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新课标理念下高效试卷讲评课

2014-02-12刘莉莉

化学教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刘莉莉

摘要:常见的复习课有三种类型: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为探寻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作者采用了“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模式,在全区教研活动中开展了系列的研究。文章就其中一次试卷讲评课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归错训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08

一、案例背景

1. 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的需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指出:“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可采用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生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2011年版课标还指出:“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

2. 化学试卷讲评中解决问题的需求

通过问卷统计本区化学教师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试卷讲评课自然也是我们教师教研和培训的重点所在。

通过听课调研,发现本区化学教师试卷讲评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拿起试卷就讲,无的放矢,想到哪儿讲到哪儿;二是课上平均用力,没有重点,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三是不讲方法,讲评试卷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归纳总结。四是定位不正确,对均分高低不同的班级,教师讲评的方法相同。五是批评挖苦,把试卷讲评课变成对学生的批评课,一味地责怪学生,甚至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语言,冷嘲热讽。

3. “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模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化学学科在全区多次分年级以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为主题,采用“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教研模式,对试卷讲评进行深入的研究,“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含主题、课例、研讨、培训四种元素,课例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研讨促进教师反思和交流,即时培训从多角度多层面给予教师引领,加深大家对“试卷讲评课”的认识,丰富大家解决“试卷讲评课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主要流程

通过“教、研、培”一体化来充分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和质量,让教师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模式目的之所在,也是化学学科教研活动追求的目标。按照“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模式,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具体流程。即:开课——研讨——培训。

1. 课例展示(全区中考模拟试卷讲评的主要环节,上课者:陆老师)

活动一:个人小结——认识自我

陆老师:投影本次考试教师和学生统计数据:

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平均分50.2(满分:80分)、各分数段人数及每题的得分率。

学生统计数据有:考后反思,内容有:错题号、所考知识点、错因分析(其中粗心大意造成的失分较多)。

分析完后陆老师表扬本次考试有进步的同学,考试分数较高的学生,对考的不理想的学生指出殷切的期望。

活动二:小组讨论——生生合作

四人一组,先自主解决试卷中可以订正的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组同学帮助,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寻求外组和教师的帮助。

活动三:大组交流——师生合作

请各小组提出本组还没有解决的题目,陆教师重点与学生讨论了10题(得分率25%)、16题(得分率43%)、20题(得分率32%)、32题(得分率18%),陆教师讲评过程主要是:先讲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投影学生答题典型错误,从点到面的复习,最后让学生解决此题。例如本试卷第10题:

10. 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

D. 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1/5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陆老师:本题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学生:O2与CO2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现象。

陆老师:O2与CO2的有哪些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现象?

(学生开始认真回忆和看书,总结O2与CO2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教师投影总结)。

陆老师:如何利用O2与CO2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现象区别O2与CO2呢?

学生:利用化学性质不同点且实验现象不同进行区别。

陆老师:通过复习你们能否订正本题吗?我将本题变化一下看你能否解决?

变化1:区别O2与CO2两瓶无色气体的方法有哪些?

变化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和水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经过O2与CO2性质的复习,对上述题目很快就解决了。

活动四:矫正补偿——归错练习

陆老师在试卷讲评结束后,学生完成相应针对性训练题,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在反馈针对32题的练习时,发现同学们错误仍然很高,陆老师这是很着急,由于这时已到下课时间了,陆老师只能宣布下课。

活动五:记载错误——错题集

下课后陆老师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错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订正后的试卷、错题集明天上交。endprint

2. 课后研讨交流

为了提高研讨交流的质量,在活动前一周我们将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标的将化学教师分为3个观察小组并明确各组课堂观察的任务:

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围绕课例,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首先,课例介绍。由陆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着重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三个“视角”上的思考与实践。

其次围绕主题、课例和课堂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三个课堂观察小组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每小组选1-2名代表到大组交流发言,下面摘录部分交流内容如下:

