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一学生更好地学习概念
2014-02-12谈素梅
谈素梅
摘要:文章结合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的反思,探讨如何从高一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一学生;概念教学;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6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7
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的高一学生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难点,难在概念多,且内容比较抽象;难在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
必修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很重要 ,它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会指导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是必修2及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基础。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无法体会这一点,因此不会自发地产生“这个学习内容很重要,我要认真去学。”那么什么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呢?什么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呢?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离我并不遥远,我在生活中会用到它”是最好的学习原动力了。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以本节课引入为例,有些引入虽然也能很好地创设认知冲突,如“给出一些反应,让学生用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结果发现某些反应无法归到其中任何一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学生会想“为什么要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呢?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引入就有些生硬,有点突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一包“洽洽香瓜子”(见图1),包装袋上有很大的字写着 “内置吸氧剂”,所选食品与学生生活贴近,课堂上就有学生看到我拿出瓜子时说:“我昨天刚吃过呢。”拆开包装,拿出其中的吸氧剂(见图2),然后就此问学生:“内置的吸氧剂吸收什么?为什么要放?”过渡到我们生活的空气中充满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氧化反应随时随处都有。自然地提出的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由“有氧元素得失”拓展到“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教学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大家标一下刚才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看看有什么规律。而是这样来过渡的,先展示一张铁锈的图片,在学生对铁锈(Fe2O3)有了直观感受后,我提出“如何将Fe2O3转化掉”,学生很快想到关于Fe2O3的反应,3CO+Fe2O3■2Fe+3CO2,6HCl+Fe2O3=2FeCl3+3H2O,然后我追问:“这两个反应都有氧元素的得失,但有何不同?”学生会想到去分析化合价。继续追问:“那你知道如果我想要冶炼出金属单质,应该用怎样的原理了吗?”学生自然会想到:“由金属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后得到。”这样“化合价升降与被氧化、被还原之间的规律”就不再是强迫学生去记住的死的规律,而是学生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得用到这样的规律。因此要掌握这些规律,并要能灵活运用。
在课堂总结阶段,我不是这样说“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拿出了课的开始引入时提到的吸氧剂,我拆开吸氧剂的包装,给学生看到了里面黑色的铁粉,然后我问:“没学氧化还原之前,你如何分析Fe单质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Fe是一种金属单质,能发生这类物质能发生的反应。”我问:“现在重新看Fe单质,你还能怎样预测它的性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能回答出“Fe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价,能发生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能被氧化,同时就能还原其它物质”。这样就与很多食品包装袋中放铁粉作吸氧剂联系起来了。这样的处理,学生是在解决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一步步去探索新概念
与一开始就将新的知识呈现在面前相比,学生更喜欢地是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一些规律,进而用发现的规律去分析新问题。如果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原来我们以前接触过,只不过现在研究得更深刻了,就会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先在熟悉的领域探索出规律后 ,已有的成功体验会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挑战时更有信心。
在分析Na和Cl2反应生成NaCl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合价的升降时,我投影出了初中课本上的两幅图(见图3)。学生对这两幅图印象还是比较深刻。一投影出来,学生都会心地笑了,说:“哦,我们初中讲过。”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分析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关系”的学习任务中去了。
标反应的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难点,而且仅经过初中的一年和高中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学生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并不多,如果一开始就给出一些学生没见过的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标化合价本来就是难点,还要面对陌生的反应,就更增加了难度。我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在让学生回忆熟悉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时,学生都能很快记起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几个反应:C+O2■CO2,S+O2■SO2, CuO+H2■Cu+H2O,CO+Fe2O3■Fe+CO2,实际上初中关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例子学生也仅对这几个反应比较熟悉,那标元素的化合价时,我就让学生标这几个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升降与发生何种反应之间的规律。标这些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学生还是胸有成竹,这个过程学生既有成就感,又重新记起了初中所学的元素化合价的知识,然后再去分析不熟悉的一些反应,如Cl2+6KOH■5KCl+KClO3+3H2O 等。
三、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情绪体验中去学习概念
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弱的,动态的动画、鲜明的实验现象比起静态的文字来说,显然前两者在他们脑海中更能留下印象,而且有趣的动画和实验带给学生的轻松情绪体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枯燥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看不见的“电子转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印象,我在教学中借用了以下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很好。
关于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有这样一个“得失电子的翘翘板”动画(见图4),在教学设计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用这个动画,是不是太幼稚了。实际课堂上用了以后,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觉得动画很有意思,很轻松的记住了“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
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有电子转移时,我借用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操作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操作2:将铜丝浸入到稀硫酸中,无现象。操作3:将刚才浸入稀硫酸中的铜丝另一端抵在锌粒表面,观察到浸入稀硫酸的那一端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虽然是三个小小的对比实验操作,当学生观察到竟然在铜片一端看到气泡时,非常兴奋,探究其中原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对于刚接触高中化学不久的高一学生来说,就接连着学习“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教学处理不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很受打击的,如何不让这些概念的学习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分水岭,如何让高一学生有动力、有信心、愉快地去学习化学概念,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5
