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4 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

2014-02-13郭冬琴陈琼媛

食品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川贝母贝母太白

周 浓,郭冬琴,沈 力,陈琼媛,覃 怡

(1.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4000;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重庆 404120)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P.Y.Li)、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等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是川产道地贵细药材之一[1-2]。川贝母为清咽类保健食品配方中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民间常用于制作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药膳食用,如川贝雪梨猪肺汤、川贝母粥、川贝杏仁鸭等[3-4]。因此,川贝母在疾病康复或日常食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

因其独特的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而驰名中外,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生物碱、皂苷、萜类、糖苷等[5]。行业内普遍认为生物碱为川贝母主要的有效成分和专属性成分,但由于来源复杂,且不同基源种、商品规格之间生物碱的含量差异很大[6-9]。因此,本研究在现有川贝母中生物碱含量测定[7-12]的研究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不同商品名称太白贝母栽培品与松贝、青贝药材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评价,以期为太白贝母药材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与采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太白贝母样品,2011年7月采自重庆市巫溪县兰英乡太白贝母种植基地,经鉴定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的干燥鳞茎,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而药材形状和大小不同分为6 个样品,分别称作松尖、小尖、中尖、大尖、花生小贝和花生大贝;松贝、青贝样品,2011年6月采自四川省松潘县,经鉴定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的干燥鳞茎。

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对照品(批号分别为:111917-201001、10750-200608、10751-200606)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贝母辛对照品(检测HPLC≥98%) 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谱纯) 德国Merck公司;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纯净水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美国安捷伦公司;RE-2000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KS-28型恒温水浴锅 嘉兴中新医疗仪器有限公司;AL240-IC型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150 mm×4.6 mm,5 µ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三乙胺溶液(pH 7.5)∶(V(甲醇)∶V(乙腈)∶V(0.02%三乙胺溶液))=3.5∶67.5∶29.0;检测波长205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µL;柱温30 ℃;峰面积积分值为手动积分。

1.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4.090、4.020、2.075、1.020 mg,加甲醇溶解并配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818、0.804、0.415、0.204 mg/mL的对照品贮备液,备用。

1.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过五号筛,(180±7.6)μm)5.0 g,置250 mL圆底烧瓶中,加150 mL石油醚(30~60 ℃)浸泡12 h进行脱脂处理,过滤,滤渣水浴挥干后加质量分数28%浓氨试液10 mL,浸润2 h,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V(三氯甲烷)∶V(甲醇)=4∶1)的混合溶液150 mL,混匀,置70 ℃水浴中加热回流3 h,放冷,滤过,回收滤液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 mL量瓶中,摇匀,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待测。

1.3.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不同体积的各对照品贮备溶液,采用逐级稀释法分别制取贝母辛51.125、102.25、204.5、409.0、613.50、818.0 µg/mL,西贝母碱80.4、160.8、321.6、482.4、643.2、804.0 µg/mL,贝母素甲41.5、83.0、166.0、249.0、332.0、415.0 µg/mL和贝母素乙10.2、20.4、51.0、102.0、153.0、204.0 µg/mL的对照品标准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0 μL,依次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峰面积,以各对照品的峰面积积分值(Y)与其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其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

1.3.5 精密度实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 次,记录其色谱峰面积,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以考察仪器的精密度。

1.3.6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太白贝母样品6 份(花生大贝),制备供试品溶液,记录其色谱峰面积,通过计算RSD以考察本方法的重复性。

1.3.7 稳定性实验

将配制好的供试品溶液(花生大贝)在室温条件下密闭放置,分别于0、4、8、12、16、20 h测定,记录其色谱峰面积,通过计算RSD以考察本样品的稳定性。

1.3.8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川贝母药材约2.50 g(花生大贝),共6 份,分别精密加入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对照品贮备溶液0.50、0.20、0.20、0.10 mL,制备样品供试品溶液并进行测定,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计算加样回收率。

1.3.9 样品含量测定

制备8 批样品溶液,测定其4 种生物碱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的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4 种生物碱对照品及太白贝母、暗紫贝母样品分离的色谱图。由图1可知,在该色谱条件下,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能在22 min以内很好的分开,并与其他化学成分无干扰,各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同时,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的HPLC色谱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不同品种川贝母在此色谱条件下存在各活性成分量比关系的不同,但还存在自身的特征峰。

图1 对照品(A)、太白贝母(B)、暗紫贝母(C)HPLC色谱图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 and samples

