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相关性分析
2014-02-12陈阳冷雪杜莹韩永辉贾连群
陈阳 冷雪 杜莹 韩永辉 贾连群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 结论 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证型;职业;年龄;性别
[中图分类号] R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109-03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已成为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及饮酒过度,导致肝失疏泄、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导致痰湿、瘀血互结等问题,将其归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人体体质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直接相关。本研究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等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12月就诊于沈阳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的263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1] :B 超检查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左右叶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光点,肝区回声分布欠均匀,前段增强,后方衰减,整个肝区透声性差,似云雾状,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中医证型判定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主要症候积分由医师进行统一辨证分型[3]。并参考相关文献[4-6]制定:①肝郁脾虚型: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②脾虚湿滞型: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脉沉。③湿热困脾型:脘腹胀闷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
1.2 方法
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职业因素等。按年龄分层将患者分为6组:≤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按照职业属性分为3类: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无职业及退休人员。
1.3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采用双人双机录入的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对263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型70例,占26.6%;脾虚湿滞型112例,占42.6%;湿热困脾型81例,占30.8%(χ2=16.232,P<0.05),表明各证型分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
2.2 不同性别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对263例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进行性别的统计,见表1。从结果中看出,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略多,但不同性别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不同性别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n(%)]
2.3 不同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将263例患者分成六个年龄段,由表2可见,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有显著不同(P<0.05),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但各年龄段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不同职业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
从职业方面看,无业和退休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达60.5%,不同职业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高于脑力劳动者;脾虚湿滞型恰恰相反,脑力劳动者分布最多,体力劳动者次之,而占总比例最高的无业和退休人员在这一证型中所占的比例却最小;在湿热困脾证型中,三种职业类别中的患者数分布较平均。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n(%)]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在疗效和副作用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了解常见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为中医治疗脂肪肝服务。通过利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常见中医证型在不同职业、年龄、性别中的症候演变规律,有利于对脂肪肝发病因素、病机找到合理答案[7]。
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的证型分布脾虚湿滞型居第1位,其次为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故而推断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湿热内蕴、瘀阻脉络而致。
本研究显示女性脂肪肝患者多于男性,通过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有文献显示50岁以前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其后性别差异不再明显[8,9]。从年龄分层上看,中年人患病率很高,属于高发人群,因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气血渐亏,无力推动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血脉瘀滞,血中形成脂浊,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这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性激素的改变以及中年人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等原因而出现脂肪代谢紊乱,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证实,高脂血症很可能与脂肪肝有密切相关性[10]。endprint
在整个职业人群中,脑力劳动者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这很有可能由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脑力劳动者多久坐,体力劳动较少,再加上日常饮食等相关因素,导致高发病率的出现,因此脂肪肝很可能成为脑力劳动者的隐形杀手。
本研究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及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明确了在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上既要注重性别、年龄差异,又要参考职业等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限于时间与病例的不足,本文对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超声检测等人体学指标等研究还未涉及,且未能对可能影响中医证型的混杂因素进行剔除,希望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通过扩大样本量的方法,对一些混杂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处理,以期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作出更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张清萍,李水泉.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
[2] 王永炎. 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3-197.
[3] 尹建鹏,沈晓红,汤峥丽. 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和血脂的关系[J]. 福建中医药,2009,40(1):1-5.
[4] 姚国科,乔爱萍. 辨证治疗脂肪肝46例[J]. 中国中医药学报,1995,10(6):31.
[5] 全群. 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脂肪肝76例[J]. 江苏中医,1997, 18(8):10.
[6] 李寅,高世文,李万芹,等. 辨证治疗脂肪肝32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1995,(3):18.
[7] 王雁翔,王灵台. 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26-130.
[8] 范建高,曾民德,陈正绩,等.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3):189.
[9] 曾民德,范建高. 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和饮食治疗[J]. 实用老年医学,1999,13(l):13-15.
[10] 倪永骋,陈江宁.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7-8.
(收稿日期:2013-09-22)endprint
在整个职业人群中,脑力劳动者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这很有可能由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脑力劳动者多久坐,体力劳动较少,再加上日常饮食等相关因素,导致高发病率的出现,因此脂肪肝很可能成为脑力劳动者的隐形杀手。
本研究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及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明确了在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上既要注重性别、年龄差异,又要参考职业等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限于时间与病例的不足,本文对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超声检测等人体学指标等研究还未涉及,且未能对可能影响中医证型的混杂因素进行剔除,希望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通过扩大样本量的方法,对一些混杂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处理,以期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作出更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张清萍,李水泉.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
[2] 王永炎. 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3-197.
[3] 尹建鹏,沈晓红,汤峥丽. 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和血脂的关系[J]. 福建中医药,2009,40(1):1-5.
[4] 姚国科,乔爱萍. 辨证治疗脂肪肝46例[J]. 中国中医药学报,1995,10(6):31.
[5] 全群. 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脂肪肝76例[J]. 江苏中医,1997, 18(8):10.
[6] 李寅,高世文,李万芹,等. 辨证治疗脂肪肝32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1995,(3):18.
[7] 王雁翔,王灵台. 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26-130.
[8] 范建高,曾民德,陈正绩,等.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3):189.
[9] 曾民德,范建高. 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和饮食治疗[J]. 实用老年医学,1999,13(l):13-15.
[10] 倪永骋,陈江宁.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7-8.
(收稿日期:2013-09-22)endprint
在整个职业人群中,脑力劳动者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这很有可能由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脑力劳动者多久坐,体力劳动较少,再加上日常饮食等相关因素,导致高发病率的出现,因此脂肪肝很可能成为脑力劳动者的隐形杀手。
本研究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及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明确了在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上既要注重性别、年龄差异,又要参考职业等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限于时间与病例的不足,本文对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超声检测等人体学指标等研究还未涉及,且未能对可能影响中医证型的混杂因素进行剔除,希望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通过扩大样本量的方法,对一些混杂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处理,以期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作出更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张清萍,李水泉.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
[2] 王永炎. 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3-197.
[3] 尹建鹏,沈晓红,汤峥丽. 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和血脂的关系[J]. 福建中医药,2009,40(1):1-5.
[4] 姚国科,乔爱萍. 辨证治疗脂肪肝46例[J]. 中国中医药学报,1995,10(6):31.
[5] 全群. 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脂肪肝76例[J]. 江苏中医,1997, 18(8):10.
[6] 李寅,高世文,李万芹,等. 辨证治疗脂肪肝32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1995,(3):18.
[7] 王雁翔,王灵台. 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26-130.
[8] 范建高,曾民德,陈正绩,等.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3):189.
[9] 曾民德,范建高. 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和饮食治疗[J]. 实用老年医学,1999,13(l):13-15.
[10] 倪永骋,陈江宁.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7-8.
(收稿日期:2013-09-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