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4-02-14朱晓文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中村子女家庭

朱晓文

一、问题的缘起

“东圃村”的地理范围包括广州天河区东部员村、程介、黄村、珠村、吉山、前进、车陂、棠下、棠东、小新塘等一批相邻“城中村”的统称。随着广州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曾以蔬菜种植闻名的广州“东圃”,已由传统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为东部的新城区。但与广州其他城市新区一样,“城中村”的分布相对集中,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该地域独特的中学教育。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东圃中学2009、2010和2013届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约1000人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并总结了城中村家庭对于高中教育的特殊要求,并对问题的解决做了一些尝试性思考。在目前广州的138个城中村中,位于天河区的有28个,其中1/3都是东圃中学的生源地,本次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城中村家庭的教育诉求

在对上述三届高三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父母多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他们中的75%为东圃一带“原住民”,在对这三届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时还发现,外来人口(含外省迁入及省内其他地市迁入)比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些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家长中,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该地城市化改造之前的农耕生活。此外,他们绝大部分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初中学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中有稳定工作的人仅有21%,大部分人依靠村集体股份分红、房屋出租和小型商贸活动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

虽然自己受教育水平较低,但94%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有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后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甚至还有近42%的家长表示,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并且绝大多数家庭表示,孩子的教育支出对他们而言并不会成为负担。

此外,由于这一代家长大都经历过传统农耕生活,他们吃苦耐劳,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具备这样的素质,不少家长会有意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不过因为绝大多数家庭仍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式分工,女性家长有63%是全职家庭主妇,这样的锻炼往往浅尝辄止,收效甚微。

三、城中村子弟的学习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东圃村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呈现以下两大特征:

1. 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制力。在所追踪调查的三届高中生里,虽然本地村民占75%,但在入学成绩前50名中所占比例只有35%;而在年级末50名中,却占到91%,成绩现状不容乐观。而且,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城中村家庭子女的学习动力大多不足,在这一点上,他们远远比不上传统的农村学生。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辛勤耕作,自然无法体会生活的艰辛,缺乏积极向上的主动性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他们更比不上中心城区市民的子弟,中心城区市民对于知识价值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是城中村学生的家长难以企及的。

例如,据2004年一项调查发现,在天河区一个有500多户常住家庭的城中村里,每户家庭在自己的宅基地(80~150㎡)上建造了平均6~8层的住房,每户租金大约1000~2000元/月,那么整栋楼租金至少有8000元/月。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股份分红,按平均每户至少有两个16岁以上配有股份的户口,以每人20股、每股年收益底线为600元计算,则两人一年所得分红至少有24000元,那么,这一户人家的年收入在2004年即可达10万元以上。

由于生活衣食无忧,大多数城中村家庭子女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更不会把学习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学习主动性和自制力自然无从谈起。在这一方面,他们与老城区一些家庭文化环境较好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此外,由于他们周围的亲属以从事个体经营业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以经商为多,对于高中及高中以上阶段的学习常持有一种可有可无、随遇而安的态度。

城中村杂乱无章的建筑,流动性大的外来人口,过度的商业活动以及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也难以保障城中村子弟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走访中,我们每次走进“握手楼”、“接吻楼”林立的村落,处处是阴暗的街巷、嘈杂的声响、闲荡的人员,如此喧嚣的场所的确很难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直接导致他们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这历来是城中村子弟的一个痼疾。

2. 缺少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虽然城中村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充满期待,但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却远远不够。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高一入学之初,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一上学期中段考后的家长会几乎座无虚席;然而一旦孩子的成绩低于预期,或口头说教效果不佳,一部分家长甚至比学生更容易放弃,转身就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到教师身上,不再积极参加家长会,也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放任自流”式的家教比比皆是。

由于城中村普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父亲往往在外打拼,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到孩子的母亲身上。但是他们的母亲作为专职的家庭主妇,受教育程度大多不高,与子女缺乏深入的沟通,对子女的学习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相对不稳定,家庭的重组对于孩子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有的孩子甚至只能依附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而这样的事例在我校每个班都会存在。

而那些父母关注度高的孩子则明显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学习个性。比如我校2009届高三(2)班有一位男生,初高中六年均在我校就读,从初一入学后书包中每天装好的水果、牛奶,到放学晚归时父母问询的电话,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对于他学习习惯的养成,乃至人生的自我规划与追求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三年中,他学习积极主动,兴趣广泛,乐观向上,不仅成绩优异,还在众多大型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屡夺魁。最后,以绝对的高分夺取了天河区2009年高考的总分第一名,并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这对于隶属广州市第四生源组的东圃中学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绩。

教育专家认为,影响未成年人的外部因素包含了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与上述事例相类似,本地原住民中那些充分关注子女生活和学习的家长,他们的子女也往往学习习惯良好,综合素质高。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生源状况的调研和办学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对城中村子弟进行教育。

1. 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由于生活衣食无忧,又缺少父辈积极向上的人生导航,城中村学生普通存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理状态,固守本分、少求进取是典型的行为特征。他们缺少对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渴望,缺少对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这种内在驱动力,在学习上自然缺少自主能动性,缺少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因此,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是对城中村子弟进行教育的关键。在教育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广州城中村建设发展的实际,引领他们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思考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并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促进自己长远目标的达成。其实,随着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我校所在的地区正逐步发展为广州东部的现代文化、休闲、购物中心,高楼大厦林立,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涌入,这片土地上的很多原住民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出租屋经济不再让他们高枕无忧,自主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借鉴“自主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灵活分解或合并知识点,制定符合学生自学水平的导学案,借助前置性作业、课堂合作互助以及课后训练巩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中,无论教师传授的知识有多丰富,习题讲解有多透彻,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学效果都不会理想,这在城中村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则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师生之间充分互动,并在一定激励机制的辅助下,改变那些被动应付学习,上课精神萎靡,下课耽于玩乐的学生。

3.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城中村子弟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在学生的管理上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变教师和家长耳提面命式的说教为学生社团、干部的自我管理。在这一问题上,东圃中学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充分调动学生会、团委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值日班级轮岗制,把早读、早操、卫生、纪律、眼保操、作业检查等常规工作安排给学生来完成,让各个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身体力行,体会自我管理的乐趣,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的效果自然优于教师的单方说教。

4.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个人发展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专长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家庭教育支持不够,相较于城区学生,城中村子弟的另一个欠缺是特长的培养。调查发现,城中村的孩子从小很少参加音乐、体育或学科拓展类培训班,长远来看,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还是有一定制约的。在办学中,我校尝试以音乐、体育类兴趣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这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促进了他们的人生自我规划,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网络。鉴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巩固和提高教育成果,我们还应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进社区开展活动等形式,借助新型“家校通”网络平台,既把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保持有效的家校互动,又能给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城中村子女家庭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