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化愚顽 教学相长
2014-02-13刘丹
刘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05-02
沐浴着教育创新的缕缕阳光,我们迎来了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新课改让我们体会到教学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让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一路上跌跌撞撞,有欢乐,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仍然带着些期许,因为我总是能从我的学生身上获得一些意外的惊喜,而这些惊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生中张某一直被班上的任课教师称为“顽固生”,原因是张某性格张扬,不爱学习,无视课堂纪律,课堂上经常把很多任课教师气得直跺脚。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他更是不放在眼里,我也一直把他视作“难题”。但一次不经意的发现,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也收获了我教学工作中的一次“惊喜”。
由于张某被视为班上的“顽固生”,我在课堂上从来不提问他,心想只要他不违反课堂纪律就行了,而平时我也总喜欢叫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特别是班干去帮我做一些小事,这本来就很平常,但后来我才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学生。
那天走进教室,我突然想起录音机忘拿了,就像平常一样叫英语科代表到办公室去帮我拿,过了一会儿,科代表走到教室门口说:“老师,录音机没在你桌上,我没有找到。”这时,张某小声地自言自语道:“学习好有什么用,这点小事情都办不好,真笨!可惜老师又不让我去……”下课了,但张某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回到办公室,我才发现录音机被我放在别的老师的办公桌上了,可这件事情如果交给张某,他会怎么办呢?也许他的顽固,他的不爱学习,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如果我们也能像重视学习好的学生那样重视他,他会有什么转变呢?带着心里的种种疑问,我决定设一个“局”来解开我的疑惑。
那天上课,我故意把录音机忘在了办公室,同样的,我把录音机放在了办公室其他同事的桌上。上课叫了起立之后,我突然装作忘带录音机,当着全班同学对张某说“你,去办公室帮我把录音机拿来一下。”张某慵懒的眼神顿时改变了,疑惑中带着些许惊喜,并快步走出了教室,不一会儿就回来了。故意把录音机放在肩上走了进来,那副模样惹得班上不少学生大笑起来。放下录音机时,他还对我说“老师,你把录音机放在另外老师的桌上了,幸好我问了一下办公室的老师!”
那天下班后,我回到家里想了许久,因为今天我看到了张某的另外一面,而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原来他也需要老师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是不同于平日老师的“批评”和“严厉的目光”。从那以后,我时不时的就让张某去帮我做些小事,他也渐渐地感受到我在“重视”他,虽然他还不能一下子改掉平时爱讲话,不爱学习的不良习惯,但当我指出他的错误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不以为然,或是顶撞我几句,而是摸摸脑门说:“这个我尽量吧!”虽然这不算是非常满意的回答,但是我看到了,他在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吗?
上面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令我久久反思。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总是火气很大,甚至觉得嗓门不大就没有威力,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总是觉得只有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使学生引以为戒,其实不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形成“顽固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所至;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需要教师用心灵把这沉睡的思维唤醒。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体征,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潜心探索,耐心细致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状况;追寻“顽固生”学习感到困难的成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而又恰当的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校治一些偏离行为,才有利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捕捉“顽固生”身上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闪光点”,关键要善于发现。虽然捕捉“顽固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教师要对“顽固生”有足够的耐心,欣赏他们,才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其找回自尊,才能点化愚顽。
其次,以人为本,关爱他们,用爱心点燃“顽固生”。爱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现在“以人为本”的口号虽很时髦,却很少有人能够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很大意义上是要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尊重和爱护。成功的教师眼里并不是没有“顽固生”,只是他们没有歧视“顽固生”的心态与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平等地对待自己眼中的“顽固生”与“优生”,才能给“顽固生”更多的关爱,在关爱和赏识下感化愚顽。
最后,创造机会,培养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自卑或者自负的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相对较难。因为求学路漫漫,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就会不自信。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动机,就更没有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就感的学习行为,就会多走很多弯路。
对个别顽固生的转化,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认为“朽木难雕”“无药可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得有些片面和过分,却也有些道理。
“顽固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的长期工程,不是短期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点滴地积累,点滴进步,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滴水也能穿石。作为肩负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给“顽固生”一些关注,想教还得善教;点石成金,化腐成奇,才能体现身为人师的价值与功德!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