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4-02-13张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诗歌文学

张莉

当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简单枯燥、课外延伸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语言表现力的缺失。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他认为诗有最精粹的语言,是文学的经典,是培养欣赏其他文学种类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阅读诗歌是必经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现代诗歌教学模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诗歌教学部分让学生学有所得,实实在在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素养的熏陶,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个体的独特的鉴赏经验,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成因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高中的语文老师抱怨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对现代诗歌的掌握不多,鉴赏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习的内容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无所适从,茫然无措,更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诗歌鉴赏这样的题目。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写作练笔或考场作文很少用诗歌这样的文体。而且现在的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缺乏诗意。总觉得生活乏善可陈,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点……

造成以上现状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中考考纲的导向、现代诗歌让学生缺乏兴趣,使用修辞种类多,不易理解,加之不少老师对诗歌探究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很难做到通过诗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因素,导致学生对现代诗歌不重视。

1.教师以中考为导向,忽略了现代诗歌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考什么,教什么,将“海量”阅读变成“滴水”阅读;怎么考,怎么教,将课堂的丰富性变成单一的对答案;用记忆代替思维,如让学生背答题常用语等现象是教师在进行所谓的“有效教学”的经典误区。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九年级六册课本,其中有五册有现代诗歌(其中八年级下册是散文诗),全套书总共26首,约占课文总数的六分之一,占总教学课时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紧跟中考导向的前提下很多老师很难把现代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是出于考试的目的,至多也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甚至由于某些省市没有把现代诗歌内容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根本不重视现代诗歌的学习。

3.文本内容缺乏时代感,课外延伸较为狭隘。初中语文课本在经过几次改版之后在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加之各地教科书的陆续出版使语文教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们的课本并不是完美的,其中还是有不少缺陷。新诗虽然有新的东西加进来但是精读课文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还是以前的诗歌。就是加进略读课文中的诗歌也大多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很多语文教师又没有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延伸拓展,语文课本似乎是中学生了解现代诗的唯一途径,从而造成除了从课本上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外,学生们基本上再也说不出其他的现象。当然选入文本的这些诗歌都是中国现代以来很好的作品,但这还是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广度。以至于现代诗歌教学拓展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诗作要做适当的调整

1.选编现代诗歌的标准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入选教材的作品原则上要是名家名篇,要用最优秀的诗作教育中学生,培养他们的诗歌素养、文学素养。70后的人都会对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印象颇深。现行版本的教材里就缺少这样的经典之作。

(2)要兼顾各个时代和地域性的作品。既有现代诗也有当代诗,既有中国诗,也有外国诗。作为外国诗作要讲究典型性,莱蒙托夫的《祖国》和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不可谓不经典,但相比于雪莱、拜伦、惠特曼而言就稍嫌逊色。

(3)内容的深浅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既让他们能够理解,又对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有一定的挑战。

2.提升教师对现代诗歌作品研究、鉴赏能力,改变现代诗歌教学的传统方式。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语文教师不但要会讲课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甚至是文学研究者。语文的教学只有和文学相联系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热情,使学生具有人文情怀。一旦教师对新诗有了兴趣,有了较深的认识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和教师一起进入诗的世界,文学的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在国外,特别是在英美国家,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由于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通过感受诗歌的意境,陶冶性情,熏陶品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看视频朗读,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教师和学生分层朗读、自由选择朗读等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在进行朗读技巧基本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实际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4.注重课内外结合的高效诗歌教学模式,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比如学习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戴望舒另外一首《狱中题壁》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找一些其他作者写的相关的主题的诗歌,引导学生自己谈感受,对比着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视野,还可以加深对此类主题作品的理解,锻炼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一位教师在讲授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巧妙地把余光中献给母亲的诗《母难日》作为课文的延伸材料,取得了绝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的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增加文化底蕴积累。同时,还可以开展与现代诗歌教学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和巩固教学成效,如进行诗歌朗诵竞赛、诗歌创作竞赛等等,以赛促学,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诗歌专题研究活动,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目进行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对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才思如泉的黄金时代和诗歌天然亲近的诗兴年华,通过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仿写或创作中要有必要的指导。刚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只要情感表达清楚即可。慢慢地在形式上、结构上进行要求,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至少可以在考试中做仿写题时会得心应手很多,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不小的帮助,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来说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当我们学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班里有个父母离异的女孩仿写了一首《我用黑色的画笔》表达了父母从争吵、离异到分开独立生活的内心情感过程,表情达意清楚明了、结构完整修辞使用贴切、形式较为完善,让我很是震惊。

有人说:忽视现代诗歌教学,是抛弃当代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最终会对整个中国文学写作和继承造成莫大的危害。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提起一些当年诗歌界的人和事,当我们再次诵读前人的作品。我们毫无疑问将看到一双双茫然的眼睛。的确,“诗歌的衰落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原因,但是,诗心不应该随着诗歌繁荣时代的消亡而一同被埋葬。我们提倡诗歌教育,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读诗、爱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趣是可以培养的,语文教育理应担负起这项工作,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赏鉴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文学书写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他们可以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思考时代。所以,我们的现代诗歌教育要充分发挥其陶心养性和人文素养的审美与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光潜. 《诗论》,三联书店,1984,245.

[3]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4.

[4] 朱自清. 《新诗杂话》,三联书店,1984,7.

[5] 王克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1673-0992(2011)06-275-02.

[6] 王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新浪博客.

[7] 顾冠群. 《中学诗歌教学误区初探》,语文教学参考,1994(5),113.

[8] 王雷. 《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中学语文课程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诗歌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诗歌岛·八面来风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