(视角一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应数据准备及分析研讨。)

张老师:陆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且全面,数据能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面的缺陷,明确讲评重点,对症下药。

数据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陆老师数据利用不够科学,即试卷讲评课的定位不够正确,对于均分只有50.2分的班级,我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得分率在50%左右的题目上进行分析讲解,而陆老师重点放在了得分率在30%左右的题上,我认为32题完全可以不去讲解,这就导致了在矫正补偿—归错练习活动中针对32题训练学生还是没掌握。

金老师:学生考后反思设计的很好,能激励学生分析和归纳自己是因为知识性失分,还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失,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陆老师讲究激励性,表扬了考试有进步的学生。

但在学生错因分析中,不少学生提出了粗心大意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评时没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说明陆老师讲评课中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还没注意。

(视角二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的讲评方式研讨。)

包老师:试卷讲评课反对平均用力,因为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就能自己解决,有些题目通过同伴点拔,学生更易接受。所以陆老师讲评方法多样,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等,陆老师将试题按得分率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对得分率偏高的题,同伙互助,自主究错;第二类,对得分率中等的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得分率很低的题重点讲评。我认为也可按知识点归类进行分类讲评,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知识体系,起到减负高效作用。

杨老师:陆老师讲评时重视题目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就题论题,能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回归书本,以上通过第10题就带出O2与CO2的性质的复习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一题多变”,此种讲评方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视角三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后矫正补偿练习研讨)。

孙老师:讲评课后针对性练习很重要,它起到矫正补偿作用,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也是保证讲评课有效性的必要环节,陆老师在这环节是时间留的不足。

陆老师将订正后的试卷收齐方法很好,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也可了解学生订正情况。“错题集”是记载自己错误的好方法,平时有了“错题集”到中考或其他考试前可重温“错题集”,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3.培训提升

讲座题目: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讲座者:教研员

讲座主要内容:(提纲)试卷讲评的意义;试卷讲评存在主要问题;试卷讲评的策略;试卷讲评的几种模式和流程。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1.探寻了新课标理念下高效的试卷讲评课方法和策略

通过“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活动,使化学教师掌握了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模式和方法,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同时认识到试卷讲评课必须做到“三不”:不分析不讲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明确不讲评、问题对策不明了不讲评;“三到位”:对试卷要分析到位、问题要抓到位、对策略明确到位;“四忌”:忌从头讲到尾、忌从题到题(应从点到面)、忌老师讲学生听、忌只讲不练;“五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问题。

2.促进教师反思、交流研讨能力

“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教研模式中的交流研讨环节,符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的要求,课后的研讨绝不仅仅是课例后一次发言,而是与课例一起“成长”的“同伴”。在追求“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目标的同时,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过程中提高。这种让教师带着“问题”参与听课和研讨,研讨时教师就能围绕主题、课例和自已学习实践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高了教师研讨交流能力。

从研讨的角度出发,教师须明确课例的得失是什么,课例提供的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更具有实效,这样迫使教师进入研究和反思状态,对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策略研究能力、课堂实施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3.向校本教研辐射,带动教研组集体成长

教研员从转变思想观念到实施具体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了许多富有实效的研训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开研究课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备课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更需要培养,如何通过“主题研训”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我们在坚持开展区级“主题研训”活动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校本教研指导方面,不少教研组备课组受到区级“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方式的启发,提出校本教研也想模仿“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来开展,教研员就有意识地指导基层校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培”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指导各校教研组针对本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引导各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解决日常教学问题,让教研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活动中,教研培有机统一,主题是灵魂,课例是工具,研讨是剖析,讲座是提升,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高效的教研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2. 课后研讨交流

为了提高研讨交流的质量,在活动前一周我们将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标的将化学教师分为3个观察小组并明确各组课堂观察的任务:

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围绕课例,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首先,课例介绍。由陆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着重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三个“视角”上的思考与实践。

