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作用的探讨
2014-02-13李业明陈婷
李业明++陈婷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一个方面,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成长、院校合作等诸多环节都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双师型”教师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除与教师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外,还取决于所在学校的发展战略、激励机制等。应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宽松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
关键词: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作用;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62-03
当前,贵州省各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引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如何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成长、院校合作、课堂教学等环节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进行了尝试。
“双师型”教师作用的多元性
“双师型”教师本身就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直接结果,不应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才能,其作用具有多元性,应在专业建设、院校合作、理论及实践性教学等诸多方面展现出来。
“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双师型”教师是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而产生的。他们在当前涌动的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当然不能仅仅充当见证人的角色,而是直接参与其中,作为中坚力量,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教法等革新上发挥先导作用。“双师型”教师一直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从2008年起,我们用3年时间对一体化教学效果进行了跟踪和评价,发现在教改理论的理解、接受、自觉推动和落实方面,“双师型”教师要明显优于非“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效果方面,由于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割裂状态,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减少了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时间,学生接受效率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护理行业发展变化、人才供求信息提出建设性建议,以利学校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改革针对性和实效性。
“双师型”教师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主力军 我校“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我校“双师型”教师平时承担我校绝大多数教学改革和科研任务。他们还是我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与合作医院临床护理一线技术与管理专家一起定期进行人才需求、行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规格、能力结构要素、教学计划以及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交流和研讨,以指导专业建设。二是承担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我校“双师型”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校内校外的培训,促进教学、实训有机结合,满足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承担教科研结合的课题研究。我校“双师型”教师除开展教学研究外,还积极承担临床科研项目。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各项目承担者均为“双师型”教师。四是参与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重要内容,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我校“双师型”教师总结我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结合医院临床实践,和医院合作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开发实训课程与实际操作指导教材,编写一体化教材。至2012年6月,我校已组织编写校本教材7套,参与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1套,其中主编1套。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促进院校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一是参与共建,促进院校深度合作。我校“双师型”教师通过到合作医院短期实践、挂职顶岗等形式,了解医院对毕业生的需求;通过到实习基地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参加院校共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通过与医院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学校与医院合作更加具体深入,真正做到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二是以科研课题深化与医院的联系合作。我校“双师型”教师走出学校,面向医院,面向临床,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为医院提供技术咨询,转化科研成果;利用学校的技术、设备和场地资源开展对社区医院及福利院的服务,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学校与合作伙伴的联系更加紧密。
“双师型”教师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双师型”教师带动下的教师自我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是学校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促使教师不断进步,持续发展。二是教师自我提高。内在驱动力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在进行专业建设、院校合作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实施上做好每一环节的设计,避免随心所欲和淡化责任。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将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化为自身需要。另外,“双师型”教师因其自身专业素质因素,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有更多机会,不仅使其有更强的自我成长内驱力,也能对其他教师的成长起到带动作用,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双师型”教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教学和改革的中坚力量。由于“双师型”教师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细腻,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经常尝试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讲授专业课时,他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依据基本理论设计具体操作,养成手脑结合的好习惯,从而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真正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就护理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能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体现护理专业性和独立性。在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后,因为同一内容的临床课堂授课和见(实)习都由同一位教师承担,教师在备课时能从临床实践经验出发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的内容、时间和方法,有力提高课堂实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我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呈逐年提高态势,由2010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12年的67%。
影响“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的因素
“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关键不仅仅是“双师型”教师自身是否敬业,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双师型”教师的质和量是影响“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的内在因素 在任何一所学校,“双师型”教师都不应仅仅作为个体而存在。换言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内部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双师型”教师的累积效应才会明显。一所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占其教师总量的比例太低,即所谓“双师比”太低,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太明显的。这也是各校都十分在意“双师比”的原因。影响“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双师型”教师的个人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等都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构成中的重要内容。很明显,“双师型”教师素质越高,特别是作为团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越高越能在教改和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校共有“双师型”教师77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只有5人,“双师比”仅30%,刚刚达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最低设置标准。就数量而言,显然与我校建设示范性中职学校,着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另外,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4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83%。他们大都是近年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比较丰富,但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显得匮乏。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了解不多,而且面临退休等实际问题。所以从“质”上讲,我校教师队伍与我校内涵式发展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学校整体氛围是影响“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的外部因素 (1)教学改革是否跟进。“双师型”教师的引入并不必然带来学校状况的重大改变,教学局面的突破最终需要教学行为上的彻底变革。学校整体教学改革跟进滞后会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作用的发挥。传统的教法、教材和评价方式对“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会产生诸多限制。虽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是“双师型”教师应有之选,但如果教师的教改努力只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个人活动,缺乏学校教学改革措施的跟进,其对教学质量的改善也非常有限。即使有作用,作用也是暂时的。所以,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要同步推进教学改革,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划,布置教学任务并最终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过程中,使学校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相互促进。(2)激励机制是否到位。学校只有全方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上下共为的合力,“双师型”教师才可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的激励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拥有“双师素质”的激励。和普通教师相比,拥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提拔等方面要有优势。二是在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之后在使用方面要有优势,要能发挥“双师型”教师特长。三是在考评方面应该具有导向性,针对“双师型”教师工作特点设立考核指标。调查显示,我校教师对取得“双师资格”的积极性远远超过在教学中发挥“双师”作用。可见,我校在取证之外的其他激励机制尚不到位,还需设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营造适宜“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机制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双师型”教师的“质”和“量”是影响“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的最直接因素。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是促使“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最直接的手段。应从我校实际出发,正视差距,充分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制定和严格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校内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外引渠道,完善“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障和激励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营造适宜“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催生了“双师型”教师。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营造适宜“双师型”教师发挥才能的环境。我们要切实落实工学结合、院校合作等模式,将医院工作情境和管理模式引入课堂和校内实训室,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PBL教学等教学模式,构建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合一的优势,推行一体化教学方式,使“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所长,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成长。
完善各项保障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各项改革 一是为教师获得“双师素质”创造条件。对教师参加有关“双师素质”的考试、培训、职称评定提供必要条件,对取得有关资格证书的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外出培训、进修等相关待遇,在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二是对使用“双师型”教师方面有所倾斜。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院校合作等事项中要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可以设立“双师型”教师特聘教学岗位,在骨干教师评审中突出或单列“双师型”教师评审项目,对“双师型”教师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分层奖励。三是在考评方面制定对“双师型”教师有利的导向性指标。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从重学历和职称转向重实践技能,推行适应“双师型”教师特点的考核评价方式,鼓励“双师型”教师认真履行职责。
总之,我们不仅要加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立红,张海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5(2).
[2]李俊华,李业明,陈婷.贵州护理类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3]李俊华,李业明,等.贵州省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