2.2 线性关系考察的结果

得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贝母辛:Y=34.273X+82.194,r=0.999 7;西贝母碱苷:Y=0.971 2X-2.195 9,r=0.999 5;贝母素甲:Y=1.758 6X-4.116 2,r=0.999 5;贝母素乙:Y=2.857 8X-0.489 0,r=0.999 1。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分别在51.125~818.0、80.4~804.0、41.5~415.0、10.2~204.0 µg/mL线性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积分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 1以上。

2.3 精密度实验

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色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81%、2.09%、1.26%、1.68%,充分说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4 重复性实验

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分别为0.153 6、0.060 2、0.039 7、0.007 9 mg/g,RSD分别为0.38%、2.26%、1.88%、1.92%,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5 稳定性实验

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色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2%、3.54%、2.65%、2.80%,说明样品溶液至少在20 h内稳定。

2.6 加样回收率实验

太白贝母(花生大贝)中4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在90.76%~98.23%,RSD1.29%~2.96%,符合分析要求,结果见表1。表明上述实验方法的准确度较高,能应用于川贝母中生物碱活性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recovery rate tests

2.7 样品含量测定

按外标两点法定量,分别计算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4 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Table 2 Contents of 4 alkaloids in F.taipaiensis and F.unibracteata mg/g

由表2可知,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比较相似,均含有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辛在太白贝母中含量较高,西贝母碱苷次之,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最低;而暗紫贝母中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含量较高,贝母辛次之,贝母素乙未检出。但不同品种川贝母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多少差异较大,太白贝母中含有较多的贝母辛与西贝母碱苷、暗紫贝母中含有较多的西贝母碱苷与贝母素甲,太白贝母活性成分含量略高于暗紫贝母,这与曹新伟[13]对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中生物碱含量比较的结果相一致,与沈力等[14]对其两者药效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太白贝母是川贝母中适宜人工栽培的最佳品种之一[15]。因此,从生物碱活性成分的角度来看,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所含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性活性成分,传统用药将太白贝母同作为川贝母使用,而且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将太白贝母列为川贝母项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由表2还可知,太白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水平整体上呈现出随着生长年限(花生大贝、花生小贝>大尖、中尖、小尖>松尖)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与王怀玉[9]、段宝忠[11]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太白贝母的最适生长与其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有一定的矛盾,导致生物碱含量和产量不能同步增长,进一步表明人工栽培技术在提高其品质方面尚未成熟。同时,松贝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和贝母素甲的含量明显较青贝高,与传统上认为松贝的质量好于青贝的观点一致,该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更多样本的收集与验证。

3 结 论

本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了同时检测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中主要活性成分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精确测定川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适宜于川贝母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过对同一产地不同商品名称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生物碱提取物在本实验条件下的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评价表明,8 批样品整体化学成分组成相似、药效亦相近,其中人工栽培太白贝母中单体生物碱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略高于暗紫贝母,但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要求,2 种基源的川贝母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是可行的。

[1]肖培根, 姜艳, 李萍, 等.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 2007, 45(4): 473-487.

[2]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M].2010年版.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4-35.

[3]徐彦, 刘圆, 吕露阳, 等.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不同基源贝母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 2013, 34(4): 32-36.

[4]李霞, 高文远, 黄丽晶, 等.平贝母雪梨配伍抗炎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10, 31(1): 235-239.

[5]HAO Dacheng, GU Xiaojie, XIAO Peigen, et al.Phyt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ofFritillariamedicinal resources[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2013, 11(4): 330-344.

[6]王书军, 高文远, 于琳, 等.百合科贝母属药用植物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16): 1609-1614.

[7]吴玉良.川贝母流浸膏质量标准的研究[D].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27-36.

[8]余华, 姜艳, 李萍, 等.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8): 572-575.

[9]王怀玉, 马鹏, 彭锐.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 2011, 34(7): 1034-1037.

[10]王晓静.川贝母生物碱成分与品质研究[D].成都: 四川大学, 2004:19-30.

[11]段宝忠, 王丽芝, 黄林芳, 等.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5): 382-384.

[12]ZHOU Jianliang, LI Ping, LI Huijun, 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of- fl ight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 fication of steroidal alkaloids inFritillariaspecie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177(1): 126-137.

[13]曹新伟.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与贝母属药用植物质量评价[D].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118-148.

[14]沈力, 马羚, 刘书显, 等.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8(9): 784-785.

[15]刘晶, 王曙, 辛贵忠, 等.HPLC-ELSD测定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中贝母辛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13): 1032-1034.

猜你喜欢

川贝母贝母太白
王莹作品赏析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川贝母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言采其蝱说贝母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李白与太白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