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014-02-12孙永辉刘江田
孙永辉+刘江田
摘要:以“反应速率”为例,从不同的学生群体、《课标》与教材、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意义和建议。
关键词:“相似”内容;深度与广度;必修与选修;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8
一、 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中必修与选修教材(均以人教版为例,下同)中有较多的“相似”的内容,如必修2与选修4的“反应速率”部分、必修2与选修4的“原电池”部分、必修2与选修3的“物质结构”部分,必修2与选修5的“有机化学”部分等。
很多教师对这些“相似”内容的教学比较迷惘:“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出现多次,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相同的内容教法一样,为何不合并在一起”等等。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必修课中直接插入选修课的要求,一步到位,这样拔苗助长的做法,势必使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又如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又把学生在必修课中学习的内容再讲一遍,造成“炒冷饭”的现象,学生兴趣不再,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二、问题的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知识、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生活的高素质公民;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化学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不同学生群体的分析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是工具性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设置了选修课程。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也应有深广度的区分。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根据学生是否选修化学,将学生分类如表1所示:
不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当于一些省市的“文科生”)中,绝大多数将来从事的职业与化学本身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是由于社会日益被新药、合成物质、农业上的绿色革命、能源等所影响,他们也应具备一定水平的化学知识,却不需要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化学知识,教师要侧重必修部分基础知识的传授;对选修化学的学生,除传授必修的知识外,还要侧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其中还有少数将来会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故教学中也不要刻意地降低要求。
2. 《课标》与教材的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将必修课程设置为化学1和化学2,将选修课程设置为选修1~选修6,三个版本的教材也同时跟进。《课标》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还遵循认识论的螺旋上升理论。为便于说明,笔者将《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要求对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课标》和人教版教材都考虑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授深广度不一的知识,是一种符合心理学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策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知识螺旋式上升的方法。
3. 不同考试评价的分析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在教材的选择和最终考试评价上是不一样的,如表3所示。
如对于不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只需要面对的是毕业性质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相当于一些省市的“会考”),如果教师任意拓宽深度与广度,用选修的标准来要求,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对于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要面对的则是选拔性的学业水平测试(选修)(即“高考”),自然要求比必修要高。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化学反应速率”试题也说明了上述分析,对比如表4所示。
4.教学深广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建议“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深广度界定如表5所示。
三、“相似”内容的教学策略
对于“相似”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教师应加强教学针对性的研究,在领悟《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思想后,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注意不同的教学深广度。如在必修阶段主要传授简单知识和基本观点,不要任意拔高要求,这样会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选修阶段,则要按照《课标》的要求教授学生所未知的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才不会陷入“炒冷饭”的尴尬,课堂生机才会持久保持。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以“反应速率”为例,从不同的学生群体、《课标》与教材、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意义和建议。
关键词:“相似”内容;深度与广度;必修与选修;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8
一、 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中必修与选修教材(均以人教版为例,下同)中有较多的“相似”的内容,如必修2与选修4的“反应速率”部分、必修2与选修4的“原电池”部分、必修2与选修3的“物质结构”部分,必修2与选修5的“有机化学”部分等。
很多教师对这些“相似”内容的教学比较迷惘:“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出现多次,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相同的内容教法一样,为何不合并在一起”等等。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必修课中直接插入选修课的要求,一步到位,这样拔苗助长的做法,势必使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又如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又把学生在必修课中学习的内容再讲一遍,造成“炒冷饭”的现象,学生兴趣不再,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二、问题的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知识、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生活的高素质公民;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化学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不同学生群体的分析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是工具性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设置了选修课程。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也应有深广度的区分。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根据学生是否选修化学,将学生分类如表1所示:
不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当于一些省市的“文科生”)中,绝大多数将来从事的职业与化学本身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是由于社会日益被新药、合成物质、农业上的绿色革命、能源等所影响,他们也应具备一定水平的化学知识,却不需要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化学知识,教师要侧重必修部分基础知识的传授;对选修化学的学生,除传授必修的知识外,还要侧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其中还有少数将来会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故教学中也不要刻意地降低要求。
