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探析

2014-02-13王艳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理工类大学生的专业教育领域存在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却由于师资及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而未被充分开掘、利用。因此,要从学校、马列主义学院、各专业院系三方入手,齐抓共管,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流融合,积极改善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状况。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 资源供给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68-04

[作者简介]王艳,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 300191)

“资源供给”本是经济学概念,意指资源的可得数量,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亦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它可以泛指能够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切条件与要素的聚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资源供给条件,努力将学校生活中的一切媒介、手段、材料都打造成思想教育的有效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处不在,才能生发整体教育环境的合力作用,突破一直以来内容抽象苍白、不切实际的教育瓶颈。然而,笔者作为一名理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从工作中切实感受到,针对理工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资源开掘还比较外围化,对其专业教育领域存在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视而不见,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融通,以致于面向理工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文史类学生并无对象性差异,未能实现顾及教育对象知识背景和思维模式的风格转换,也未能充分彰显理工科学生的优长,进而影响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他工作的实际收效。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着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理工类专业教育的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积极创设二者合作的具体途径,使思想教育成功开拓出专业领域这一资源高地,从而优化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状况,让思想教育不再处于其实际生活的边缘,沦为“汽车的第五个轮子”,切实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理工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可资挖掘和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专业理论领域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资源

第一,各专业学科中所蕴含的精神伦理资源。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科学正是在那些不懂得科学的人看来全是茫然无措的地方,开辟出一些富有诗意的领域。”爱因斯坦则说得更加明朗:“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太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的探究精神、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得到加强,坚毅诚实、虚心苦干、不屈不挠的美德逐步形成,且自然科学的实际转化与应用亦需强大的道德及伦理支撑,所以,自然科学亦是另一种维度上人格和品德的养成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伦理资源。诸如,医学强调“医者父母心”的医学伦理,工科中有工程人文主义精神,物理学彰显反思与批判的勇气和智慧,农学体现尊重自然、勤俭奉献的道德观念,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宝贵精神资源的提炼和汲取,无疑是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积极兑现,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将一般性、概括性表述的思政教育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言行规范和实质性要求,让抽象的理论目标具象化,让伟大的愿景层次化、现实化,从而摆脱照本宣科、空无所指的痼疾。对于人文素养相对较差的理工类学生来说,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宝贵的资源财富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会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他们心目中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讲大道理、脱离具体生活实际的不正确的认识,进而增强亲和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理论认识,切实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远大目标,将教育落到实处。

另外,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被作为物质化力量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而其具有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往往被忽视,“人们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信仰,但是,科学的本真意义被遮蔽,人们仅仅钦佩科学的成就,却并不明白科学的深义”。在此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专业教育也呈现出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将自然科学教育完全等同于狭窄的知识填塞和实用性的技巧培训,缺乏精神层面的解读。面对这种实际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吸纳专业学科所蕴含的奉献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公平精神、开放精神、独立精神等资源,引导学生追求科学本真意义,弘扬科学精神,主动补白专业教育之不足,充分彰显自身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促成学生反思生存的价值,激发创新与发展精神,在培育钱学森先生之所谓杰出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和存在意义,这也是来自教学实践的现实需求。

第二,各类自然科学知识和信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在外部信息刺激下产生新的心理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或一定差距),当外部刺激信息落人“最近发展区”中,比较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时,这些信息(主要指内容要求)如不及或超越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则不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所以,思想教育不得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理论阐释时尽量贴近理工类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既便于理解,又有助于引发其好奇心和好胜心,并推动其接受。何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自然科学视角更不能缺席。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相近的关系,思想教育理论的解析及寻求佐证往往采用文史案例或求之于社会经济现实,摘章指句、铺陈渲染的语言也充满浓厚的抽象理论色彩,令社会科学知识不足的理工类大学生颇为头疼,往往说者盎然,听者茫然。为此,要重新设计和变通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尽量从其所学中挖掘适宜的知识和信息,剪裁成服务于思想教育的教学元素,或为阐释,或成佐证。例如,以天体物理和生物进化理论论述哲学基本问题,从化学实验探讨联系和发展的本质,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解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用农业、工业、计算机及其他新能源、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来论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等。通过熟谙的知识,易解的语言,形成特点突出、色彩鲜明的“自然科学版”思想教育,创设依托理工类大学生认知背景的教学语境,从而提高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消化能力,促进思想内化和行为外化。

