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教师之痛
2014-02-14吴宝席
吴宝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教育的高端发展。然而,当下的中国教师却承担着种种沉重负担,忍受着种种巨大压力,遭受着种种严重“病痛”,步履维艰地爬行着,艰难痛苦地支撑着,真可谓是“累并快乐着”、“烦并坚持着”、“痛并幸福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会“累”、“烦”、“痛”?“累” 、“烦”、“痛”在何处?
一、“应试教育”的顽疾
人们虽然都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对“应试教育”也深批猛敲,但“应试教育”的大旗仍然高高飘扬在中国大地的上空,指挥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各学校仍在高唱着“涛声依旧”的应试教育“红歌”。当下,分数成了衡量学校和教师声誉、地位、价值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校用成绩来评定教师和学生,片面地认为,只有在分数面前才能分出“高低”,只有在分数面前才能论出“英雄”。对于成绩优异的教师,学校不仅会给予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且还把它作为“年终考核”的“证据”、“评先评优”的“资本”,而对于成绩不佳的教师则是“横眉冷对”,于是,教育就出现了一种怪象,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教育等于教学,教学等于考试,考试等于分数,分数等于前途。为了分数,领导们把教师往死里逼,那么教师就只能把学生往死里逼,结果导致学生丧失了童年,泯灭了兴趣,没有了快乐,厌恶了学习,教师也对这种机械、无聊的教学早已烦心透顶,不得不苦苦硬撑着,到头来是遍体鳞伤,身心疲惫,师生关系也走上对立甚至是敌对之路。
二、 “减负口号”的空喊
“减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题,也一直是教师们的期盼,有关部门也一再颁布红头文件,但效果如何呢?什么“五严”、“十禁”、“八要八不要”等等,最终都成了一纸令文,减负便不了了之。家长的期望、教育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教育官员的名声官职、教师们的绩效考核,使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减负”与“解压”的一个极端发展到了中午也要加一节自习课的另一个极端,“负”没减下来,“压”倒上去了。负担越减越重,压力越解越大,义务教育狂比竞赛,高中教育死熬时间。不仅学生受不了,教师也“负债累累”,家长也困于其中。即使是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各种红头文件强行治理加压、增负行为,依然避免不了偷偷加压、增负的现象,不仅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扭曲也到了令人可怕的地步。“压”未减下来,“差”越来越大;“负”未减轻,“担”越来越重。“题海战”、“时间战”让教师们忙得“热火朝天”。从早到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满书本的找分数,教和学的全部乐趣完全被分数覆盖了,知识变成了分数的奴隶,所以现在的学校就是生产分数的大车间,学生是机器,教师是操作工。到头来,学生是未老先衰,教师也是“饱经沧桑”。
三、 “检查验收”的虚假
时下,不知何因,学校经常面临上级部门的种种评估验收、评比检查,可谓是,一周一大查,两天一小查。也许是学校申报了什么“国家级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学校”、“模范学校”等,评估验收也无可非议。但关键是教师们对一些评估验收的项目一无所知,对有些检查项目,学校平时根本就没落实,到检查时,领导们就让教师们做假造假。正常的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培优补差计划、教师全员培训材料、政治学习记录、业务学习记录、教师论坛、试卷分析、家访记录、教学计划、教师用学案、工作总结……已使教师们苦不堪言,来自非教学任务的做假造假更使教师们无可奈何,只有加班加点,闭门造车,有时,还得按照学校意旨,要求学生说假、做假,以此来“忽悠”检查团。对这样的“评估验收”,教师们既“累”,又“烦”,更“痛”。我们走进每一所学校,几乎都能看到学校的“荣誉室”,在那儿悬挂着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奖状、奖牌、奖匾、奖旗、奖杯,似乎用这些“奖”来言说自己学校的“内涵发展”,来标榜自己学校的办学质量,来证明自己素质教育的“辉煌战绩”。然而,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奖”中又有几个是真实的呢?领导们为了获得这些“奖”又做了些什么呢?对此,大家都会心照不宣,自有答案。伴随满墙满屋的奖项,必然是师生们身心遭受摧残,“悲喜交加”。学校的很多“荣誉”掩盖了学校生活中许多真实的内涵。
四、 “考试检测”的频繁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得如何和学生“学”得如何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检查学生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当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生考试,无可厚非,从古到今,概莫能外。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当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考试、测验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令师生手足无措,心生厌倦之感。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有同步测试、单元测试;有课堂检测、阶段性考查;有月考、周考;有学校组织的抽考、上级组织的抽查考;有“五科联赛”、“智力竞赛”;还有各种形式的模拟考……真可谓三天一大考、两天一中考、每天一小考,不考不放心,不考不出效,认为“考试才是硬道理”。当下,从早到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抽测、评估,都在“应试号”这艘战舰上疲劳地航行着,都钻进了考试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情趣被泯灭。对于教师来说,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找题目、出试卷、改试卷、判分数、排名次上,教学的全部“乐趣”几乎被考试和分数所覆盖,搞得教师们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对于学生来说,整天忙于对付各种形式的考试、抽测,身心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振,早已失去了考试的新鲜感和积极性,甚至出现了“厌考”、“罢考”、“弃考”、“谈考色变”的现象。由考试给师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重,紧张、担心、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随之而生,厌教、厌学现象随之而起。过于频繁的考试成了伤害师生身心健康的一把“利剑”。
