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的文化责任与改革走向
2014-02-14成尚荣
成尚荣
纵观华文教学的现状和研究走向,我们应该深刻思考一个重要的话题:华文教育的根本究竟在哪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在全面深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华文教育中我们应当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又如何把握华文教育的改革走向,使华文教育走向世界?
一、华文教育的责任担当
华文教育是一种文化责任担当,其责任源自华文教育的文化价值与时代使命。
华文是我们的母语载体,其本身就是文化,华文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一档普通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竟如此“火爆”,引发了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引起了几百家媒体的高度聚焦,汉字听写、汉字书写成了今年夏天最热的词之一。这是为什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重视汉字书写,与自己的母语更亲近,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而且,汉字听写带来的文化认同也应对着汉字教育、母语教育当前所遇到的两难境遇:英语教育的不断加强,母语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生活以及新媒体的出现,提笔忘字几成一种普遍现象,“将来我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但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的预言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这一现象的严重之处,在于母语教育的弱化,这种弱化会带来文化身份的悄然弱化。若此,在全球化的今天,极有可能淡化文化责任,甚至会迷失文化方向,伤害我们的民族文化性格与精神气质。
但是,我们坚信,汉字、华文、母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问题在于我们的自信,以及同时提升自觉。余光中先生在《听那冷雨》里这么吟咏:“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些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存。”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蒙曼教授说:“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能敲击键盘,也会挥笔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就是“根本”,这就是“从根本做起”,这就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所有教师,也是所有华人关于“根本”的责任担当。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语言有个相当深刻的比喻和论述:“语言是存在的家。”他说:“人这个存在者正是以说话的方式揭示世界也揭示自己。”在作了一般意义的阐释后,他又郑重地补充:“如果人通过他的语言居于宣告和召唤中,那么,我们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汉字、华文、母语是我们存在的家,有了家,我们才是真正的“在者”——真正的中国人。珍爱并加强汉字、华文、母语教育,正是珍爱并建设中华民族文化的行动,正是珍爱并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文化自觉。这个家庭里产生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之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建设教育现代化,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力量,中国力量当然包括文化软实力,中国道路的铺设,当然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持。从这一深层次的意义看,加强汉字、华文、母语教育,培育与发展的是一种文化软实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软实力;同时,也让世界上所有的华人,在汉字、华文、母语中凝聚在一起,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更大影响。显然,这是一种“根本”,这是“从根本做起”,是我们关于“根本”的责任担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讨论用什么来定义发展的时候,最终的共识是:用文化来定义发展。用文化来定义发展,不仅指文化是发展的力量,而且指文化是发展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建设本身就意味着发展。加强汉字、华文、母语教育,加强的是中华文化的建设,不仅推动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深入,不仅推动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标志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母语教育的繁荣,语文教育的繁荣,中华文化的繁荣,是语文教育、华文教育改革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从根本做起”,即从加强汉字、华文、母语教育这一根本任务做起。对此,我们应当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更自觉的责任担当。
二、华文教育应坚持和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气象
我们可以先概略地呈现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可以领略东南亚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华文教育的不同做法,所彰显的不同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的丁建红教的是《水乡歌》,体现了三个鲜明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语文,在情境中学语文,在创造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儿童学习是快乐的,才能真正体会到华文是可以带给我们快乐的;在情境中学语文,母语的知识与意义镶嵌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儿童才能感受到母语是美丽的,学习是有趣、有效的;在创造中学语文,让孩子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自己的“水乡歌”,儿童才能体验到母语学习可以使自己更聪明起来。特别有意思的是丁老师让孩子们用无锡方言说一段话,读一段课文,其用意是让孩子们知道华语的方言是丰富多彩的,在保护华语的同时要保护方言,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台湾的李玉贵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但她坚持在小学教华文。李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不要把看起来简单的文本看简单。确实如此,她教《北极熊学游泳》,把短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意义教了出来。概括起来,李老师的课代表着台湾语文教育的风格:文本的细读、深耕。她着重讲北极熊和小海豹之间的关系,接着又讲北极熊、海豹和冰山的关系,然后讲到这一切与我们的关系。一篇小小的文章,在小孩子们的面前展现的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界,从中初步体验如何建构生态文明系统。