[2]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
摘要:文章结合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的反思,探讨如何从高一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一学生;概念教学;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6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7
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的高一学生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难点,难在概念多,且内容比较抽象;难在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
必修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很重要 ,它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会指导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是必修2及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基础。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无法体会这一点,因此不会自发地产生“这个学习内容很重要,我要认真去学。”那么什么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呢?什么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呢?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离我并不遥远,我在生活中会用到它”是最好的学习原动力了。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以本节课引入为例,有些引入虽然也能很好地创设认知冲突,如“给出一些反应,让学生用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结果发现某些反应无法归到其中任何一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学生会想“为什么要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呢?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引入就有些生硬,有点突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一包“洽洽香瓜子”(见图1),包装袋上有很大的字写着 “内置吸氧剂”,所选食品与学生生活贴近,课堂上就有学生看到我拿出瓜子时说:“我昨天刚吃过呢。”拆开包装,拿出其中的吸氧剂(见图2),然后就此问学生:“内置的吸氧剂吸收什么?为什么要放?”过渡到我们生活的空气中充满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氧化反应随时随处都有。自然地提出的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由“有氧元素得失”拓展到“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教学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大家标一下刚才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看看有什么规律。而是这样来过渡的,先展示一张铁锈的图片,在学生对铁锈(Fe2O3)有了直观感受后,我提出“如何将Fe2O3转化掉”,学生很快想到关于Fe2O3的反应,3CO+Fe2O3■2Fe+3CO2,6HCl+Fe2O3=2FeCl3+3H2O,然后我追问:“这两个反应都有氧元素的得失,但有何不同?”学生会想到去分析化合价。继续追问:“那你知道如果我想要冶炼出金属单质,应该用怎样的原理了吗?”学生自然会想到:“由金属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后得到。”这样“化合价升降与被氧化、被还原之间的规律”就不再是强迫学生去记住的死的规律,而是学生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得用到这样的规律。因此要掌握这些规律,并要能灵活运用。
在课堂总结阶段,我不是这样说“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拿出了课的开始引入时提到的吸氧剂,我拆开吸氧剂的包装,给学生看到了里面黑色的铁粉,然后我问:“没学氧化还原之前,你如何分析Fe单质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Fe是一种金属单质,能发生这类物质能发生的反应。”我问:“现在重新看Fe单质,你还能怎样预测它的性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能回答出“Fe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价,能发生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能被氧化,同时就能还原其它物质”。这样就与很多食品包装袋中放铁粉作吸氧剂联系起来了。这样的处理,学生是在解决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一步步去探索新概念
与一开始就将新的知识呈现在面前相比,学生更喜欢地是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一些规律,进而用发现的规律去分析新问题。如果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原来我们以前接触过,只不过现在研究得更深刻了,就会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先在熟悉的领域探索出规律后 ,已有的成功体验会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挑战时更有信心。
在分析Na和Cl2反应生成NaCl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合价的升降时,我投影出了初中课本上的两幅图(见图3)。学生对这两幅图印象还是比较深刻。一投影出来,学生都会心地笑了,说:“哦,我们初中讲过。”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分析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关系”的学习任务中去了。
标反应的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难点,而且仅经过初中的一年和高中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学生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并不多,如果一开始就给出一些学生没见过的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标化合价本来就是难点,还要面对陌生的反应,就更增加了难度。我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在让学生回忆熟悉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时,学生都能很快记起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几个反应:C+O2■CO2,S+O2■SO2, CuO+H2■Cu+H2O,CO+Fe2O3■Fe+CO2,实际上初中关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例子学生也仅对这几个反应比较熟悉,那标元素的化合价时,我就让学生标这几个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升降与发生何种反应之间的规律。标这些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学生还是胸有成竹,这个过程学生既有成就感,又重新记起了初中所学的元素化合价的知识,然后再去分析不熟悉的一些反应,如Cl2+6KOH■5KCl+KClO3+3H2O 等。
三、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情绪体验中去学习概念
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弱的,动态的动画、鲜明的实验现象比起静态的文字来说,显然前两者在他们脑海中更能留下印象,而且有趣的动画和实验带给学生的轻松情绪体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枯燥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看不见的“电子转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印象,我在教学中借用了以下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很好。
关于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有这样一个“得失电子的翘翘板”动画(见图4),在教学设计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用这个动画,是不是太幼稚了。实际课堂上用了以后,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觉得动画很有意思,很轻松的记住了“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
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有电子转移时,我借用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操作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操作2:将铜丝浸入到稀硫酸中,无现象。操作3:将刚才浸入稀硫酸中的铜丝另一端抵在锌粒表面,观察到浸入稀硫酸的那一端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虽然是三个小小的对比实验操作,当学生观察到竟然在铜片一端看到气泡时,非常兴奋,探究其中原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对于刚接触高中化学不久的高一学生来说,就接连着学习“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教学处理不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很受打击的,如何不让这些概念的学习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分水岭,如何让高一学生有动力、有信心、愉快地去学习化学概念,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5