五、 “职称评定”的弊端endprint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职称评定可谓是一件大事,它关乎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地位、荣誉和威望,关乎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前途。职评,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道沟坎,你绕不开它,也越不过它。然而,由于职评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标准,或者职评条件的门槛过高,如,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国家级名师等更高层次的荣誉称号和职称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高级职称名额的限制、论资排辈潜规则、挂钩教学成绩、操作不公平合理等,都刺痛着教师们的心,使一些教师面对职称标准是“望而生叹”、“望而生畏”,甚至是干脆放弃,从而丧失了职评的积极性,无形中泯灭了工作的热情、激情和干劲,严重制约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来,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出现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甚至是“冲突”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维系,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师生及社会中也造成了较坏影响,给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六、 “管理风险”的加大
教育离不开管理,管理面临着风险。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教师们需要在安全、轻松、去风险化的氛围下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但在目前,针对教师管理权限的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和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突出表现为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权限不明确,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分配不合理,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过重,教师如履薄冰,“师道尊严”旁落。教师面对个别家长的“胡搅蛮缠”、个别学生的“辱骂呵斥”只能忍气吞声,说服教育,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压力感。有关部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责任范围,使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权责明晰,从而使教师获得教育的安全感和社会的认可度。对教育事故要根据教育的自身规律和性质,坚持合法、公正原则,准确认定学生事故中学校、学生、教师应承担的责任,避免事故责任“一面倒”的倾向,在保护学生合法利益的同时加强对学校和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
七、“社会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对教育和教师寄予极度厚望,家长渴望孩子早日成功、成才;对学校和教师寄予过度要求,人们潜意识地尊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甚至是半点“失误”,这在某种意义上把教师职业神化了。教师稍有不妥,就会受到种种指责、抨击。如果个别教师出现了“不端”行为,教师队伍就会受到千夫所指。当人们潜意识里对教师道德层面上高期望值出现落差时,有些人就喜欢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局部就以为是见到了全局,把一个微小的事件放大到无限,以为自己站在真理的高度而不遗余力,使教师们威望下降,声誉不在,压力倍增。同时,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这种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的“有限责任”产生严重的冲突,对教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沉重的压力和过重的责任,新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他们感到困惑、紧张、焦虑、抑郁、孤独,身心何止是累,更多的是痛。
八、 “绩效考核”的偏差
我们深知,实行绩效考核,目的是为了贯彻“多劳多得”、“绩优酬高”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引导教师全面发展、提升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具有导向、激励作用,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时下,几乎每所学校都对教师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但在应试教育浓厚的氛围下,领导们最青睐的还是“分数”,分数也成了衡量教师考核、地位和价值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分数决定着教师的“前途命运”,教师们不得不为了那干瘪的分数而苦苦拼命,“唯分是从”,在分数堆里苦苦挣扎。“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使教师面临的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子们。
另外,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复杂,而且没完没了的非教学任务,包括迎接各种来自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听课,参加各种行政部门组织的评比以及在评估、评比中“引导”学生配合弄虚作假、各种类别的大小会议等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压力,使教师身心承受着超极限的负荷。此外,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的确不高、自我认定受挫也使教师步履艰难。课改模式的瞬间交替,今天这理念,明天那套路;今年这套教材,明年那个版本,搞得教师晕头转向,手忙脚乱,思路被打乱,经验被搁浅,跟着领导们的指挥大旗,气喘嘘嘘地奔跑着,使教师们不仅烦、累、痛,也使教师们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泯灭了个性,丧失了特色,迷失了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