与此同时,从头至尾,所有儿童都在她的教育视野里,在她的心里。她关注后排、角落的学生,尤其关注不发言的学生,用各种方式鼓励、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她关注和研究的课堂是学生的学,真实地学、真正地学。在李老师的华文阅读课上,文本中的意义开掘、儿童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香港的张董女老师专门研究文学,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还有很好的课程论、教学论的基础。她教的是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 (节选)。她的这堂华文阅读课是在探索、建构一种新的华文教学样式,那就是把小说改编成一个剧本,而改编、排练、演出的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学生担任编剧、导演、设计分镜头,他们又是演员,还是评鉴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投入到小说人物的内心,投入到小说规定的情境中是非常真切的。他们分析多种角色,描摹、表现、揣度人物的心理状态,评鉴贯穿其中。张老师的这堂课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活动教学理论。但她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在活动中,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加强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
来自新加坡的黄黛箐老师作了一个报告:“新加坡小学华文阅读教学与品德教育”,郭月卿老师上了五年级的阅读课《红头巾》。《红头巾》写的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女子,为了赚钱养家,十几岁就从中国来到新加坡,从事各种行业。在建筑工地上,头上戴着红色的头巾。新加坡把“红头巾”称为建设国家的英雄,“我们应该把他们的贡献记在心里,并让她们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她教这样的内容,首先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尊重。这堂课还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协作教学。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边教学边训练,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会协作学习的方法,尤其把握进行小组学习的规则,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责任。她呈现的理念是:今天学会合作,明天才会拥有竞争力。
以上四节课、一个报告,让我们初识了东南亚地区小学华文教育的新探索、新进展和新经验,也呈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华文教育的不同风格,可以说气象万千。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十分重视和强化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华文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得到凸显。第二,华文教育有宏大的教育理念的支撑;思考型学校、少教多学,以学生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第三,重视并倡导协作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他们所努力的一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华文教育首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台湾、香港相比较,大陆教师的语文课更注重设计,更注重严谨与细致,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教学更扎实更到位,更讲究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品位。台湾、香港教师教学更自在、更放松,更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更自然,此外,他们还十分重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风格,形成了华文教育的和而不同,显现了华文教育的多姿多彩。我们应加强交流、沟通和研究,保持和发扬各自的优势,吸收对方的优点,共同为华文教育的繁荣担当起光荣的责任,让汉字、华文、母语教育气象万千。
三、华文教育改革的走向
我们的责任还在于研究、把握华文教育改革的走向。把握改革的走向,我们才能主动地站到改革的前头去,这是最根本的坚守。改革的走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汉字教学要走向汉字教育。汉字教学是华文教学的基础,是华文教学须臾不可轻慢的任务。但是,汉字教学不只是识字、写字,不只是一种技能性、记忆性的任务。如前所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教汉字就是走过中华民族的历史,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汉字走进学生的生活,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进入学生的文化血脉。所以,汉字教学应当走向汉字教育,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其二,华文教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文以载道。语文的特质在于语言文字及其背后的意义,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学以致用,这是毋庸质疑的。值得注意的是,汉字、华文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工具性中蕴涵着人文性、思想性,人文性、思想性自然渗透在工具性中,文以载道是中国语文,即华文教育独特之处。文与道是“一张皮”,不可偏离,更不可分离。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分割开了,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忽略了人文性、思想性教育。立德树人,既是华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时代的要求,这应当是华文教育必须坚守的方向,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
其三,华文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兴趣,必须十分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无锡的丁建红、台湾的李玉贵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把阅读教学作为一个全面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倡学生独立阅读、写作的能力,是华文教育的宝贵传统和经验,应当坚持,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严格。态度、习惯、方法、能力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
其四,华文教育要适应世界教学改革的潮流。一是要坚持让学生学会学,以学生学会学为核心,与此同时,坚持教师高水平的教,以高水平的教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概念。二是要坚持教学过程就是儿童研究的过程,把华文教学与儿童研究统一起来,真正深入地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是怎么学华文的。只有这样,华文教育才能走向深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