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北回归线上这片永恒的绿洲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纪实

2014-02-15张国英匡幸福

云南林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亚洲象西双版纳管理局

□ 张国英/匡幸福

为了北回归线上这片永恒的绿洲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纪实

□ 张国英/匡幸福

一片绿洲 邱开培/摄

这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彩蝶飞舞,是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这里生物资源富集,是天然的野外教学课堂;这里有热带雨林科普中心和亚洲象及自然博物馆,是公众接受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想场所;这里负氧离子极高,是公众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成果的理想之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 个子保护区组成。保护区总面积24.25 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68%。保护区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我国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生物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也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

近年来,保护区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使这片绿洲散发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 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机构从建立到完善,管理从过去的纯圈地被动粗放保护到现在的全面和谐科学规范管理,管理评估位居云南省17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首。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 年,经云南省政府、原林业部批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199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9 年,分别被国家科协和云南省政府授予“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和“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06 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林业示范自然保护区”;2010 年,被云南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2013 年,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55 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历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不断增强职工从业人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护区先后多次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扶持社区发展等方面受到了国家七部委、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表彰。亚洲象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老跨境联合保护GIS和红外相机安装应用野外实践培训现场(罗爱东/摄)

科学管护促进和谐

自1988 年起,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按巡护预案,科学巡护,强化监督管理,层层签订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实现了保护区生物资源管护责任有人担、片片森林有人管。1998 年,保护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一区一法”,实现资源保护有法可依。多年来,保护区还先后与WWF、美国国际自然保护综合研究会、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GEF、GTZ、IFAW、CI 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保护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工作,使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从1996 年起,开始实施与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共管项目,建立共管组织,制定共管章程,签署共管协议,通过推行参与性资源管理“社区共管”模式,缓解社区对资源保护的压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人象矛盾,保护区管理局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国际保护组织合作,研究并推广应用太阳能电围栏,建设防象壁、防象沟、生物隔离带等防范工程,筹资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指导保护区社区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受灾严重的村寨发展经济和进行示范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象矛盾,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

2009 年11 月11 日,在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林业厅的支持协调下,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中心支公司签订了《西双版纳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服务协议,在全球率先实施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2010年投保285万元,全年实际兑现理赔野生亚洲象肇事损失437万元。

近年来,通过“4185”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得到有效保护。我州2012 年新增保护地面积42 万亩,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其中亚洲象的数量从上世纪80 年代的170 余头发展到250 余头,苏铁、桫萝、鸡毛松、天料木、树蕨、木莲、竹柏等古热带植物活化石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已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

通过生态旅游和国家公园的建设,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保护区生态旅游成为全州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动力源泉,不仅使当地社区受益,同时也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仅2012 年,各旅游景区就提供就业岗位2000 余个。

加强生态宣传共建绿色家园

上世纪90 年代至今,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加强生态旅游景点(野象谷、雨林谷、望天树、勐远及绿石林)建设,于2005 年和2007 年兴建了占地3000 余平方米和800 余平方米、馆藏动植物标本666 种3000 余件、以科普教育为主的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和亚洲象博物馆。自2005 年起,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管理学院、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先后将其作为野外教学实践基地。近3 年,两个博物馆共接待参观人数近1000 万人次。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村寨毗邻。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以村寨为阵地,以当地民族节庆“泼水节”、“嘎汤帕节”、“盘王节”等和植树节、法制宣传日、科技活动周、夏(冬)令营为契机,广泛开展“资源保护宣传月”及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还深入乡镇、村寨,利用广播、宣传画、展板、多媒体、宣传单、年历等方式,开展了以“保护热带雨林、呵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面涉及保护区及周边20 个乡镇(农场)及260 个村寨,受教育率达到了98%。

1998 年7 月28 日,云南省勐腊县勐满镇南坪村护林员赵金清在距村子8 米的农田里修篱笆时,发现一头重4 吨的受伤野生母象倒在秧田潭边。在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日子里,赵金清放下了地里的农活,为野象挖竹笋、找青草、抛喂食盐和玉米、更换伤口草药,并积极报告、配合尚勇管理所开展救护工作,终于挽救了这头野象的生命。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一直被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列入宣教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保护区各基层管理所坚持深入保护区周边校园,开展以森林防火为主的“五个一工程”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同时,保护区管理局也联合州县教育、林业、公安及国际环教组织、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等多部门组成宣传组,先后两次深入全州一市二县近40 所学校,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周、宣传月活动。

保护区管理局还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开办了《绿海潮》《七彩傣乡》栏目,加强保护区专网建设,利用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同时帮助村寨建立了“绿色文化室”,在各种活动中发放“认知卡”、手册、书签、宣传画/册及年历、环保袋等宣传资料达30 余万册(张)。《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故乡》《西双版纳野生动物肇事纪实》《寻找印支虎》《大地寻梦——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多部在西双版纳拍摄的专题片和视频经电视台和网络播放,引起良好反响。

跨境联合保护筑牢安全屏障

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三省(丰沙里、南塔、乌多姆赛)山水相连,自然保护区边境接壤142 公里。在两国保护区范围超过400 万亩的天然森林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自2005 年以来,两国边境一线保护区域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加强双方管理机构执法协作,营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国与国之间跨境野生动物联合保护新模式,尚勇子保护区与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开展中老两国边境保护区联合保护行动。保护区管理局与老挝开展的“中老联合保护区域合作项目”,通过与老挝南塔省农林厅、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沙里省和乌多姆赛省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厅等先后开展合作,全面推进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扩展了野生亚洲象及印支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空间。

2009 年,中老双方建立起第一个“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联合保护区域,搭建了中老边境联合保护的新平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勐腊子保护区与老挝风沙里省开展跨境联合保护,建成5 万多公顷的边境沿线联合保护区域。2012 年12 月12 日,在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第七次交流年会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老挝北部的丰沙里、南塔、乌多姆赛三省资源环保厅签署了新增联合保护区域协议。至此,经中老双方保护管理部门近8 年合作,以分段分期建设形式,5 片连线(长214 公里、面积20 万公顷)的中老边境绿色长廊全线贯通。

村寨宣传 张顺生/摄

为加强边境一线生态保护宣传工作,保护区管理局还专门制作了中老文宣传年历、宣传海报及展板,以每次年会和村民交流互访、培训班为契机,将生态保护理念和先进保护管理举措向边境一线的老挝村民及官员传播,从而提高其保护意识。2006年-2012 年,7 次中老边境交流合作年会、5次边民交流会、14 次工作推进会的召开,为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屏障的建立筑牢了基础。近年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向老方赠送了价值10 万元的红外相机、电脑、GPS 等设备,双方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设立宣传牌13 块。

猜你喜欢

亚洲象西双版纳管理局
茶叶科技助推亚洲象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长江航务管理局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