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强海外人才引进忌鱼目混珠
2014-02-14《北京观察》报道组
易建强海外人才引进忌鱼目混珠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多年,发生过若干次学历造假事件,不仅严重影响这一计划的声誉,也打击人才的参与热情。
本土科研人才队伍壮大固然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但当今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海外人才引进也是必不可少。对于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海外人才引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引进海外人才时,将滥竽充数者“堵”在门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强曾为此专门提案。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 “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在“千人计划”基础上,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正式启动。
海外人才的引进,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无疑都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还是‘百人计划’,都是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支撑。”然而,海外人才引进过程中学历造假事件时有发生,易建强对此深感忧虑。“虽然造假者是极少数,但这是影响国家声誉的大事。做学问不造假应成为教授道德底线之一。守住这条底线,不仅要靠自律,更要有多方面的他律。不能让制度上的纰漏成就鱼目混珠者的侥幸。”
多年的海外留学工作经历以及归国后的所见所闻使得易建强对此看得很透。“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多年,发生过若干次学历造假事件,不仅严重影响这一计划的声誉,也打击人才的参与热情。对这些‘业内’问题,代表委员要有‘不隐恶、不避嫌’的勇气,越是熟悉领域发生的问题,越要抓准说透。”他认为,由于存在国内外信息不对称、人才引进单位对于引进人才的强烈渴望等诸多因素,海外人才引进审核、把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部分海外归国人员也就有可乘之机,学历造假也就在所难免。
此外,被引进的海外人才能否在引进单位完成规定时间的研究工作也存在问题。对此,易建强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认为,在引进人才之前,应通过被引进人才所在地使领馆教育参赞,向其所在的学校、研究机构或企业核实情况,通过第三方核实,来验证其经历和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性。而对于那些已经作为“千人计划”等相关人才战略引进,却并不能如约在国内做规定时长研究,并有海外教职或兼职的,应尽量将其归入短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