其次围绕主题、课例和课堂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三个课堂观察小组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每小组选1-2名代表到大组交流发言,下面摘录部分交流内容如下:

(视角一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应数据准备及分析研讨。)

张老师:陆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且全面,数据能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面的缺陷,明确讲评重点,对症下药。

数据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陆老师数据利用不够科学,即试卷讲评课的定位不够正确,对于均分只有50.2分的班级,我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得分率在50%左右的题目上进行分析讲解,而陆老师重点放在了得分率在30%左右的题上,我认为32题完全可以不去讲解,这就导致了在矫正补偿—归错练习活动中针对32题训练学生还是没掌握。

金老师:学生考后反思设计的很好,能激励学生分析和归纳自己是因为知识性失分,还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失,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陆老师讲究激励性,表扬了考试有进步的学生。

但在学生错因分析中,不少学生提出了粗心大意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评时没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说明陆老师讲评课中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还没注意。

(视角二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的讲评方式研讨。)

包老师:试卷讲评课反对平均用力,因为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就能自己解决,有些题目通过同伴点拔,学生更易接受。所以陆老师讲评方法多样,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等,陆老师将试题按得分率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对得分率偏高的题,同伙互助,自主究错;第二类,对得分率中等的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得分率很低的题重点讲评。我认为也可按知识点归类进行分类讲评,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知识体系,起到减负高效作用。

杨老师:陆老师讲评时重视题目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就题论题,能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回归书本,以上通过第10题就带出O2与CO2的性质的复习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一题多变”,此种讲评方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视角三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后矫正补偿练习研讨)。

孙老师:讲评课后针对性练习很重要,它起到矫正补偿作用,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也是保证讲评课有效性的必要环节,陆老师在这环节是时间留的不足。

陆老师将订正后的试卷收齐方法很好,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也可了解学生订正情况。“错题集”是记载自己错误的好方法,平时有了“错题集”到中考或其他考试前可重温“错题集”,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3.培训提升

讲座题目: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讲座者:教研员

讲座主要内容:(提纲)试卷讲评的意义;试卷讲评存在主要问题;试卷讲评的策略;试卷讲评的几种模式和流程。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1.探寻了新课标理念下高效的试卷讲评课方法和策略

通过“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活动,使化学教师掌握了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模式和方法,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同时认识到试卷讲评课必须做到“三不”:不分析不讲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明确不讲评、问题对策不明了不讲评;“三到位”:对试卷要分析到位、问题要抓到位、对策略明确到位;“四忌”:忌从头讲到尾、忌从题到题(应从点到面)、忌老师讲学生听、忌只讲不练;“五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问题。

2.促进教师反思、交流研讨能力

“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教研模式中的交流研讨环节,符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的要求,课后的研讨绝不仅仅是课例后一次发言,而是与课例一起“成长”的“同伴”。在追求“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目标的同时,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过程中提高。这种让教师带着“问题”参与听课和研讨,研讨时教师就能围绕主题、课例和自已学习实践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高了教师研讨交流能力。

从研讨的角度出发,教师须明确课例的得失是什么,课例提供的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更具有实效,这样迫使教师进入研究和反思状态,对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策略研究能力、课堂实施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3.向校本教研辐射,带动教研组集体成长

教研员从转变思想观念到实施具体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了许多富有实效的研训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开研究课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备课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更需要培养,如何通过“主题研训”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我们在坚持开展区级“主题研训”活动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校本教研指导方面,不少教研组备课组受到区级“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方式的启发,提出校本教研也想模仿“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来开展,教研员就有意识地指导基层校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培”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指导各校教研组针对本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引导各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解决日常教学问题,让教研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活动中,教研培有机统一,主题是灵魂,课例是工具,研讨是剖析,讲座是提升,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高效的教研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2. 课后研讨交流

为了提高研讨交流的质量,在活动前一周我们将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标的将化学教师分为3个观察小组并明确各组课堂观察的任务:

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围绕课例,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首先,课例介绍。由陆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着重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三个“视角”上的思考与实践。

