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会口译译前准备研究
——以FMC展览会为例

2014-02-17王枭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术语

王枭森 刘 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展会口译译前准备研究
——以FMC展览会为例

王枭森 刘 芹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会展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会展口译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译前准备对提高口译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厦大口译训练模式和概率预期模型说明了译前准备的必要性,根据笔者在FMC展会的口译经验,结合展会特点,总结了展会口译译前准备所需的内容,并呼吁译员重视译前准备。

展会口译 厦大口译训练模式 概率预期模型 译前准备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截止2010年底,我国会展业总收入超 200亿人民币,全国展馆总面积达到5050万平方米,每年展会的数量都在以20%的速度递增。[1]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会展口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会展效果。然而会展译员多非专门从事会展口译,加之认为会展口译属非正式口译,对译前准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到译文质量和国际性展会的效果。

二、口译模式下的译前准备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在1999年建立 “厦大口译训练模式”,提出了口译训练的基本构成和指导原则(图一)。

图一 厦门大学口译训练模式(1999)

图中,C=Comprehension(理解);R=Reconstruction (表达);S=Skill(技能);P=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A=Analysis(分析);D=Discourse(语篇);CC=Cross-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意识);K=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非语言知识);TL=Target Language(目的语);SL=Source Language(原语);I=Interpreting(口译)。[2]三个圆圈代表口译过程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中央的三角形说明技能(S)和职业精神(P)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C至R的箭头指明口译的整个过程经历的两个阶段,他们顺利完成必须调动非语言知识(K)。A至C与A至R的箭头说明了分析在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意义,而在分析过程中,跨文化意识(CC)至关重要。

此后,通过添加FB(Foundation Building)即“口译准备”和QC(Quality Control)即“质量控制”两大模块,又将其拓展,使口译训练过程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突出了译前准备的作用(图二)。口译准备包含语言、知识和心理准备,其目的在于降低各项认知活动可能需要消耗的认知资源,以确保口译交际的顺利进行。[1]

译前准备不仅能够激活译员大脑中的相关知识储备,熟悉口译主题,而且能够有效消除译员在译前和译中产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其口译时承受的心理压力,帮助译员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

三、展会口译译前准备的内容

口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前知识的准备工作。[3]

根据笔者在第19届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设备辅材料展览会(以下简称FMC展会)作为某参展方译员的实际经历,下文将对展会口译的译前准备做具体说明。

展会口译译前准备内容应包括:

(一)专业知识准备

会展的一大特点是主题鲜明,如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上海国际电源及电子变压器展览会、上海国际电子化学品展览会等等。这些展会的名称囊括了展览内容并界定了主题范围。展会口译就是在这些具体主题内容下展开的,因此专业性要求高。提前准备相关专业知识,即便翻译过程中遇到难懂的专业词汇,经过说话人解释,译员也能够凭着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次口译译前准备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搜集家具生产设备资料,翻阅相关技术手册等手段,询问销售人员,从家具生产的流水线、生产设备的原材料种类,了解并掌握到了家具生产行业的基础知识,以及该参展商主营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例如,该厂商主营产品为家具板材加工设备。其中,钻孔和填装设备,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分为可同时加工两块板材的5个加工面的柔性钻孔设备 (Flexible boring machine)FTT,可连续处理工作指令、零调机时间的Matrix,可连续钻孔、铣边、铣型、填装的Vector,立式加工床Idrak,专门用于从门板和抽屉底部进行钻孔或装填的Insider B,配备底部垂直加单元的入门级穿越式钻孔设备Techno One,等等。其中介绍设备需要的主要参数有Panel length(max.)(工件最大长度),Panel thickness(工件厚度),Axis speed (轴向速度),Drill rotation speed(钻头旋转速度)。

(二)专业术语准备

术语丰富也是科技工业类展会口译的特点之一。根据“释义派”理论,口译过程的理解方式包括“迅速地、半自动化地进行译语搜觅并准备对关键词语或数字、术语等做出代码转换”。[4]可见,术语的口译是语码转换的过程,译员很少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替代其固定的翻译,因此牢记术语的翻译非常必要。

心理语言学认为,口译思维理解的第一步是语段初加工理解,[5]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6]“自下而上”的加工,“指译员在听辨的基础上迅速对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群进行语义检查,同时视情况需要做出译语处理,然后进行意义加工,将这一过程纳入话语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轨道。在这种加工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词的语义检查”。[7]术语记忆可以帮助这种语义检查在遇到术语时实现自动化,从而减轻理解话语的负担。

以FMC的口译为例,涉及的术语有Artisans(工匠型工厂),Linear machining (直线封边机),Gantry structure(龙门架结构),Motorized blades(电动锯片), Twin pusher (双推手),Double-sided squaring egdebanding machine squaring(双规方封边机)等。这些译前准备阶段掌握相关术语,在口译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笔者对源语语义的理解,提高了语段初加工的速度,对口译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语境准备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在口译的语段初加工阶段,还包括一个“自上而下”的加工阶段。自上而下的加工指:“译员启动原语主题、交际环境和语境等相关知识,从原语意义预测/期望入手作辅助性语义检查并迅速对关键词语等进行理解加工,同时同样视情况需要,建立该语段中的意义单位,再将这一过程纳入语篇意义理解的轨道。”[3]这种预测为口译过程中译员快速建立意义单位,排除理解歧义带来很大帮助。

语境的准备也有利于译员更好地记忆术语。源语中的术语多在具备一定语境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译员在译前准备时已经心理上“预演”过主题或交际的语境,并且将术语的记忆与术语出现的语境相结合,那么当口译过程中类似的语境出现时,对译员来说就有一个“路标”的作用,帮助译员实现对术语的回忆和再认。

笔者在展会前,按照“迎来送往”、“展品答疑”和“价格谈判”三种可能的语境主题,结合与每个主题下相关的术语,分别进行演练和记忆,最终达到预测对话内容及术语的效果,减轻了口译听辨和理解的负担。

(四)客制化服务的准备

通常一个大中型会展有近千家厂商展商,这些参展商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公司文化。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尽量做到按客户的特点进行调整,达到客制化的服务标准。

以笔者在FMC展会期间受雇的一家意大利公司为例,该公司员工浓重的意大利口音给听辨带来很大的障碍。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笔者尽可能多地与意大利员工谈话沟通,熟悉意式英语的发音规律,并利用其他时间搜索互联网视屏,了解意大利人讲英语的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听辨障碍。该公司对译员有一项要求,译员在前来站台咨询的观众离开后,记录其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点和采购意向。因此笔者自制出一份客户意向表格,以便在进行口译的同时记录上述内容,完成展商要求。

四、结语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际性展会的增多扩大了对会展口译的需求,也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得到译员的重视。针对展会口译的特点,了解译前准备的内容,掌握译前准备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译质量,使展会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国际性会展的进一步发展。

[1]娄静.世博会呼唤会展人才[J].市场周刊,2005(8):120.

[2]苏伟,邓轶.口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Ⅱ.

[3]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2003,16 (3):13.

[4]D·塞莱丝科维奇,M·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5]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Inc.,2003.

[6]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115-326.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术语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