2. 《课标》与教材的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将必修课程设置为化学1和化学2,将选修课程设置为选修1~选修6,三个版本的教材也同时跟进。《课标》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还遵循认识论的螺旋上升理论。为便于说明,笔者将《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要求对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课标》和人教版教材都考虑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授深广度不一的知识,是一种符合心理学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策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知识螺旋式上升的方法。
3. 不同考试评价的分析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在教材的选择和最终考试评价上是不一样的,如表3所示。
如对于不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只需要面对的是毕业性质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相当于一些省市的“会考”),如果教师任意拓宽深度与广度,用选修的标准来要求,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对于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要面对的则是选拔性的学业水平测试(选修)(即“高考”),自然要求比必修要高。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化学反应速率”试题也说明了上述分析,对比如表4所示。
4.教学深广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建议“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深广度界定如表5所示。
三、“相似”内容的教学策略
对于“相似”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教师应加强教学针对性的研究,在领悟《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思想后,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注意不同的教学深广度。如在必修阶段主要传授简单知识和基本观点,不要任意拔高要求,这样会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选修阶段,则要按照《课标》的要求教授学生所未知的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才不会陷入“炒冷饭”的尴尬,课堂生机才会持久保持。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摘要:以“反应速率”为例,从不同的学生群体、《课标》与教材、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意义和建议。
关键词:“相似”内容;深度与广度;必修与选修;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8
一、 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中必修与选修教材(均以人教版为例,下同)中有较多的“相似”的内容,如必修2与选修4的“反应速率”部分、必修2与选修4的“原电池”部分、必修2与选修3的“物质结构”部分,必修2与选修5的“有机化学”部分等。
很多教师对这些“相似”内容的教学比较迷惘:“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出现多次,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相同的内容教法一样,为何不合并在一起”等等。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必修课中直接插入选修课的要求,一步到位,这样拔苗助长的做法,势必使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又如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又把学生在必修课中学习的内容再讲一遍,造成“炒冷饭”的现象,学生兴趣不再,课堂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二、问题的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知识、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生活的高素质公民;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化学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1.不同学生群体的分析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是工具性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设置了选修课程。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也应有深广度的区分。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根据学生是否选修化学,将学生分类如表1所示:
不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当于一些省市的“文科生”)中,绝大多数将来从事的职业与化学本身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是由于社会日益被新药、合成物质、农业上的绿色革命、能源等所影响,他们也应具备一定水平的化学知识,却不需要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化学知识,教师要侧重必修部分基础知识的传授;对选修化学的学生,除传授必修的知识外,还要侧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其中还有少数将来会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故教学中也不要刻意地降低要求。
2. 《课标》与教材的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将必修课程设置为化学1和化学2,将选修课程设置为选修1~选修6,三个版本的教材也同时跟进。《课标》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还遵循认识论的螺旋上升理论。为便于说明,笔者将《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要求对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课标》和人教版教材都考虑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授深广度不一的知识,是一种符合心理学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策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知识螺旋式上升的方法。
3. 不同考试评价的分析
以江苏教学情况为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在教材的选择和最终考试评价上是不一样的,如表3所示。
如对于不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只需要面对的是毕业性质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相当于一些省市的“会考”),如果教师任意拓宽深度与广度,用选修的标准来要求,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对于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要面对的则是选拔性的学业水平测试(选修)(即“高考”),自然要求比必修要高。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化学反应速率”试题也说明了上述分析,对比如表4所示。
4.教学深广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建议“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深广度界定如表5所示。
三、“相似”内容的教学策略
对于“相似”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教师应加强教学针对性的研究,在领悟《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思想后,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注意不同的教学深广度。如在必修阶段主要传授简单知识和基本观点,不要任意拔高要求,这样会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选修阶段,则要按照《课标》的要求教授学生所未知的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才不会陷入“炒冷饭”的尴尬,课堂生机才会持久保持。控制好必修与选修“相似”内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