2.专业实践资源

理工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设计,到工厂、企业中的实习,实验,小规模的科学研发活动等等。相比于文史类学生,这些实践机会不仅丰富,且已形成稳定的制度。在专业实践中,实践主体充分参与、融入其中,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是对学生品格、素质、能力的磨砺与锤炼。这种“从做中学”。从做中得到升华启示的实践活动,适合于那些从事实中直接得出感悟的理工类大学生。而访问、参观、座谈、讨论等需借助分析、提炼来得到提升的实践活动,更适合于擅长归纳、演绎、抽象加工的文史类学生。因此,理工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不仅面向专业教育,也可作为检验思政教育效果、践行教育要求的一方主要舞台,为我所用。

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资源未能及时转化为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

理工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然而一直以来,这些资源未能被充分挖掘利用,转化为我们的有效供给,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犹如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1.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除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储备外,还应根据教育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和教育对象培养共同的语言环境,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去。而现在从事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文科出身,自然科学基础薄弱,多数教师仍然只是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投入精力,而对驾驭、把握自然科学资源,实现为我所用主动性较差,相关能力较为欠缺。这实质上是一种视思想教育为挟自身知识霸权气势来压人、自上而下的征服过程,由此产生的权威心理在作祟,对以人为本、双向交流的教育原则理解执行不力,对拓展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不够敏感。而且,急功近利,硬科研、软教学的现行评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改进教学的关注,逐步滋生出照本宣科、敷衍懈怠的惰性,致使整合资源、提高实效的动力不足。

2.各专业院系的因素

高校扩招后,由于大学规模的膨胀、机构功能的多元化引起的内部事务日益庞杂,大学不得不借助教育职能的明确分工和严格的审核制度来保证管理效率的提高。这种管理上的产业化和行政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各院系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滋生出浓厚的本位主义倾向,只看中各自的专门任务,对其他工作缺乏兴趣,整体观念淡薄,彼此之间无暇相互支持与合作,以致藩篱高竖。专业院系需面对生源、就业率、项目经费等硬指标的考核,又因扩招加大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多重压力之下育人宗旨日益市场化、实用化,育人过程日益粗糙化、简单化,只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能的培训视为己任,而缺少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深度人文关怀和综合考量,所以没有兴趣与马列主义学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处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马列主义学院的作为,狭隘了其视野,以致把引领思想、完善思维、构建道德人格高度的思想教育抽象成传授理论、罗列知识点以期应对考试的过程。对本应是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和要求被进行了封闭化的解读,所以也就缺乏主动联系各院系谋求构建学生思想教育总体网络、共同利用现有专业资源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自扫门前雪的局面。

三、多管齐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拓展其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渗透和影响,需要打破学科界限、院系藩篱,革新旧有不尽合理的评价机制,抵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不良影响。这些并非马列主义学院一己原因造成的,也非一己力量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学校及各专业院系予以支持和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多管齐下,方可奏效。

1.落实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产生出“立竿见影”的同步效应,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产生,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经由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较滞后地呈现出来。而且表现形式相当含蓄,不一定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学生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对此,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是一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以统一量化的专业管理模式强化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科学管理、有效引导,为营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真情投入、安心教学、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学校要制定院系学科教师定期交流、加强合作的相关制度,促成学科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的良好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落是到实处。

2.形成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马列主义学院要明确教学是核心、学生是根本的工作导向。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热情、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科研源于教学、融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根本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将大学生的现实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下大力气,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专业不同为学生订制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他们喜爱的、终身受益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象性及个性化鲜明的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教育,更是实践教育、养成教育。马列主义学院要开阔视野,有大局观,清醒认识到丰富教育资源、广泛延展教育触角,建设整体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率先主动打破本位主义的束缚,把工作做到学院以外去,促成以己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体系。首先,以“有为”换“有位”,用打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局面的有所作为,争取来自学校的制度支持。其次,要主动联系其他专业院系,建设好以专业实践为主要载体的合作交流途径,共同议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落实方案。

3.各专业院系要发掘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育人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体系,正像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藉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与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所以,各专业院系应努力矫正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实用主义之风,从全人教育的高度重视、理解、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以开放、欢迎的积极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学院的合作要求,大力协作、保证落实,而且要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以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