其次围绕主题、课例和课堂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三个课堂观察小组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每小组选1-2名代表到大组交流发言,下面摘录部分交流内容如下:

(视角一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应数据准备及分析研讨。)

张老师:陆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且全面,数据能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面的缺陷,明确讲评重点,对症下药。

数据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陆老师数据利用不够科学,即试卷讲评课的定位不够正确,对于均分只有50.2分的班级,我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得分率在50%左右的题目上进行分析讲解,而陆老师重点放在了得分率在30%左右的题上,我认为32题完全可以不去讲解,这就导致了在矫正补偿—归错练习活动中针对32题训练学生还是没掌握。

金老师:学生考后反思设计的很好,能激励学生分析和归纳自己是因为知识性失分,还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失,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陆老师讲究激励性,表扬了考试有进步的学生。

但在学生错因分析中,不少学生提出了粗心大意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评时没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说明陆老师讲评课中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还没注意。

(视角二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的讲评方式研讨。)

包老师:试卷讲评课反对平均用力,因为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就能自己解决,有些题目通过同伴点拔,学生更易接受。所以陆老师讲评方法多样,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等,陆老师将试题按得分率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对得分率偏高的题,同伙互助,自主究错;第二类,对得分率中等的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得分率很低的题重点讲评。我认为也可按知识点归类进行分类讲评,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知识体系,起到减负高效作用。

杨老师:陆老师讲评时重视题目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就题论题,能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回归书本,以上通过第10题就带出O2与CO2的性质的复习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一题多变”,此种讲评方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视角三小组发言围绕试卷讲评课后矫正补偿练习研讨)。

孙老师:讲评课后针对性练习很重要,它起到矫正补偿作用,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也是保证讲评课有效性的必要环节,陆老师在这环节是时间留的不足。

陆老师将订正后的试卷收齐方法很好,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也可了解学生订正情况。“错题集”是记载自己错误的好方法,平时有了“错题集”到中考或其他考试前可重温“错题集”,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3.培训提升

讲座题目: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讲座者:教研员

讲座主要内容:(提纲)试卷讲评的意义;试卷讲评存在主要问题;试卷讲评的策略;试卷讲评的几种模式和流程。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1.探寻了新课标理念下高效的试卷讲评课方法和策略

通过“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活动,使化学教师掌握了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模式和方法,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同时认识到试卷讲评课必须做到“三不”:不分析不讲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明确不讲评、问题对策不明了不讲评;“三到位”:对试卷要分析到位、问题要抓到位、对策略明确到位;“四忌”:忌从头讲到尾、忌从题到题(应从点到面)、忌老师讲学生听、忌只讲不练;“五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问题。

2.促进教师反思、交流研讨能力

“主题课例研训结合”教研模式中的交流研讨环节,符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的要求,课后的研讨绝不仅仅是课例后一次发言,而是与课例一起“成长”的“同伴”。在追求“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目标的同时,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过程中提高。这种让教师带着“问题”参与听课和研讨,研讨时教师就能围绕主题、课例和自已学习实践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高了教师研讨交流能力。

从研讨的角度出发,教师须明确课例的得失是什么,课例提供的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更具有实效,这样迫使教师进入研究和反思状态,对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策略研究能力、课堂实施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3.向校本教研辐射,带动教研组集体成长

教研员从转变思想观念到实施具体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了许多富有实效的研训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开研究课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备课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更需要培养,如何通过“主题研训”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我们在坚持开展区级“主题研训”活动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校本教研指导方面,不少教研组备课组受到区级“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方式的启发,提出校本教研也想模仿“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来开展,教研员就有意识地指导基层校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培”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指导各校教研组针对本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引导各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解决日常教学问题,让教研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教研活动中,教研培有机统一,主题是灵魂,课例是工具,研讨是剖析,讲座是提升,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高效的教研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从相互倾听到交响
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思考
浅谈民办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