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4-02-12吴晓英黄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吴晓英 黄静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减少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透析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且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30.00%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096-04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治疗也逐渐走进临床,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起着较好的作用,尤其是终末期肾脏疾病。而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其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且事实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目前透析病人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瘘。

动静脉内瘘失功是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的原因会导致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丧失[2]。因此,必要的早期护理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措施,也是血液净化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3],同时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本研究就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0~78岁,平均(54.2±5.8)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9~77岁,平均(51.3±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肾病以及内瘘血管选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建立通路方式均为内瘘血管。对照组在透析过程中采用透析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透析早期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入院时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建立个人档案,进行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的宣教,解释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列举成功诊治病例进行讲解,让患者了解并接受治疗,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担忧和困扰,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此期间要注意建立起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培养必要的感情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并乐意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 内瘘的护理 内瘘是医学上的专有名词,此时护理人员需要讲解内瘘的相关概念,让患者对其认识并且了解如何进行配合护理维护。为防止因操作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发生,护士采血化验时要避开内漏侧;且在内瘘使用后,注意针眼的按压,切忌使劲搓揉。

护理穿刺时需要和患者进行较好的沟通,在取得较好的配合的前提下进行穿刺,尽量一次成功。多项试验证明,熟练的穿刺技术对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透析过程中对有异常血管现象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另外护理人员要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且定期更换,以减少瘢痕生成的几率,减少内瘘狭窄的风险。

1.2.3 血栓护理 透析后血栓的形成是最常见也是风险较大的并发症之一。因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高,加上患者的年龄以及基础疾病,内瘘术术后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和吻合口狭窄。此时护理人员每天要检查内瘘的吻合情况,根据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及改善血管弹性药物,同时做好内瘘的护理工作。

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需要早期地进行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讲解血栓形成的过程。每天交接班及查房时,护士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各个导管的通畅情况及末端血运情况。研究发现,低血压可能易造成内瘘吻合口血栓的形成和内瘘的闭塞[5],此时若患者出现进食不佳,需要及时地进行补液,防止低血压的发生。与此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的情况,若出现血红蛋白过高,需要及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法及用量,防止因血液黏稠度高而引起血栓。

1.2.4 出血护理 内瘘术后静脉开始向动脉硬化转变,静脉血管内压力增高,加上患者透析过程中抗凝药物的使用,若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当,可能引发出血的危险。此时护理人员在早期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尤其是每次穿刺时的操作以及进针部位的选择都需要考虑血栓及出血的可能性。严禁定点穿刺[6]。

1.2.5 感染护理 透析患者多半由于肾功能不全,此时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卫生护理,要严格无菌操作,增加患者的营养、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内瘘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吻合口的护理,并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防护。在每次穿刺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不宜在皮肤破损处继续穿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每次查房需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感染,一旦发生,及时告知临床医生,给予相关抗生素及局部处理。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以及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从入院开始,直到血液透析结束,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把握,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8.764,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采用SF-36[7]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经早期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得到患者的满意肯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评价、满意度采用评分法。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x±s)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的且为目前唯一的方法。由于其治疗的优点,目前除了慢性肾炎发展而导致尿毒症外,由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尿毒症也逐渐开始运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8]。但动静脉瘘的并发症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随着透析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护理质量在透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且事实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其中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瘘[9]。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手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透析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维护显得十分重要。临床研究表明,正确的穿刺、合理的穿刺部位以及透析前后的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还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本组研究来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后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时的宣教,出血、血栓及感染的全线的护理,让患者了解透析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内瘘维护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参与这些过程,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尽量减少患者血栓和出血的发生。本组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早期参与透析治疗中,并对各个环节和每一步的操作进行解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减少或避免进行宣教,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说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早期干预,显著降低了内瘘闭塞率及动脉瘤扩张率。

血管通路因血栓形成易引起血管通路血流量显著减少或缺失,而低血流量不能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11],从而引起动静脉瘘的失败。故早期全方位地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早期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12]。从本研究亦可以看出,对观察组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后,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如何预防进行到位的辅导和支持性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出血及感染的几率显著降低,且患者内瘘血栓形成、感染以及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结果来看,透析的并发症比较多,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且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包括血栓的护理、透析过程的监控、感染的护理、内瘘等护理,可以大大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的内瘘并发症的减少,其后期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研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过优质的交流模式,让患者乐意接受治疗,对患者满意度抽查发现,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的护理干预对能够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小军.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18(2):211-212.

[2] 卓少贤,阮礼茹,王小宏,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65-568.

[3] 唐銮玲,卢喜娥,周顺妹. 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10,9(5):283.

[4] 韩木儿,谢琳. 心理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2):97.

[5] 俞素榕,鄢巨振.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疗效和临床护理依从性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40-441.

[6] 吴爱琼,汤仙红,高云,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25-726.

[7] 陈金霄,施素华,梁萌.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353-2354.

[8]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及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9] 姚秀野. 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03-204.

[10] 宁春莎,肖海清,何计南.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致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4):195.

[11] 侯卫洪,陈翠杰,袁士仿,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22-123.