[2]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
摘要:文章结合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的反思,探讨如何从高一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一学生;概念教学;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6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7
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的高一学生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难点,难在概念多,且内容比较抽象;难在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
必修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很重要 ,它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会指导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是必修2及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知识基础。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无法体会这一点,因此不会自发地产生“这个学习内容很重要,我要认真去学。”那么什么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呢?什么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呢?对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离我并不遥远,我在生活中会用到它”是最好的学习原动力了。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以本节课引入为例,有些引入虽然也能很好地创设认知冲突,如“给出一些反应,让学生用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结果发现某些反应无法归到其中任何一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学生会想“为什么要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呢?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引入就有些生硬,有点突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一包“洽洽香瓜子”(见图1),包装袋上有很大的字写着 “内置吸氧剂”,所选食品与学生生活贴近,课堂上就有学生看到我拿出瓜子时说:“我昨天刚吃过呢。”拆开包装,拿出其中的吸氧剂(见图2),然后就此问学生:“内置的吸氧剂吸收什么?为什么要放?”过渡到我们生活的空气中充满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氧化反应随时随处都有。自然地提出的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由“有氧元素得失”拓展到“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教学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大家标一下刚才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看看有什么规律。而是这样来过渡的,先展示一张铁锈的图片,在学生对铁锈(Fe2O3)有了直观感受后,我提出“如何将Fe2O3转化掉”,学生很快想到关于Fe2O3的反应,3CO+Fe2O3■2Fe+3CO2,6HCl+Fe2O3=2FeCl3+3H2O,然后我追问:“这两个反应都有氧元素的得失,但有何不同?”学生会想到去分析化合价。继续追问:“那你知道如果我想要冶炼出金属单质,应该用怎样的原理了吗?”学生自然会想到:“由金属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后得到。”这样“化合价升降与被氧化、被还原之间的规律”就不再是强迫学生去记住的死的规律,而是学生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得用到这样的规律。因此要掌握这些规律,并要能灵活运用。
在课堂总结阶段,我不是这样说“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拿出了课的开始引入时提到的吸氧剂,我拆开吸氧剂的包装,给学生看到了里面黑色的铁粉,然后我问:“没学氧化还原之前,你如何分析Fe单质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Fe是一种金属单质,能发生这类物质能发生的反应。”我问:“现在重新看Fe单质,你还能怎样预测它的性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能回答出“Fe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价,能发生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能被氧化,同时就能还原其它物质”。这样就与很多食品包装袋中放铁粉作吸氧剂联系起来了。这样的处理,学生是在解决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一步步去探索新概念
与一开始就将新的知识呈现在面前相比,学生更喜欢地是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一些规律,进而用发现的规律去分析新问题。如果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原来我们以前接触过,只不过现在研究得更深刻了,就会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先在熟悉的领域探索出规律后 ,已有的成功体验会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挑战时更有信心。
在分析Na和Cl2反应生成NaCl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合价的升降时,我投影出了初中课本上的两幅图(见图3)。学生对这两幅图印象还是比较深刻。一投影出来,学生都会心地笑了,说:“哦,我们初中讲过。”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分析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关系”的学习任务中去了。
标反应的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难点,而且仅经过初中的一年和高中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学生积累的化学反应知识并不多,如果一开始就给出一些学生没见过的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标化合价本来就是难点,还要面对陌生的反应,就更增加了难度。我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在让学生回忆熟悉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时,学生都能很快记起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几个反应:C+O2■CO2,S+O2■SO2, CuO+H2■Cu+H2O,CO+Fe2O3■Fe+CO2,实际上初中关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例子学生也仅对这几个反应比较熟悉,那标元素的化合价时,我就让学生标这几个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让学生去分析化合价升降与发生何种反应之间的规律。标这些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学生还是胸有成竹,这个过程学生既有成就感,又重新记起了初中所学的元素化合价的知识,然后再去分析不熟悉的一些反应,如Cl2+6KOH■5KCl+KClO3+3H2O 等。
三、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情绪体验中去学习概念
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弱的,动态的动画、鲜明的实验现象比起静态的文字来说,显然前两者在他们脑海中更能留下印象,而且有趣的动画和实验带给学生的轻松情绪体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枯燥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看不见的“电子转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印象,我在教学中借用了以下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很好。
关于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有这样一个“得失电子的翘翘板”动画(见图4),在教学设计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用这个动画,是不是太幼稚了。实际课堂上用了以后,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觉得动画很有意思,很轻松的记住了“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关系”。
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有电子转移时,我借用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操作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操作2:将铜丝浸入到稀硫酸中,无现象。操作3:将刚才浸入稀硫酸中的铜丝另一端抵在锌粒表面,观察到浸入稀硫酸的那一端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虽然是三个小小的对比实验操作,当学生观察到竟然在铜片一端看到气泡时,非常兴奋,探究其中原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对于刚接触高中化学不久的高一学生来说,就接连着学习“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教学处理不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很受打击的,如何不让这些概念的学习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分水岭,如何让高一学生有动力、有信心、愉快地去学习化学概念,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5
[2]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