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主题探究摭谈
2014-02-14银少华
银少华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高度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历史学科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点也强调“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历史学科本身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课题应从主题探究式入手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不像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那样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通过“设计学习”,解决现实问题。因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从选题阶段就应该定性为主题探究式,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研究课题的确定阶段要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阶段,先设计问题“假期里做过的哪些事情和历史有关”,最后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到文化古迹旅游”,进一步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大多数学生答案是“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学生讨论确定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领域,研究方向确定好以后,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去过的家乡文化名胜,最后古镇黄龙溪胜出,经过师生共同的讨论,课题确定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黄龙溪历史。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进入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阶段。
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案设计应遵循灵活多变原则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该包含有活动名称、设计主体、活动组织、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主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策略、活动方法、活动模式、活动过程、活动保障、活动评价、效果预测、活动审批等因素。但在实际的方案制定阶段,应该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应突出在设计理念、效果预测等,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进入初中,课程增多,综合实践活动课也相应增加,可能同时要涉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诸多综合实践范围,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研究性学习层面,“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方案制定前,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借鉴已有经验,所以,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的预见性。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因此, 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调整原先计划,或者重新制定新的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每当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或有了新的主题,教师不应受活动计划的限制,而应该灵活机动, 顺其自然,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好新的主题和目标,沿着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我们以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考察黄龙溪历史为例,最初学生定位为只要是有关黄龙溪的历史都是研究对象,涉及古蜀王时代、三国蜀汉政权时期、两宋时期以及明清时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跨度大,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后经过班级讨论,与黄龙溪管委会联系,最终将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定位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黄龙溪,从古镇仿明清时候的建筑为切入点,再深入到黄龙溪的历史文化,从古牌坊、古寺庙、古县衙、古当铺及三县县衙认识黄龙溪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从形到神步步深入了解黄龙溪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方案制定出来后便进入实地考察等正式实施阶段。
三、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应明确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
与传统历史教学活动不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是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体验、认识、发现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初中研究性学习展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在此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个人、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提高活动积极性。在上面提到的考察明清时期的黄龙溪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三小组考察黄龙溪的当铺,在实施阶段发现现存的当铺少,了解当时当铺历史的人少,而且当铺在今天社会应用面也窄,学生平时的接触更少,对于这个小组的难题,当时老师给学生的建议就是通过“时空穿越”,创设情境来感受当铺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最后,小组在活动成果汇报时采用了表演历史情境剧的形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阶段后应该有一个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各层面收获进行总结。
四、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体系
与传统课程主要通过考试成绩这中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体系。首先表现在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者家长。评价时段既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是活动结束后。“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总之,不论在具体评价阶段采用哪种方式,都是希望发现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激励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