁的父亲3年前因抢劫入狱,母亲改嫁,小洁跟着年迈的祖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很是艰难。小洁想去看望父亲,可一年下来只攒了20块钱的零花钱。检察长知道后非常感动,想办法让女孩圆了看望父亲的梦。父女见面时,父亲痛哭流涕,之后服刑表现得特别好,获减刑并提前出狱,检察院的同志又给他找了个临时工作,使一个破碎的家庭团圆了。还有一个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联系户中有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已经3年多没有下床,“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名公务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一天,她开着自己的车,找一个大夫朋友陪同,带着这个病人围着沂水县城转了一圈,让老人看看沂水县城的变化,老人哽咽着说:“闺女,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我走之前还能看看咱沂水城,我死了也瞑目。”这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故事。现在我们很多联系干部都在做着类似的小事,并不一定是修路、架桥、修水坝等经济帮扶的事,更多地是与群众进行着心灵的沟通。

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份感觉。主要有四点:一是找到了当干部的感觉。一般干部很少有机会讲话,到群众那里去,群众要听干部讲政策,讲话多了,就找到了当干部的感觉。二是找到了一种幸福感。过去,有些干部喜欢发牢骚,总认为社会不公平,抱怨工作太累,抱怨待遇太低,抱怨升职太慢,抱怨压力太大,后来跟群众一比较,群众生活更苦,就会有“原来我比老百姓幸福多了”的认识。所以,干部经过了艰苦环境的体验,就很容易找到幸福感。三是实现了一种善良的回归。对干部来讲,收获了纠正“四风”的自信,也收获了服务群众的自觉。干部了解到群众疾苦,就会产生同情、引发感触,再服务群众的时候,作风就转变了,蛮横态度没有了,工作认真了,效率提高了,甚至在日常用餐时也自觉不再浪费了。通过深入联系群众,干部不良习惯得到有效地遏制,这也是一个收获。四是每个干部都找到了回归田园、回到家乡、回到儿时的那种感觉。我自己在联系群众过程中,走在乡间小路的时候,深深感受到了小时候在农村时的那种感觉,那种感觉与走在城市马路上绝对不同。当时头顶满天星,脚踩黄土地,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狗叫,在村里住一宿的话,早上一定是被山坡上打鸣的公鸡唤醒。在农村,跟老百姓说说话、拉拉呱、吃顿农家饭,老百姓会把最好的菜、最好的酒拿出来,坐在老百姓炕头上,收获的不仅仅是意见建议,更是一份亲情、一份自觉和一份信任。

通过这项工作,全县呈现出很多变化,主要体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干部下访多了,群众来信来访少了。二是干部电话多了,群众诉求少了。群众给干部打电话,开始的时候多是反映困难、提要求,现在多成为一种平等的问候、咨询。三是干部麻烦多了,群众难题少了。有群众说,当年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有的干部讲,联系群众不就是回次家吗?用脚步丈量民情,就会发现民情离我们更近;坐在同一个板凳上,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这样也就走进了共同的一片天地,与群众打成了一片。《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前期主动找老百姓联系,是最好的群众工作方法,等老百姓上访的时候,再去联系群众,已经晚了。古语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现在工作中出现的很多疑难问题,基本上都是跟老百姓不主动沟通造成的。

收获了一大堆建议。包括低保、教育、医疗和环保的建议,等等。比如养殖面源污染问题,既然群众提出来,怎么解决?最好的办法是用群众的标准、群众的办法、群众的评判来解决,如果让环保局去检查,7200多个养殖场,怎么检查也检查不过来,最后就会流于形式,而随机抽查的效果就大不一样。老百姓就认政府是否办实事这个理,绝对不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违心地说“没问题、都很好”。

总的来说,我县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主要解决了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实做长,保持长效。我认为,一般工作做不好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联系群众工作弄虚作假,就是欺骗群众、欺骗组织,就是群众感情问题、政治态度问题。这项工作既已启动,绝对没有退路,必须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督查手段和处理措施,如果对弄虚作假的干部在处分上稍微有些动摇和退让,就会前功尽弃;只有以必成的决心,破釜沉舟,自断后路,才能使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下去,才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者为中共沂水县委书记)

责编/徐艳红 美编/于 珊

“沂水经验”的五点启示

【专家点评】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

中央党校研究生部原主任、教授、博导 蔡长水

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立党、治党的根本,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沂水县探索和实践的干部“全覆盖,网格化”直接联系群众的经验,是贯彻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有效的典型实践经验之一。沂水经验的特点是 :真实可信,不太可能作假;效果显著,群众比较满意;运用现代化监督手段,简便易行,易于坚持;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升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沂水联系群众的新做法、新经验,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给我们以下五点启示:一是拓展和畅通了党联系群众的渠道,使群众的诉求和急难事情能及时了解、处理和反馈。因为每一户群众都有固定的干部联系,干部和群众“结亲戚”,便于干部和群众经常的交流、沟通。二是创新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检查监督的有效形式。干部是否真正联系了群众,联系得好不好、深入不深入,打开电脑随时都可以了解和检查,而且会定期在一定范围的干部会上检查,这样对干部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三是联系群众的实质是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否则,群众就会淡漠、就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也不是所有干部都能解决群众所有的诉求。沂水县的做法,一是按政策办;二是发扬民主,让群众讨论。对于政策上不允许或实际条件不具备解决的问题,则向群众解释,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四是做好群众工作,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打铁还要自身硬。沂水提出了“五个一”、“五个一律”的工作纪律,得到群众的好评。五是做好群众工作,要有深厚的群众感情和群众观念。沂水是沂蒙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仍然在干部群众中传承着、弘扬着。深厚的群众感情是践行的宗旨,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猜你喜欢

沂水沂水县老百姓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水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浅析沂水油顶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暮春郊游
老百姓的微笑
山东省沂水县东土沟钛铁矿矿床成因浅析
极具沂水方言特色的程度副词
多措并举依法履职 不断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