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2014-02-17韩冰
韩冰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深感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为记者不是官,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特殊,是因为我们的言论会引导社会舆论。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我国现在境内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达25万余人。长期以来,头顶“无冕之王”光环的中国记者们在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接二连三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事件也时有发生,引发了民众对新闻行业公信力的质疑。
不久前,《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依法刑事拘留。陈永洲所做出的“要以我为戒”的追悔,可谓发人深省。从报社呼吁“请放人”,到警方决定刑事拘留,在这起事件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陈永洲本人供述,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他的行为不仅令企业声誉严重受损、股民损失惨重,也辜负了那些信任他的人们,更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类似行为并非个案。近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媒体传播高度介入社会生活,舆论监督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当许多记者怀着理想和道义,追问事实与真相时,也有一些害群之马,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把本是服务大众的媒体,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这种行为,让公众厌恶,令同行不齿,也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我国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也很早颁布实施,但是到现在为什么有偿新闻还是屡禁不止?
造成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因素
1.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闻界有句话说得好:“先做人,再作文。”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然而一些记者为谋私利违背事实,为了个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公众利益,不仅触碰了道德底线,还屡屡触犯法律,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人突破法律边界和道德底线的“过度自由”,不仅会自掘坟墓,还会伤害读者,引起社会对媒体的质疑。
2.缺乏政治思想学习和道德约束
现在,许多媒体只追求眼前利益,放松了对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单位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政治学习例会,尽管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教育后缺少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使学习普遍流于形式。同时,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职业操守的管理也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即使有记者被投诉出了问题,也小范围敷衍了事,不能够引起大范围的警示作用,纵容和滋长了不良风气。
3.盲目追逐经济效益
现在传统媒体、新媒体越来越多,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都承担着巨大的商业运营任务。有些媒体甚至为了实现盈利,将创收任务与记者收入挂钩,让记者右手拿着笔杆子,左手握着算盘子。这就导致一些政治素质不过关的记者在进行新闻选材和报道角度时,会过多地考虑写什么样的消息,能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这在当前我国媒体发展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给一些记者制造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那么,现如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新闻记者的道德缺失现象,从而树立新闻界的良好风气?
如何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1.记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的政治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法律,尊重新闻规律,才能不断进步,加强自律。今天,身处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媒体人理应秉持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出于公心,守住底线。新闻工作者只有恪守事实、秉持正义,才能善用媒体利器,不辜负社会寄予的厚望。
2.加强新闻队伍思想道德建设
媒体应定期举办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素质培训,新闻行业也应该树立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模范典型,多举办先进典型的演讲和反面教材的讨论,加强记者的政治素质考核,将职业道德建设和媒体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应改善商业运营模式,去除新闻记者创收压力,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3.媒体要加强内部监督
媒体公信力屡屡因为一人之过遭受公众质疑,监管存在盲点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记者的违规行为,都是媒体负责人为谋私利,故意放纵的结果。殊不知,一个媒体的公信力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培养,而毁掉它,可能仅仅是一个人的一次错误。所以媒体播发的新闻报道要多加审查,谨慎追求事实真相,对于播发新闻产生的后果要抱有负责到底的态度。对于受害群体的举报和投诉,要严肃对待和处理,加大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违规行为的成本和代价,严重者要主动在业界通报批评,甚至吊销当事记者执照。从源头控制不正之风的蔓延。
4.主管部门应建立举报投诉和信用评价机制
一直以来,群众发现有偿新闻等违规问题可直接向中国记协投诉。但事实是,很多受害群体依然为了“灭火”不愿去诉苦,无奈之下任由摆布。这其中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制约记者权利和义务的行业规则和法律不够完善,违规记者付出的成本和代价相对较小。所以,各地记协应建立具有社会影响的投诉电话和举报渠道,从而更好地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同时,建立媒介信用等级评价机制,违规的媒体不仅要及时通报批评,其信用等级也要相应降低,甚至要建议主管部门吊销媒体运营资格。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公信力强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新闻行业风气。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