[12] Preljevic,V.T. ,sthus,T.B.H.,Sandvik,L. 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dialysis patients:Comparis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2,73(2):327-330.

(收稿日期:2013-08-14)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以及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从入院开始,直到血液透析结束,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把握,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8.764,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采用SF-36[7]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经早期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得到患者的满意肯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评价、满意度采用评分法。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x±s)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的且为目前唯一的方法。由于其治疗的优点,目前除了慢性肾炎发展而导致尿毒症外,由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尿毒症也逐渐开始运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8]。但动静脉瘘的并发症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随着透析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护理质量在透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且事实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其中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瘘[9]。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手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透析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维护显得十分重要。临床研究表明,正确的穿刺、合理的穿刺部位以及透析前后的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还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本组研究来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后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时的宣教,出血、血栓及感染的全线的护理,让患者了解透析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内瘘维护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参与这些过程,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尽量减少患者血栓和出血的发生。本组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早期参与透析治疗中,并对各个环节和每一步的操作进行解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减少或避免进行宣教,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说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早期干预,显著降低了内瘘闭塞率及动脉瘤扩张率。

血管通路因血栓形成易引起血管通路血流量显著减少或缺失,而低血流量不能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11],从而引起动静脉瘘的失败。故早期全方位地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早期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12]。从本研究亦可以看出,对观察组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后,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如何预防进行到位的辅导和支持性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出血及感染的几率显著降低,且患者内瘘血栓形成、感染以及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结果来看,透析的并发症比较多,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且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包括血栓的护理、透析过程的监控、感染的护理、内瘘等护理,可以大大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的内瘘并发症的减少,其后期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研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过优质的交流模式,让患者乐意接受治疗,对患者满意度抽查发现,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的护理干预对能够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小军.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18(2):211-212.

[2] 卓少贤,阮礼茹,王小宏,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65-568.

[3] 唐銮玲,卢喜娥,周顺妹. 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10,9(5):283.

[4] 韩木儿,谢琳. 心理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2):97.

[5] 俞素榕,鄢巨振.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疗效和临床护理依从性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40-441.

[6] 吴爱琼,汤仙红,高云,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25-726.

[7] 陈金霄,施素华,梁萌.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353-2354.

[8]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及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9] 姚秀野. 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03-204.

[10] 宁春莎,肖海清,何计南.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致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4):195.

[11] 侯卫洪,陈翠杰,袁士仿,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22-123.

[12] Preljevic,V.T. ,sthus,T.B.H.,Sandvik,L. 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dialysis patients:Comparis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2,73(2):327-330.

(收稿日期:2013-08-14)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以及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从入院开始,直到血液透析结束,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把握,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8.764,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采用SF-36[7]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经早期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得到患者的满意肯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评价、满意度采用评分法。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x±s)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的且为目前唯一的方法。由于其治疗的优点,目前除了慢性肾炎发展而导致尿毒症外,由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尿毒症也逐渐开始运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8]。但动静脉瘘的并发症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随着透析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护理质量在透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且事实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其中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瘘[9]。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手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透析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维护显得十分重要。临床研究表明,正确的穿刺、合理的穿刺部位以及透析前后的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还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本组研究来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后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时的宣教,出血、血栓及感染的全线的护理,让患者了解透析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内瘘维护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参与这些过程,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尽量减少患者血栓和出血的发生。本组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早期参与透析治疗中,并对各个环节和每一步的操作进行解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减少或避免进行宣教,结果发现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说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早期干预,显著降低了内瘘闭塞率及动脉瘤扩张率。

血管通路因血栓形成易引起血管通路血流量显著减少或缺失,而低血流量不能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11],从而引起动静脉瘘的失败。故早期全方位地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早期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12]。从本研究亦可以看出,对观察组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后,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如何预防进行到位的辅导和支持性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出血及感染的几率显著降低,且患者内瘘血栓形成、感染以及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结果来看,透析的并发症比较多,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且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包括血栓的护理、透析过程的监控、感染的护理、内瘘等护理,可以大大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的内瘘并发症的减少,其后期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研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过优质的交流模式,让患者乐意接受治疗,对患者满意度抽查发现,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的护理干预对能够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小军.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18(2):211-212.

[2] 卓少贤,阮礼茹,王小宏,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65-568.

[3] 唐銮玲,卢喜娥,周顺妹. 护理指导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10,9(5):283.

[4] 韩木儿,谢琳. 心理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2):97.

[5] 俞素榕,鄢巨振.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疗效和临床护理依从性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40-441.

[6] 吴爱琼,汤仙红,高云,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25-726.

[7] 陈金霄,施素华,梁萌.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353-2354.

[8]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及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9] 姚秀野. 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03-204.

[10] 宁春莎,肖海清,何计南.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致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4):195.

[11] 侯卫洪,陈翠杰,袁士仿,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22-123.

[12] Preljevic,V.T. ,sthus,T.B.H.,Sandvik,L. 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dialysis patients:Comparis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2,73(2):327-330.

(收稿日期:2013-08-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