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与真性

2014-02-13郑家清武红红

祖国 2014年1期
关键词:弘毅书法展草书

郑家清+武红红

人物链接:

管洪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六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六安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其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安徽省首届书法展、安徽省首届书法扇面展,中日书法交流展、安徽书法晋京展、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全国“黄山杯”书法展、安徽省交通书法展(获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完白遗风”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究院三十人书法精品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中日友好书法展、安徽草书二十家展等。《书画世界》、《书法报》对其做过专题介绍。多件书法作品被政府作为礼品赠送日本、新加坡、美国、芬兰等国家或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家收藏。

说起书法就是写字,但写字绝不等同于书法。因为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把字写好,还要有谋篇布局的能力。单从写字而言它只是一个个体,书法就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它要从全局出发达到统一和谐的完整性。用哲学的观点讲,一幅书法作品既要有局部的跳跃感,也要有统一的和谐之美。古人学书而非创作,他是用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文化与文明的一种记录方式,并非是一种刻意的书法艺术创作。显然,他们的书法很真实、很生动,就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露。

认识洪生兄已经有好几年了,也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便成为了挚友。暂且不谈书法,他为人地道而不失气度,真实而不失宽博,凡事他都能化繁为简有章有节。一次,我策划的书法艺术走基层活动邀约了洪生兄参加,他准时赴约参加并同与会书法家们交流、切磋,一起创作书法作品并受到现场书法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由此让我想到,恩师陈振濂先生在谈《名家工作室》那篇文章中所说道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引以为立身之本的终极目标;“弘”者大也。器宇不大,整日算计小利益,患得患失,可谓狭偏而不“弘”也。“毅”者久也。有坚持力执著力,百折不挠,抗打击力抗挫折的能力强,咬紧牙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方可谓之“毅”也。在今天这个书法正在大踏步转型走向新辉煌的大背景下,“弘毅”,应该是我们这些有担当的书法人在思想上安身立命的“关键词”。每每读到这些语句,我不禁想到我的胸怀既不够宽博,毅力上也不够持久自觉惭愧。在和洪生兄相处的这几年里,我的确能够感受到他的率真与执著。

学习书法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突破技术性层面,也就是说要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临帖当属把握书写技巧的首选;第二个阶段是书法创作的思想性层面,换而言之说,在书法的创作上要有思想性,想突破这个阶段并非易事。他需要一个人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持续不断的深厚学养来支撑。在此,我不敢恭维洪生兄的书法作品达到多高水平,但在我看来他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阅读过管洪生书法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尤以草书见长兼善篆隶。我们先来品赏一下他的草书作品刘禹锡的《乌衣巷》,第一行第一个字漆黑厚重,接下来提笔放轻线条变细、后来再粗、直到枯笔,而后笔墨再重,这样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有轻重、有缓急、有虚实,整副作品不仅有音乐的节奏感,还富有舞蹈的跳跃感,通篇作品生动活泼直抒胸臆,这也是我们一些书家经常创作的手法。再来看一副文徵明的《夜坐》,第一行前五个字枯墨行笔,而后蘸墨通篇。从局部观之,不管从线条的张力来讲,还是从局部放大的来看,书写笔意夸张,笔触实而灵动、枯而不燥很有内容,此谓佳作也!因此,比照前篇显然创作手法有所变化。我们再观洪生隶篆显然又是一番气象,他把草法溶入隶篆,观其作品隶篇厚实而不呆板,笔墨精到,雅趣横生。篆书甲骨金文兼得,隶意尤存,尚可玩味焉。

书法,是书家在书写文字释心达情的一种方式,同时,它又承担着文化和文明的双重责任。在书法作品中,书体真草隶篆兼有。但,唯独只有草书最能表情达意。纵观古今,能称的上草书大家者几人许,况乎今人之书家也?洪生草书线条柔美酣畅,时而箭拔弩张,时而绳锁缠绕,时而枯枝断条,时而兰叶飘逸,实为君子乎!这也表明他对线条的理解和对全局的把控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字是人性的创造,书法是真性的表达。我想:洪生兄也正向这个至高点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弘毅书法展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立德树人背景下“弘毅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粤西地区某中学特色建设为例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草书与翻译
高建宁: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