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大峡谷的天籁之音
2014-02-17越声
越声
小时候从课本上读到怒江,知道有数不清的支流,而每一条支流都流向大海,再有就是怒江有道不完的山岭,每一条山路都通向世界。可真正走近怒江,已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了。
“云南翡翠假期”的导游蔡殊是位音乐爱好者,得知我要去怒江采风,特意安排我去聆听傈僳族的农民合唱团,还给了我很多指引,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真正领略到怒江的魅力。
鸟瞰怒江大峡谷
三百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南至州府六库,北达贡山县的丙中洛乡。从六库出发沿怒江北上,便是搓板式的弹石路,时速不过四十公里,很颠。这一段怒江江水碧绿,如丝似缎,未感受到其壮美,却先领略到其秀逸,可谓是不怒之水。
峡谷中的怒江东有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巍然对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这里河谷茂林葱绿,炎热似夏,山坡花俏草黄,如春如秋,峰顶冰天雪地,状若严冬。逆江而上,所到之处很多均为挂牌的封山育林区,山峦全被绿树覆盖。渐渐地,雪山近了,千回百转的怒江水不再清波平缓,江面变得窄而狭长,偶有险滩激起白浪。
“老虎跳峡”全长十公里,一路前行,奔腾的怒江进入峡谷后形成了二十余米宽的河面,江心时有大礁石,据说被称为“虎跳石”,但较之金沙江虎跳峡的虎跳石,此地要平静得多,想来此“虎”非彼“虎”也。
车过福贡县城北上至利沙底乡地界,远远就能望见怒江对面高黎贡山顶峰中间有一个通透的大圆孔,犹如一轮明月高悬,这就是怒江大峡谷中有名的景观——石月亮。其海拔三千三百六十米,山孔有一百米见方,系大理岩溶蚀而成。透过它可以看到山那边的蓝天,傈僳族人称它为“娅哈芭”,真可谓鬼斧神工,是大自然赐予怒江大峡谷最奇特的美景。
公路越爬越高,汽车停在路边一巨石前,下车见巨石上有五个红字——“怒江第一湾”。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巨石后的悬崖边向下看去,啊,壮丽的怒江第一湾尽收眼底,叫人叹为观止!
导游说,西藏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江水转弯却不是很急,而怒江第一湾则不同,江水由西藏一路南下至丙中洛乡日丹林附近遇阻转而向西,只流出三百余米便被丹拉大山挡住,继而拐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再向东去,气势磅礴,遂成闻名遐迩的“怒江第一湾”,这个急转弯也成为怒江大峡谷中最美丽的景色之一。
用纯洁的心男女同浴
从怒江州府六库出发溯怒江北上,至丙中洛三百多公里的江面上,有七十六座各式各样的桥横跨怒江,当然,还可以亲眼目睹浪漫的傈僳族温泉澡堂会。场地就在登梗,那里的温泉有大小泉眼十八处,水温平均在五十度,身处枝叶繁茂的大青树和碧水红花间,你只要不惧羞涩,温泉绝对免费。以前就早有耳闻,如今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傈僳族男女混合澡堂会。
澡堂会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洗澡,而是在温泉塘边扎帐篷住上几天几夜,每天不停地洗,据说也算是治疗。在傈僳族的节日里,山上到处都回荡着嘹亮的歌声。
当然,现在人们不仅是在春节期间,平时也可以随时去澡堂沐浴,不然我也不会有机会看到了。
原始的溜索
一路北上,江上的桥如拱桥、吊桥等越来越简陋、越来越破旧,细细的吊桥上只辅设了一些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木板,吊桥一颤一颤的,脚下的江水似静却险,走在上面,让人胆战心惊。
当然,溜索也是一种桥,怒江上的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的溜索比较费劲,陡溜则有一定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我们看见当地人连牛、羊也这样溜出来,当然旅游者沿途不仅可以体验溜索,还可以走走吊桥,不亦乐乎。
教堂里的农民合唱团
在六库吃完晚饭后,从怒江泸水六库镇驱车北行三十分钟便来到了百花岭。这个被峻峭青山环抱的小村庄里,几乎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那天正好是礼拜日,乡民们得知我是特意从上海来这里音乐采风的,显得格外郑重其事。
进村前,热情的傈僳族人为每位游客献上了一杯清茶。“傈僳族不是很喜欢喝酒吗?”我问。导游蔡殊笑答:“这里信基督教的傈僳族可是不嗜烟酒的。”
踩着铺满翠绿松毛的进村小径,我看到了座落于瓦房木屋之间的教堂。村民们早已分男女两列站立于教堂前,在牧师的指挥下击掌唱起了欢快的迎宾曲。清亮的歌声回荡在我耳畔的同时,也带走了大峡谷给人的压抑感。
走进教堂,里面的长凳上几乎坐满了人,不一会儿,教堂外的小院里也站满了信教的村民。他们中有一家人、母子、小夫妻或祖孙,人人手中都捧着一本赞美诗歌本,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四五岁的小孩,都在热切地等待着开始。
少顷,德高望重的傈僳族牧师领着由三十多位中、青年村民组成的唱诗班步入教堂。身着民族服装的牧师用傈僳语布教,大家都低头跟着应答。很快企盼已久的唱诗开始了,牧师手打节拍,指挥无伴奏四声部齐声合唱了中外民歌名曲,除了演唱傈僳族特有的颂歌《摆时》、古歌《莫广》、山歌《优叶》三大调外,还用傈僳语无伴奏演唱了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以及贝多芬名曲《欢乐颂》,我情不自禁地和大家一起喝彩。
毫不做作的嗓音和高难度的四声部吟唱出的名曲像清澈湍急的怒江水,荡起我心中的层层波浪。带着山野灵性的高亢歌喉、和谐统一的音色、清晰整齐的和声、到位的音准汇成相得益彰的绝妙共鸣,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没有世俗喧嚣、质朴无华的世界。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傈僳族少女略带羞涩地跟唱着,她用手认真地指着歌本,神态极为专注。歌曲间歇,我问她平时如何学唱的?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并不识字,看不懂歌本上的傈僳文,但能识曲谱,而歌词一般靠牧师教。她还告诉我,村里很多人天生一副好嗓子,上山打柴、干农活、在家带孩子都能唱能跳。这里的人几乎从小就跟着大人到教堂来做礼拜、学唱诗。
曲终人散后,牧师介绍说,当年洋牧师到百花岭来传教,有一个叫“阿伊达”的外国牧师带着家人住了下来,之后村民们逐渐开始信教,并建起了教堂。endprint
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傈僳族发展起高水准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艺术。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外来的西洋音乐,如教堂音乐《哈里路亚》等;另一部分是纯民歌性质的“三大调”(三大调又分为以情歌、小调为主的“优叶”,以吟唱古歌和叙事长诗为主的“莫广”,以即兴创作自由演唱为主的时巡“摆时”)。我还得知这些乡民因为对‘摆时的热爱聚到了一起,“摆时”是傈僳族三大调之一,是一种赛歌形式,一般是由男女对唱或者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在演唱中即兴填词的集体对歌活动,极富特色的装饰颤音使傈僳族人的演唱具有更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当然可谓是真正的原生态音乐了。
时光流逝,当年最早信教的老人们陆续谢世,几经间断,新的教堂又在1981年建成了,至今百花岭二百多人几乎都养成了到教堂做礼拜的习惯。经世代相传,以傈僳族多声部合唱为根基,无伴奏、原汁原味唱出的男高、女高、男低、女低四部混声合唱渐成规模,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沉醉之余,我忍不住惊叹:这些长年生活在深山峡谷中的傈僳族农民,竟有如此高的水平和充沛的激情,将演唱艺术的高水准——四声部合唱演唱得如此美妙动听!“下里巴人”能唱“阳春白雪”的奇迹,让怒江峡谷之外的听众深深体会到傈僳族人的天赋和悟性。
最后,牧师希望我能说几句鼓励的话,其实,即使他不说,我也想说:“天籁之音是什么样的声音?就是从心里发出的声音,能打动听众的声音!”
曲终人散,我站在教堂前无言地深思良久,教堂与我一样孤单地伫立在峡谷里,周围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摇曳,我相信这里是天使嬉戏的地方,因为我看到了天使,野花是天使的床铺,我听见了天使的微笑,真不愿意也不舍得离去。
其他景点推荐
知子罗(福贡):这是一座废城,曾经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
丙中洛国家公园(贡山):一座群山环抱的小坝子,原始图腾崇拜、喇嘛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共存共容,成为宗教的一大奇观。
雾里村:所谓的村口只是一条悬崖峭壁上的小道,沿着陡窄的原汁原味的茶马古道走进去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犹如世外桃源的雾里村,全村仅有十八户人家。
美食推荐
簸箩饭:用大米、玉米合煮,再拌上洋芋、鸡块、猪肉等,吃饭前客人必须先把手洗干净,以手代筷。
同心酒:也叫贴面酒,姑娘一手搂着你的肩,一手端着酒碗,腮贴腮,嘴挨嘴,仰面同饮,一饮而尽。酒是荞麦酿制的,有点像我们喝的水酒,略酸,但口感不错。
此外,傈僳族常吃的还有漆油鸡、狭拉等特色菜肴。
交通小贴士
从保山机场出来行至大保路澜沧江口收费站,上二级公路,经瓦窑、漕涧至六库,虽只有一百五十公里,但由于路状太差,需要行驶六个小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